“一流工匠”筑基强国梦

2021-06-23 16:56钱敏
人民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技能机车模具

钱敏

202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包文杰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国总工会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97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197个、全国工人先锋号1297个。由于适逢“十四五”开局之年,本次表彰规模较上一次大幅提高80%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面向基层一线,重点向产业工人倾斜是本次表彰的一大特点。

今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来自基层一线的劳动者共1012人,占总数的84.5%。“总体上看,产业工人509名,占奖章总数的42.5%,其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363人,占产业工人的71.3%。”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一级巡视员闵迎秋说。

高技能人才,特别是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就是今年受到全国总工会表彰的高技能人才中的三位代表。

包文杰:真正的行家里手

特高压输电线路基本上都是露天架设,不仅时刻承受电力负荷压力,还长年累月经受强风、冰雪等侵蚀,非常容易受损产生故障。以往,线路部件隐患需要以人工登塔的方式上线排查,自从有了无人机,通过空中巡视,便可清晰研判,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精度。

可以说,无人机的應用将电力巡检工作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然而,从人工巡检到无人机巡检,并非一步轻松的跨越。

2016年,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锡林郭勒盟输电工区输电运检七班技术员包文杰刚接触无人机时,就犯难了。那时,整个行业,无人机巡检还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应用,毫无经验可循。如何对无人机进行有效操控?如何使操作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如何使无人机安全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飞行?……难题一个接一个。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难题没有难倒执着的包文杰。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他展露出在无人机巡检技术方面的才华。

彻夜钻研对包文杰来说是家常便饭,一有不懂,他就看书、上网、请教业外老师,从各个渠道努力拓展无人机理论知识。入职4年多来,他记录的学习笔记达19本,摞起来足有半米高。

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他还拼命苦练无人机操作水平。练习场地使用人多,他就趁着午休,独自拎着无人机和近10公斤重的电池一遍又一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包文杰操控无人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精确到每一个需要检查的点位,实现零死角、零盲区巡检,而这在以前人工巡检时是不可想象的。

凭借牢固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储备,包文杰一举取得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无人机竞赛第一名、国家电网公司首届无人机竞赛二等奖,还先后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特高压输电线路情况复杂多变,为测试无人机在所有环境下的适应性,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包文杰和他所在的团队测试不辍,终于成功探索出一整套无人机巡检的可靠方法。“我们所运维的线路在投运5年来,从未发生过线路停运、跳闸等故障。”包文杰自豪地说。

如今,40多种无人机型包文杰都操作自如,几百个巡查点位他也都烂熟于心。不仅如此,他还编制了无人机巡检标准化指导书,带领团队将无人机巡检效率提高30%,线路缺陷发现率提高20%,极大提升了行业技能水平,保证了输电线路的供电安全。

王振强:践行干一行爱一行

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毛泽东号”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到目前为止,“毛泽东号”机车已连续安全行驶超过115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88圈,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安全行车的最高纪录。“毛泽东号”机车组也当之无愧成为全国铁路的一面旗帜。

75年来,先后有13任司机长、184名机车乘务员,在“毛泽东号”机车组这个英雄的集体中拼搏奉献过。一代代“毛泽东号”人始终把安全作为根与魂,总结出许多保证安全的方法和经验。秉承“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1986年出生的王振强是“毛泽东号”机车组第13任司机长。自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王振强先后担任过内燃机车副司机、内燃机车司机、电力机车司机,安全驾驶机车超过1300趟。

2008年9月,经过组织严格选拔、考核,王振强光荣成为“毛泽东号”机车组一员。他还记得第一次登上“毛泽东号”机车时,司机长叮嘱他“要开‘毛泽东号车,先做‘毛泽东号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毛泽东号人,就要时刻做思想政治的合格人、安全行车的规矩人、运输生产的带头人”。

202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振强

他将司机长的这番话牢牢铭记于心。为练就过硬本领,王振强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学规、背规、用规,夜以继日反复练习,成功练就了“规章一口清、技术一手精”的真本事。

2014年12月25日,“毛泽东号”机车第五次换型,开始使用HXD3D型电力机车。一开始,机车组同事们对机车特性都了解不深,操作不熟。王振强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将机车知识学透、学精。

那段时间,他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机车原理学习上,无论出勤前、中间站等会列车,还是在驻班点休息,他都会拿出书本反复学习,还不断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凭着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他迅速掌握了新型机车的操纵和故障处理方法。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些年,王振强一路过关斩将,从一名普通的机车乘务员成长为电力机车高级技师、“毛泽东号”机车组副司机长,直至“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

2018年12月26日,当王振强从老司机长手中接过“毛泽东号”机车驾驶室钥匙的那一刻,他深感作为“毛泽东号”司机长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只会开火车,这不行。”在他看来,“毛泽东号”人不单纯是火车司机,“除了技术业务,其他方面也一定要比别人强,包括精气神,包括形象。”

如今,每逢新人上车,王振强都会赠送新人一套《毛泽东选集》,带领新人参观一次“毛泽东号”机车展室,为新人讲解一次“毛泽东号”机车历史,他要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为新人系好加入机车组后的第一粒扣子。

冯斌:勇于开拓永不止步

“全国模具工技能大赛”优胜一等奖、一汽集团公司模范共产党员、一汽集团公司劳动模范、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卡车厂冲压车间模具钳工班班长、现年43岁的冯斌可谓荣誉等身。2019年,他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年纪轻轻,何以获得如此多殊荣?答案唯有创新。在业内,冯斌被公认为新一代模具专家,受到国内外许多同行称赞,不愧为一汽工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参加工作以来,冯斌一直工作在薄板冲压生产第一线。2016年起,解放公司连续成为全国重型卡车的销售冠军,卡车厂年生产整车16万辆。冯斌带领的班组负责薄板车间两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维护工作,这意味着巨大的生产压力——每天冲压件生产品种超过8个、备产品种2个,总件数近8000件,上线模具超过40套。

面对困难,冯斌选择迎难而上。他带领班组全体成员开展模具预检修项目,全年共检修模具200余套次,消除模具生产安全隐患130项,实现全年上线模具零事故,保证解放卡车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企业产能提升贡献宝贵力量。

202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冯斌

作为班组带头人,冯斌十分重视团队的力量,积极带领大家开拓创新。针对某模具因为生产节拍过快所造成的老化及拉毛问题,他鼓励班组成员进行不同种类焊条的焊接比较试验。一年多的试验过程中,他们历经无数次失败,无数次从头再来,终于取得突破,并最终确定了焊条的适用型号,固定了焊接电流及焊接温度。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不但提高了修复后模具的使用寿命及耐磨强度,还使模具的在线维修工时下降60%,废品率下降70%,返修品率下降70%。

在现代自动化冲压生产中,修边工序的飞屑问题一直是困扰生产的瓶颈问题。废料刀边缘所产生的细小飞屑易粘附在制件上被带入后工序,在后工序的压力作用下,于工件上产生大量脏点、压痕等质量缺陷。为避免不良品产生,必须停线对所有模具进行清洗,从而制约了自动线的生产节拍,这在国外很多大型汽车生产厂家也是无法避免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冯斌带领团队总结多年生产线维护经验,引导大家从基础入手,通过多项技术和方法改革,最终总结出刃口精密研磨法,有效解决了修边工序飞屑的质量问题。

这同样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不但使产品返修频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2%以下,每年还可为车间节约产品返修费用20万元以上,减少生产停工近百小時。

近年来,冯斌通过对生产实践的不断总结、创新、探索,引进新工艺、创新新方法,累计为所在企业节创经济价值超过500万元,实现创造产值超过5000万元以上。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强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像他们一样的高技能人才蓬勃涌现。

猜你喜欢
高技能机车模具
大连机车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
擦擦模具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