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杀害他的日本凶手久久不敢靠前

2021-06-23 06:05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杨靖宇抗联司令部

中弹牺牲,时年35岁

杀害杨靖宇的凶手剖腹自杀。

在遗嘱中他写道:“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牺牲,时年35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40年2月,杨靖宇带领60余人的小分队,在濛江、辉南之间的山区转战,因叛徒告密,陷入日军重重包围,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一张空陆交织的大网,正向杨靖宇撒来

1939年的冬天,对杨靖宇以及他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来说,格外寒冷。这一年,日伪当局把“大讨伐”的重点转移至通化、吉林、间岛省(“伪满洲国”时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等东南满地区,直指抗联第1路军。

1933年,杨靖宇担任政委的南满抗日游击队仅30余人。几场硬仗打下来,他以自己的威望,以及“豺狼入室,一致对外”的统战原则,逐渐“赤化”了多支零散的抗日山林队。1936年,抗联第1路军成立,队伍已有6000余人。杨靖宇率领司令部及属下三个方面军分散游击。仅1936年,南满日伪军就遭到抗联袭击12280次。杨靖宇及第1路军司令部,自然成了“大讨伐”的重中之重。

1939年4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年度《治安肃正计划要纲》中特别强调,“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伪满洲国治安部《治安肃正要纲》所附悬赏规定里,杨靖宇名列第一。

在此严酷的形势下,抗联中有人提议,把部队暂时转移到苏联避一避。杨靖宇坚决否定了这个建议。

9月,“吉林、通化、间岛三省日满军警联合作战司令部”成立,关东军吉林长春地区守备队司令官、陆军少将野副昌德为总司令官,统一指挥三省军警联合作战。这大批兵力,包括日军独立守备队步兵5个大队,满军7个旅,三省警察队和热河、奉天、滨江、锦州四地增援队,以及叛徒程斌、崔胄峰、唐振东为头目的“挺进队”,总数约2.5万人。此外,还配有一个飞行队。其作战原则是:同时遇上“土匪”(抗日山林队)和抗联,专打抗联;同时遇见杨靖宇部队和其他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一张空陆交织的大网,正向杨靖宇撒来。

杨靖宇主持召开了中共南满省委、第1路军主要负责人会议,决定“化整为零”,将抗联第1路军编成若干小股部队同敌人周旋,而他居中指挥协同作战。11月22日,杨靖宇率领司令部直属部队400余人在濛江那尔轰设伏袭击,“毙敌三十余人,伤敌无数”。此后,他便率部消失在茫茫密林之中。

“讨伐队”像“狗蝇子”一样盯着杨靖宇,使他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为了隔断抗联与当地百姓的联系,日伪当局采用“归大屯”、建“集团部落”等方式,将居民集中起来,并在森林中开汽车道以减缩游击队的活动地域。抗联的物资来源变得越来越少,只能依赖密林深处的营地储存的食物。而由抗联叛徒组成的“挺进队”,专门寻找秘密营地,破坏粮仓。严重缺粮的时候,抗联战士只能铲开积雪刨草根,或者扒树皮吃。

一次次分兵,让其他指挥员率领战士离开司令部所在地方,其目的,一方面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是让其他战士能够安全脱险。但“讨伐队”依然像“狗蝇子”一样盯着杨靖宇。

气象资料显示,当时濛江地区夜间最低温度,往往是零下42摄氏度。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雪地行军,战士们的上衣全被树枝扯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而裤子总是湿的,寒风一吹便冻成硬甲,很难打弯儿,迈步都吃力。鞋子跑烂了,就把棉衣揪下一块包脚,割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绑上。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战斗牺牲之外,许多战士冻死、饿死,部队持续减员。但比饥饿和严寒更让杨靖宇痛心的是,在这次“大讨伐”中,抗联出现了不少叛徒,成了剿杀杨靖宇的先锋和主力。

1939年1月21日,警卫旅1团参谋丁守龙在濛江县马架子被敌逮捕,他向敌人供述了抗联1路军的各项军事秘密,直接危害到杨靖宇及第1路军司令部的安全。

在饥寒交迫、敌人不断追击的险恶形势下,杨靖宇决定继续向西突击以冲出险区。1940年1月29日清晨,部队在四方顶子西坡陷入了敌人包围,伤亡70多人。两天后,又有一大股敌人寻踪围上来。当时,在又一次分兵后,在杨靖宇身边只有60多名战士了。

在此危机时刻,2月1日,司令部特卫排排长张秀峰携带枪支、机密文件、大量现金向五斤顶子森林警察队投降。张秀峰投敌之后,进一步暴露了第1路军司令部的行踪,把杨靖宇逼上了绝境。

杨靖宇倒在雪地上。这一天,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2月2日清晨,大批日伪军在飞机配合下,向杨靖宇及司令部所在的那尔轰古石山发动进攻。此役过后,杨靖宇身边仅剩下30名战士。

两天后,为解决给养,杨靖宇率部攻打新开河木场,可背粮的15名战士被敌军冲散。此后,他身边只剩下15名战士了。

2月8日,杨靖宇患了重感冒。为了轻装行军,部队的帐篷、火炉早就扔掉了。几名警卫员只好砍了些树枝铺在地上,又找来一块木头当枕头,让杨靖宇在上面休息,并在他身边生了一堆火。飞机从他们头顶飞过,撒下的传单称,如果投降,整个东边道归杨靖宇管辖。“我捡起来递给杨司令,他看了后轻蔑地笑了笑,团了几下丢进火堆。”黄生发回忆。

仅剩下的十多个战士,围坐在火堆边,听杨靖宇讲他的革命经历。“我们随他的话激动着,仿佛跟着他出入监狱,跟着他闹土地革命,跟著他在白区做地下斗争……”多年以后,黄生发还记得,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候,杨靖宇始终“坚毅、豪迈、沉静,谈笑风生”。

次日下午,西北岗上突然响起了枪声,程斌的“挺进队”又追来了。杨靖宇果断地将15名战士分成两拨突围,跟随杨靖宇的仅剩7人。

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敌人一边打枪,一边叫喊:“快投降吧,投降了有梗米洋面吃……”“现在情况很紧急,我们分开走。”杨靖宇说。大家都不同意,表示“死,也要死在一块”。杨靖宇耐心地解释:“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死在一块儿有什么好呢?”他当即决定,由黄生发带领3个受伤的战士往回走,并联络部队到七个顶子会合。他自己率领朱文范、聂东华两名警卫员继续向前。

2月15日,程斌率“讨伐队”搜索杨靖宇等人的行踪时,在五斤顶子北方山坳的雪地上发现了一道足迹,急忙追去。日伪资料《阵中日志》记载:“他(杨靖宇)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然而,杨靖宇毕竟几天没吃一顿饱饭,身上乏力,下午3时许,敌人追了上来。杨靖宇在距敌300米的地方,利用地势连续射击。混乱之机,他再次甩掉紧追不舍的“讨伐队”,但其左臂中了一枪。敌人称他“完全像巨人那样跑着,最后终于逃进密林之中”。

“讨伐队”被杨靖宇拖得疲惫不堪,陆续有人掉队。日军有关资料记载,“早晨出发队伍有600人,逐渐剩下300人、200人、100人,到16日凌晨两点钟,仅剩下50人”。

2月16日上午,杨靖宇突出包围,派警卫员朱文范、聂东华去附近买食物。在濛江县城东南6公里的大东沟部落附近,二人被敌人发现,不幸牺牲。敌人在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认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并通告附近村民“入山打柴绝对不准携带午饭”。

一个星期没吃东西的杨靖宇只好继续辗转。2月22日,他走到濛江县城西南方6公里处三道崴子,在一个空窝棚里过夜。

2月23日上午,杨靖宇在窝棚附近碰见4个上山打柴的农民,拿钱委托他们买些食物和一双棉鞋。其中有个农民后来回忆,“我们对他说,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会杀头”。杨靖宇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不能向外国人投降。”

这几个人中,有一个叫赵廷喜,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了特务李正新,便一起去保安村伪警察分驻所告密。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判断此人就是杨靖宇。下午4时左右,“挺进队”赶到杨靖宇与农民约定的交接食物的地方,发现了登山的大脚印。循着脚印搜索,终于在三道崴子703高地发现了杨靖宇,他们一边向岩石缺口处的人影开枪,一边分左右两队包抄过去。

这是杨靖宇及他率领的司令部,自1939年11月22日以来与敌人的第55次交火,这一次虽然是孤身应战,但他强忍着饥饿和伤痛,双手持枪,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依然巧妙地和敌人周旋。最后,他被逼到山谷中的老恶河旁,依傍着一颗槭树射击。

“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叛徒们的喊叫,迎来的是杨靖宇手枪里的子弹。4时半左右,带队的日本警佐西谷见杨靖宇“毫无答应的神色”,于是下令“干掉他”。抗联叛徒张奚若抠动扳机,一个点射,击中了杨靖宇的胸膛。

杨靖宇倒在雪地上。这一天,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杀害杨靖宇的凶手在遗嘱中写道:“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据日本随軍记者写的《阵中日记》记载:杨靖宇牺牲后,杀害他的凶手之一西谷半个多小时没敢靠前,他甚至不敢相信打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当得知确实是杨靖宇时,他没有一点快乐感,反而呜呜地哭了起来。杀害杨靖宇的另一个凶手岸谷隆一郎也充满困惑:杨靖宇究竟靠什么在断粮半个多月且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坚持战斗这么长时间?他怀着敬畏的心情,用军刀划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有树皮和棉絮。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默然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此后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内心受到的折磨也越来越深。他最后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剖腹自杀。在遗嘱中他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2月24日,凶残的敌人割下杨靖宇的头颅,他的遗体起初被弃置于濛江县城郊外荒野。感于杨靖宇的威名,附近保安村村长刘成祥带人悄悄给杨靖宇收尸掩埋。仅仅几天后,日军忽然大改对待杨靖宇遗体的草率态度。他们找回杨靖宇的遗体,用木头刻了一颗头颅,一起装到上等棺木中。3月5日,在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岸谷隆一郎亲自为杨靖宇举行“慰灵祭”。

杨靖宇的头颅则被装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箱里。日军用一辆汽车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沿途示众,恐吓中国民众和抗日力量。日军还给头颅拍照,印刷了大量图片,撒向抗联战斗过的地方及一些居民区,大肆宣扬“杨靖宇部已被肃清”,炫耀他们的“赫赫战功”。最后,杨靖宇的头颅被送到伪满洲国的新京关东军司令部,用药水浸在瓶子里,秘密匿藏起来。

日本投降后,东北党组织想找回杨靖宇的头颅,但因为国民党接收了长春的日伪政权,一时没有机会。1948年8月,中共长春地工小组组长李野光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寻找民族英雄杨靖宇的遗首。两个月后,解放军一名军官和五名战士乘专列将烈士头颅秘密护送到哈尔滨。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牺牲十八周年之际,英雄头颅与躯干合体,隆重安葬于杨靖宇烈士陵园。

(责编/黄梦怡 责校/陈小婷 来源/《英雄末路:杨靖宇的最后三个月》,杜兴/文,《先锋国家历史》2008年第11期等)

猜你喜欢
杨靖宇抗联司令部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特朗普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
抗联英雄赵尚志
杨靖宇: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将军
美网战司令部要升级
英雄杨靖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