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世经商,家道中落

2021-06-23 08:38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炎培家训

“我的父亲黄炎培历经五朝:前清举人,辛亥元老,北洋两辞教育总长而埋头办学数十年,抗日烽火中创建民盟,1949年出任政务院副总理。”黄氏后人,英才辈出。黄氏家训第一条:必须尊重老百姓;家训第二条:不但要爱人,还要喷出热血地爱人;家训第三条:做人再有才干也不能骄躁。

据黄炎培举人中式《朱卷履历》和《黄氏雪谷公支谱》史料,参以明清诗文别集及方志文献史料,考证黄炎培始祖为春申君黄歇,上海始迁祖为黄彦,而其十世祖至七世祖则为黄锡周、黄霂、黄恒松、黄焜和黄煜,累世经商,“富而好礼”。

黄炎培出生在上海浦东内史第宅中。内史第是江南著名藏金楼,也被称为“江南第一楼”,有藏书“富甲东南”之誉。由于黄家家道中落,内史第租了一部分出去,宋氏三姐妹及宋子文兄弟、胡适都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

黃炎培的父亲黄叔才是一位小知识分子。自己没有土地,也没有房屋,却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得钱即使,挥金如土”。黄叔才无暇考取功名,他当教书先生,教自己的弟弟,也开馆收徒,教的学生都一个一个考取秀才了,他也厌倦了,遂放弃了家塾先生的生活,云游四方,曾远足河南、广东、湖南,入幕府当幕僚。

黄叔才好打抱不平。有一次,川沙县衙将一位同乡拘了,扣了一个“服中生子”(古时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在这期间生子,被认为犯礼伤孝)的罪名。黄叔才恰好回乡,知道后,带着《大清律例》去见知县,一番唇枪舌剑,驳得知县哑口无言。

黄炎培的外祖父孟荫余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一生不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是有缘由的——孟荫余的父亲被清朝官吏勒捐巨款,无力缴纳,被迫投水而死。

黄炎培的童年时代,列强入侵、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灾难深重的社会现实促使他发愿改变社会之怪现状。这是他终生致力教育、开启民智、播种文明的动力之一。

母亲孟樾清对黄炎培要求非常严格,这成为黄炎培生活自律的源泉。有一天吃午饭时,桌上有一碟好菜,黄炎培想吃,母亲说:留一下,某人要来吃饭的。儿呀!待人好些,自己省俭些,要这样做人。几十年后,黄炎培还用这则母训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还有一次,他母亲在病中,把他叫到病榻前说:奎(他的小名),你看!谁在那里闲荡过日子?公公怎样?婆婆怎样?爹在外面怎样?农民一个个忙得怎样?只有你既不读书,又不做事,怎么对得起人?他牢记母训,后来在一首诗里写道:“儿懒惰,母生气;儿勤劳,母欢喜。”

黄炎培十三岁失母,十七岁丧父,留下他与两个妹妹。黄炎培奋发向上,努力生长成一棵大树,支撑起一片广阔天地。

黄炎培自称性格是“火烈烈”的。他回忆自己十八岁时的一件事,可见一斑:

川沙城里我家同居的婶母,雇着一个女工友,病了。病中说出许多许多鬼话,鬼附她身了。要求摆起香案,大家叩头,求福得福,邻居病家来叩头求药,取一把香灰,调入白开水吞下,病就会好,于是门庭若市。这女工友坐香案旁,有时大叫大喊,有时喃喃絮话,旁人都莫名其妙,十八岁青年的我从农村到城里来了。一到场,根据童真的无鬼论,走上香案前,哗喇喇一声,把香案翻一个身,四脚朝天。并大喊:“如果有鬼,来找我。”全家目瞪口呆,都说:“不得了!不得了!”有些人窃窃私语:“这个没有爷娘管的,那么厉害!看他生病,看他早死。”

黄炎培之子黄大能则说父亲“尽管性情急躁,‘矫矫不群,然终因能洁身自爱和待人以诚,得到相当一批同志的爱戴”。

(责编/兰嘉娜 责校/黄梦怡 来源/《八十年来 黄炎培回忆录》 黄炎培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9月第1版)

猜你喜欢
黄炎培家训
“窑洞对”与“墅中对”的历史承接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窑洞对”与“墅中对”的历史承接
从大名鼎鼎的“钱氏家庭”,理解家训的神奇作用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