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知网数据的三化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1-06-24 06:46龙梦玲梁玲玲黄若琪陈玉冲
广西农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发文防治效果期刊

龙梦玲 梁玲玲 黄若琪 陈玉冲*

(1.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站,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或Scirpophaga incertulas),属鳞翅目螟蛾科。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常以幼虫蛀食水稻茎秆,形成枯心苗、白穗、枯孕穗等为害症状,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鳞翅目害虫之一。现在水稻三化螟防治出现了种群数量变动大[1-3]、农药抗药性增强[4]等问题。针对某一特定害虫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能从多角度定量分析某一特定害虫研究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5],让农业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初入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快速了解该虫的研究历史和业内专家,从宏观角度对研究内容和热点动态有数据化的认识,期刊分布研究有助于科研人员的文献查找、阅读以及在论文投稿过程中选择合适期刊,更快地进入科研工作状态。为更好地了解水稻三化螟研究现状,本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51—2019 年三化螟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科研人员从文献计量角度更好地认识三化螟研究现状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三化螟”有关的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源,搜索年份为1951-2019 年(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为保证数据具有足够的相关性,对数据进行了人工筛选,删除了重复文献、一稿多投、新闻报道以及与三化螟研究无直接关联等不相关条目,筛选出1771条相关文献样本数据。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对这些文献的年代、期刊、作者和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并选取了其中的4个高频关键词做了论文主题时间动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年代分布

由图1 可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三化螟文献在1965年、1975年和2002年3个度年是发文量的高峰期,文献量分别是55 篇、63 篇和69 篇;1951-2019年的69 年年度平均发文量为25 篇,最近3 年(2017-2019年)的年度平均发文量为9篇。

图1 三化螟研究论文发表年份分布

2.2 高频关键词分布

由表1 可知,三化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多与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有关,如早稻、白穗、晚稻、防治效果、卵块、蚁螟、水田、秧田、稻田等;近10 年的高频关键词也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以发生规律和防治等相关内容作为主要内容,如防治、防治对策、防治效果、发生规律等。

表1 三化螟研究高频关键词分布

2.3 论文主题时间动态分析

由图2 可知,二化螟和三化螟都属鳞翅目、螟蛾科,它们都被称为钻心虫,会以幼虫取食水稻茎秆,造成枯心、白穗或虫伤株,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由于它们之间有着诸多共同点,在三化螟研究中也经常会把二化螟放在一起进行共同研究或者比较研究。在三化螟研究文献中,主要出现在论文的关键词和摘要部分,其中有328 篇论文以二化螟为关键词,有331篇论文的摘要中出现了二化螟相关的内容。

图2 “二化螟”在三化螟研究论文中出现的时间动态分布

白穗作为三化螟取食为害水稻形成的主要为害状,也作为分析评价防治效果的一项主要指标,长期在三化螟研究论文中出现。由图3 可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51-2019 年的69 年中有66 年有三化螟研究文献记录,在这66年中有56年有文献在论文的标题、关键词或摘要中有白穗一词。

图3 “白穗”在三化螟研究论文中出现的时间动态分布

由图4 可知,“防治效果”在三化螟研究论文中长期出现,其中在论文题目中出现了22 篇,关键词出现了72 篇,摘要出现了137 篇;在论文题目、关键词或摘要部分出现的篇数存在1975 年和2005 年2个小高峰,1975 年在关键词部分、2005 年在摘要部分各自有10篇文献出现该词。

图4 “防治效果”在三化螟研究论文中出现的时间动态分布

卵块数量和分布作为分析三化螟预测预报和防治效果的重要数据。由图5可知,共有110篇文献对三化螟卵块进行了研究,其中在题目中出现的有15篇,在关键词出现的有71篇,在摘要出现的有65篇;这些研究多发表在1964-1984 年期间,近20 年对这方面的关注并不多(图5)。

图5 “卵块”在三化螟研究论文中出现的时间动态分布

2.4 论文作者分析

由表2 可知,在三化螟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方继朝,从1993 开始共发表三化螟研究论文20 篇;江西农业大学的章士美和江苏省泰兴市植保植检站的王建富是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三化螟研究领域的高频作者还有古德祥、谭荫初、尹汝湛、张坚、何树林、杜正文、周圻、张扬等专家。

表2 三化螟研究高频作者分布

2.5 论文期刊分布

由表3 可知,在三化螟研究领域,《昆虫知识》《植物保护》和《广东农业科学》是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发表三化螟研究论文的主要期刊还有《广西植保》《安徽农业科学》《上海农业科技》《福建农业科技》《昆虫学报》《广西农业科学》《湖北植保》等刊物(表3)。

表3 三化螟研究期刊分布

3 讨论

防治效果是三化螟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重要内容,在本文研究中防治效果一词在论文题目、关键词或摘要部分经常出现,存在1975 年和2005 年2 个小高峰。为了实现较好的防治效果,做好预测预报是基础工作。有研究发现,用一元三次函数模型拟合三化螟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关系的预测精度为92.6%[6];在水稻耕作制度上,单双季混栽最有利于水稻螟虫发生为害[7];在物理防治方面,LED 多光谱循环式太阳能杀虫灯对三化螟的诱杀力为25.15%,较对照区减少药剂防治2 次[8];在农业防治上,张振飞等人的研究表明,隔离育秧、稻菜轮作和浸桩旋耕对三化螟发生有明显控制作用[9]。

4 小结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三化螟研究文献年度平均发文量不大,近十余年的发文量一路走低,与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害虫相比在农业昆虫学科中得到的关注不够。与三化螟发生和防治有关的词是三化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这种情况在近10 年研究文献中也并没有太大改变,说明三化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效果等相关内容一直是三化螟研究的主要内容。

猜你喜欢
发文防治效果期刊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