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供受血者红细胞Rh表型匹配输注及追踪分析

2021-06-25 02:36权军辉张明刚邵香左旭盈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险性表型抗原

权军辉 张明刚 邵香 左旭盈

输血是临床救治危急重症病人所采取的必要辅助措施之一,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安全[1,2]愈显重要。近年来,随着输血相关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尤其Rh常见五种抗原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出现,使输血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我院自2019年10月开始对所有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ABO和Rh血型系统常见五种抗原(D、E、C、c、e)检测,并用临床输血管理系统(TMIS9.5)建立Rh表型匹配数据库以优化实验室工作流程,提高输血安全系数,降低疑难配血概率。统计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10月~2019年12月受血者1 117例及供血者(特指红细胞成分)3 174例(西安市中心血站提供),相同受血者或供血者均统计一次。

2 仪器 Aigel 300(AIKANG MEDTECH)、DiaMed Gmbh ID-Centrifuge 12 S Ⅱ离心机、达亚美公司ID-Incubator 37 S Ⅰ保温箱、日本久保田KA-2200离心机、TIMIS(9.5)。

3 试剂 Rh血型分型检测卡、ABO/RhD血型检测卡、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江苏力博医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ABO标准红细胞和抗体筛选红细胞(上海血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鉴定谱细胞(sanquin)、凝聚胺试剂(Baso)。上述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按说明书操作。

4 操作方法 盐水法、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等均按《第四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操作。Rh表型配合原则参照文献[3],Ⅰ级:完全一致;Ⅱ级:不完全一致但无风险;Ⅲ级:有风险。

5 受血者RBC输注后追踪方案 ①记录该研究纳入有红细胞输注患者的病案信息;②建议临床医生于RBC输注后15日开始,尽量复检抗体筛查试验1次/月,连续监测至少3次;③6个月后汇总所追踪受血者病案信息。

6 受血者RBC输注后抗筛阳性风险评估 运用SPSS 25.0 Statitical software 计算风险系数(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求出其χ2及P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如1例CcDee表型和1例CCDEe表型中c抗原及其等位基因抗原总基因频数T=4,表型检测总例数y=2,计算c抗原基因频率时t=1,计算c抗原表型阳性率时x=1,即1例CcDee表型和1例CCDEe表型中c抗原基因频率;c抗原表型阳性率

表1受血者与供血者Rh某种抗原基因频率和其表型阳性率的一致性均可说明我院Rh常见五种抗原基因与表型人群分布频率为D>e>C>c>E。

表1 Rh常见五种抗原基因频率及其表型阳性率(%)

2 1 117例受血者与3 174例供血者Rh表型分布情况(表2) 各种Rh表型间供受比例相当,即每种Rh表型(D抗原阴性除外)的供血者基本可以满足相应受血者临床需求。且D阳性时供受双方Rh表型分布频率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

表2 Rh表型分布情况

3 1 117例受血者与3 174例供血者Rh表型匹配输注结局(表3、表4) 供血者Ⅰ、Ⅱ级(安全性)匹配概率为91.01%,Ⅲ级(风险性)匹配概率为8.99%;受血者Ⅰ、Ⅱ级(安全性)输注概率为82.18%,Ⅲ级(风险性)输注概率为17.82%(D抗原阴性时因血源特殊多无法做到Rh表型Ⅰ、Ⅱ级匹配)。

表3 供血者Rh表型匹配结局

表4 受血者Rh表型输注结局

O RhD(+)供血者Ⅲ级(风险性)匹配概率为6.59%,受血者输注概率为14.61%;AB RhD(+)供血者Ⅲ级(风险性)匹配概率为15.02%,受血者输注概率为22.02%;A RhD(+)和B RhD(+)供血者Ⅲ级(风险性)匹配概率分别为9.09%和9.84%,受血者输注概率分别为17.92%和19.71%。

RBC Rh表型Ⅲ级(风险性)匹配多是受血者为纯合子型CCDee和ccDEE接受供血者为杂合子型CcDEe、CcDee和ccDEe的供给所致。

4 1 117例受血者RBC输注前后抗筛阳性风险评估(表5) 经调研:1 117例受血者有918例接受(Ⅰ+Ⅱ级)安全性RBC输注,其中有8例输注RBC前抗筛阳性患者(均为有输血或妊娠史女性,1例ccdee表型产生抗-D抗体、2例CcDee表型产生抗-E抗体、4例CCDee表型产生抗-E抗体、1例CCDee表型产生抗-Ec抗体);199例接受(Ⅲ级)风险性RBC输注,其中1例输注RBC前抗筛阳性(64岁CcDEe表型男性恶性肿瘤患者)鉴定结果为非Rh抗体。半年后追踪到(Ⅰ+Ⅱ级)安全性输注患者448例,其中抗筛阳性患者5例:1例CcDEe表型27岁男性患者因高空坠落多发骨折手术输血而产生非Rh系统抗体,其余4例均为输注前抗筛阳性(1例ccdee表型产生抗-D抗体、1例CcDee表型产生抗-E抗体、2例CCDee表型产生抗-E抗体)接受相同Rh表型输注;(Ⅲ级)风险性输注患者91例,其中输注RBC后新增抗筛阳性患者4例,均为60岁以下有生育或输血史女性,3例(2例CCDee表型,1例CcDee表型)产生抗-E抗体,1例(CCDee表型)产生抗-Ec抗体。上述受血者RBC输注信息总结如表5所示;运用SPSS 25.0 Statistical software评估表5 受血者RBC输注风险如表6所示:受血者RBC Ⅲ级输注抗筛阳性风险较大(有统计学意义),Ⅰ+Ⅱ级输注抗筛阳性风险相对较低(有统计学意义)。

表5 1 117例受血者RBC输注前与输注后半年追踪到的539例受血者抗筛结果

表6 受血者RBC输注风险评估

讨 论

Rh血型同种抗体是造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5-7],RhE抗原不匹配输注产生抗-E抗体是目前引起疑难配血最主要的同种抗体。输血前常规检测供血者与受血者Rh表型,使二者在ABO同型基础上精准匹配,正是减少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降低疑难配血概率的可行方案。

患者只要输血就会存在各种风险,相合性配血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将患者输血风险降低的唯一有效手段。本研究中Rh常见五抗原人群分布规律与文献[8]报道一致,即人群中Rh五抗原阴性率为E>c>C>e>D,也就是说患者接受免疫性刺激后产生抗-E风险最高,抗-D风险最低;从供受双方Rh表型分布规律的一致性和供受血者Rh表型匹配输注结局可发现受血者RBC Rh表型Ⅲ级输注概率普遍高于供血者Rh表型Ⅲ级匹配概率,提高纯合子Rh表型受血者的Ⅰ+Ⅱ级匹配是降低其Ⅲ级匹配的关键;RBC输注风险评估结果说明我院开展受血者与供血者Rh表型常见五抗原检测后,遵循受血者与供血者Rh表型Ⅰ+Ⅱ级匹配有效避免了受血者Rh同种抗体的产生风险,而Ⅲ级匹配明显增加了Rh同种抗体的产生风险。同时我们也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以有输血或妊娠史女性为主,且多与输注自身缺乏Rh抗原阳性红细胞相关。

据相关文献报道[9,10]:临床上Rh血型不规则抗体最为多见,几乎所有Rh抗体都是由于输入Rh血型不相合血液或多次妊娠所致。妊娠或输血是通过机体免疫应答机制产生异源性同种抗体的常见途径,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妊娠或输血都可能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当机体首次接受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时,一般不会发生风险,只有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免疫刺激时,多会因回忆反应而有不规则抗体产生[11]。所以建议对有生育需求(女性)、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尽量避免输血,必须输注时应尽可能选择ABO同型且风险最低的Rh精准配合方案,即按照患者Rh表型,依次避开E、c、C、e、D中风险最大Rh抗原进行输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风险性表型抗原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综述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每天超8小时睡眠 痴呆症概率增40%
罗甸县外来生物—飞机草风险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