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2021-06-25 17:08徐园园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文眼安徒生小女孩

徐园园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说、敢做,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一、关注提问主体

传统课堂提问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行走,思维难以完全放开。如果让学生充当提问的主体,少一些思维的干预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灵活、敏捷。

比如,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前收集筛选学生预习后提出的问题(如,这么美丽的小姑娘怎么死了呢?这个小女孩叫什么名字?),然后和预期目标相结合设计课堂问题。精选片段:

“你觉得安徒生喜欢这个小女孩吗?”

“既然安徒生那么喜欢这个小女孩,为什么不给她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出示社会资料,揭示童话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小”女孩!社会的“小”人物!再读课题,读出“小”的深意。通过提问,学生对“可怜”的认知就变得丰满、立体了。接着顺势而问:“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如果让你来写结尾,你会怎样写?”此时,学生的理解与课文内容出现了矛盾性冲突,出示一系列安徒生童话结尾——《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提问:“你想说什么?”

学生通过发现、梳理,拓展了思维的宽度,在头脑中自主构建安徒生童话结尾的整体框架。

二、提高提问艺术

1.紧扣文眼,激发思维动力

一篇文章的关键之处,可以是一两个关键的句子或词语,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这就是我们说的“文眼”。透过文眼能了解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设计问题可以紧紧抓住“文眼”展开。

比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可以围绕“游”这个字展开提问。课始,就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鱼游到了谁的纸上?”

一个“游”字,带给学生的是思考,是探究文本的兴趣。学生深入文本赏析以后,拓展齐白石的一则通讯,由齐白石的画作引入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学习作者的写法,学会运用。

“你能像作者一样,夸夸这些‘大家的名作吗?”

蜻蜓飞到了纸上;马儿跑到了纸上;竹子长到了纸上;梅花开到了纸上……在运用中,学生对“游”字的理解立体化。这样,紧抓“文眼”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扩散开来,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训练中产生求知欲,获得积极体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新旧贯联,提升思维体验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以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经历思维体验的过程,其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有效发展。要引导学生在一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找到新旧知识的交汇点,让精心设计的问题成为思维的“脚手架”,构建新知识的整体结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比如,《曹冲称象》一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接触了各式各样的秤,大脑中已建立了秤的印象。设计:

“生活中,你见过各式各样的秤,如果让你选一种来测量大象的重量,你会选择哪一种呢?要如何测量大象的重量呢?”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自主构建起对旧知的印象,同时发挥思维作用,产生对称象方法进行探究的兴趣,自主走进文本,为深度學习打下基础。

3.聚焦矛盾,激活思维活力

对立的事物往往互相排斥,碰到这种情况,人们很容易产生思考,学习也是这样。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矛盾点,或者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性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比如,学习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童话时,这样问:“小女孩还有哪些生活经历是与她的年龄不相符的?”要求学生用“小女孩本应该……却……”这样的句式进行交流。由此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矛盾中初步体会小女孩的可怜,接着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性问题再次发问:“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如果你正走在街上,看到这一幕,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学生会感觉小女孩太可怜了,要妥善埋葬,等等。但是,课文却写周围没有人关心她的死活。此时,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课文内容发生了冲突。教师追问:“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相继说出“难过”“伤心”等感受。整个社会的冷酷使学生对小女孩“可怜”的理解更深刻了。

聚焦矛盾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将小知识点放在文本内容、背景资料等大的体系中认知、训练,这就使理解和感悟系统化了。

4.链接生活,实现情感体验

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是现实生活却是具体的。如何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生活情境,需要设计基于生活实际的问题做桥梁,让学生借助问题走上桥梁,链接生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比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一课,在学习运用偏正词组时,设计问题:“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妈妈的眼睛?请你也用这样的‘的字短语来说一下自己的妈妈。”学生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妈妈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眼睛、美丽的眼睛……这样的训练是具体可触摸的,是有温度的。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看见思维,形成能力,让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学生思考和前进的方向,演绎课堂的无限精彩。

猜你喜欢
文眼安徒生小女孩
安徒生的世界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爱掐人的小女孩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
跳高者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