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纪念馆陈展中的共情艺术

2021-06-28 12:15张因
艺术评鉴 2021年8期

张因

摘要:共情是革命纪念馆陈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影响着展览的策划、实施和评价。策展方在筹办展览时应充分运用共情艺术,提升展览的品质和感染力,从而唤起观众共情,实现陈展目的。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  陈展  共情艺术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182-04

一、什么是陈展中的共情

“共情”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现多用于心理学领域,被认为是开展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技巧和必备品质,大意是指个体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想法、境遇、经历等进行感受和理解,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它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对人类的生存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革命纪念馆来说,“共情”也是其陈展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现代文博事业的欣欣发展,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已成为人们进行情感交流、情绪体验、情趣陶冶的重要介质,承载着多种“共情”要素。它所涉及的“共情”,不再局限于心理学意义上的共情,是一种能力、过程,也是一种方法、艺术,涵盖的范围更广、对象更多、内容更丰富,且主、客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循环性、多重性和同一性。

从博物馆学和革命纪念馆属性的角度来说,革命纪念馆陈展中的“共情”,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策展者与陈展对象的共情,即策展者充分了解和感受革命人物、革命事件,形成自己的认知,获得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共鸣的过程,对展览内容策划有重要作用。第二个层面:策展者与受众的共情,即策展者对展览受众的特点、需求、喜好等进行观察或调研,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展览的看法、想法。简单说,就是了解他们期望的展览是什么样的?他们想从展览中获得什么?这也将影响展览内容的选择及陈列形式的设计。第三个层面:观众与展览的共情,即观众在体验和感受展览内容、形式、环境、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上,获得情感或思想上的升华的过程。不同于前面两者,这个层面的共情,实质上是观众与展览对象即革命人物、革命历史的共情,甚至包括与策展者的共情。要到达这个境界,除了需要观众有正常的认知和沟通能力外,还需要策展方巧妙运用“共情”的方法艺术来唤起观众的情绪。因为在大部分的陈展实践里,策展方是信息的组织者和输出者,而观众只是接收者和聆听者,所以,仅仅依靠观众个人的感观,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共情境界的。第四个层面,策展者与领导、专家的共情。革命纪念馆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性,其展览的筹办往往需要经历层层审查。尤其是举办重大展览时,需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指导,比如召开评审会等。这就要求策展者在策展时必须深入领会领导、专家的意见、想法,进而形成总括式、方向性的意见,运用到展览建设中。

四个层面的共情在陈展实践中和谐共生、相互关联。从某种程度上讲,策展者只有首先与展览对象、观众、领导、专家共情,才能将最核心最要紧最动情的内容挖掘出来,也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共情表现手法,创造出与时俱进、方向正确、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而观众也只有在感染力、共情力强的展览里,才能够实现思想或情感上的进阶,达到与展览共情的境界、与展览对象和策展者共情的深度。

二、共情艺术对于陈展的意义

(一)是进行展览创作的基础

一个成功的展览的背后,离不开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和工程实施等多个环节的有力配合,其中内容策划是第一位的。若要做到内容为王,策展者首先必须与陈展对象共情,把握好陈展对象的“前世今生”,陈展的缘由、目的、意义。在革命纪念馆,陈展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革命人物的事迹、思想、人格、风范、贡献等,二是革命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影响、意义等。例如,在策划有关革命人物的展览时,策展人首先必须对革命人物的生平作深入系统的了解,不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做到细致的了解,但至少要在大的、重点的方面做到烂熟于心。要能够感悟革命人物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在革命人物的作为、思想、风范方面产生情感上和行动上的认同。只有这样,策展者才能紧扣展览主题,挖掘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二是策展者必须与有关领导、专家共情,充分了解他们对于展览的设想和要求。他们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甚至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所以,听取和吸收他们的正确意见,有助于快速地找准方向,把握好内容尺度,避免出现差池。三是策展者还必须与观众共情。通过线上或线下调查,了解观众对展览的期望和想法,并将他们的建议运用到展览建设中。如果事先不发挥共情的作用,那么,制作出来的展览将是一个没有人情温度的展览。

(二)是实现展览目的的途径

办任何一个展览都有其理由和目的,不同的展览有着不同或共同的目的,而同一个展览又有着一个或多个目的。无论是何种目的,若未能实现,则意味着该展览基本无效。而一个好的展览,往往离不开共情這个关键要素。在实现展览目的的过程中,共情既是介质也是手段。像我国的革命纪念馆,作为文化建设的窗口,主要目的是讴歌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或人物,弘扬和传承他们的伟大事迹和精神,进而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如果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无法与展览本身和展览所叙述的革命事件和人物“共情”,那么意味着,展览只停留在观众的视觉表面,没有深入他们的内心,无法唤起他们的思考和情感。观众更加不会对革命事迹和人物精神产生共振共鸣。展览在他们脑海中只是昙花一现,不会留下太多的印象,自然实现不了资政育人的效果和目的。

(三)是检验展览成败的指标

通常来说,评价革命纪念馆展览好坏的参数有很多,但观众对展览的评价和反应是最直接的指标之一。要获得观众的好评,革命纪念馆就必须要让展览能够抓住观众的眼球,保持观众参观的意向和欲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他们发现展览的意义。而要做到这些,又必须建立在策展者与观众共情、观众与展览共情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展览形同虚设,走近不了观众,更无法触动心绪。观众参观时也将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自然不会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观众对展览满不满意,与展览共不共情,也是评价一个展览好不好的指标之一。

(四)是提升展览品质的方法

革命纪念馆是人们塑造美好心灵的场所之一。但是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革命纪念馆展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接督促着革命纪念馆提升展览品质。要提升品质,必然离不开共情艺术的作用。策展方不能只寄希望于观众的认知和感觉,而应在展览中巧妙地设置“共情点”,即给观众一个唤起情绪的点,让这个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留住他们的心,让他们愿意驻足参观。只有当观众为展览所吸引和鼓舞,受到启发,产生思考,他才有可能细细品味展览,达到与展览共情的境界。所以,共情艺术也是让观众停下脚步继续参观的力量,也是革命纪念馆提升展览品质的方法。

三、共情艺术在陈展中的运用

在革命纪念馆的陈展实践中,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基础目的是服务和教育公众。所以,观众在陈展中是十分重要的客体,而如何让展览这个主体唤起客体的共鸣,实现主体的目的、效果和意义,则是策展方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革命紀念馆展览是融思想性、学术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面向人民大众传播知识、信息、文化和艺术的,能够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动产生一定影响的特殊空间和心灵课堂,也是国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它面向的观众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由于时间和行程的关系,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行色匆匆,在各个景点中不停地穿梭。因此,他们留下来参观展览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例如,在韶山举办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展览体量大、展线长,但是,绝大部分观众参观它的时长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可见,要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让观众对展览或展览中的几个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个有难度的技术活。那么,究竟怎样利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让展览入脑入心,实现观众与展览的共情?这就需要发挥共情艺术的作用。接下来结合案例“英烈忠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阐述。

(一)内容上

1.要有震撼的主题

主题是核心思想的凝练和表达,是提纲掣领的抓手。在展览中,主题一般就是展览的标题,也往往是最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展品。展标醒目不醒目、吸引不吸引人是展览开篇的关键点,它将直接影响着对观众后续的参观行为和情绪。例如,“英烈忠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的标题就十分醒目、深刻,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吸引力。其主标题“英烈忠魂”,表达的是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牺牲的烈士的英魂、精神,只用四个字,便抓住了人世间最核心最深奥也是最无奈的难题——生与死。自古以来,人人难逃一死,但死的意义却有所不同,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说,其中,为了国家、民族、人民利益而死,便是比泰山还重。“英烈忠魂”镌刻的就是六位烈士伟大的牺牲精神,他们的死要比泰山还重。副标题“毛主席一家六烈士”更是给人以震撼,诉说着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一家的英勇、无私和伟大。人世间什么最宝贵?是生命!毛主席一家却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六条生命,这不能不让观众为之动容。

2.要有感人的素材

对展览来说,有个动人的标题自然是美好的开端,但是,它同样需要动人的内容来予以支撑、扩充和展开,否则,它将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生硬乏味。内容策划是策展的关键环节,是一项集学术、文化、思想、创意与技术于一体的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创作活动。只有首先有好的内容,才有可能面向观众呈现出一个好的展览。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六位烈士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共情要素,能够抓住观众的泪点。他们牺牲的时候都正值他们的华美年华,牺牲时毛泽民47岁、毛泽覃29岁、杨开慧29岁、毛泽建24岁、毛岸英28岁、毛楚雄19岁。策展方在陈列他们的光辉事迹时,并不是也不需要机械地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而是在紧扣主题,有逻辑有重点地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能够让人动容、动心、动情的素材。

例如:一家人围在火塘边谈论舍家为国的情形;毛泽民在监狱里的答词;杨开慧在狱中的对话;杨开慧被捕前写下的并藏进墙缝的诗文书信;毛岸英到农村锻炼时用的镢头;杨开慧与幼儿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毛泽建遗书;毛泽东悼念亡妻杨开慧的诗词;毛泽东回答好友周世钊为什么派儿子毛岸英去朝鲜战场的一段话;毛楚雄少时写的作文《试述个人的志愿》《小朋友救国方法》等等。几乎展览的每一条内容都诉说着烈士们的革命真情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不畏强权、不畏牺牲的伟大。任何观众来参观时,都能找到各自感动的点。他们当中许多人深深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所折服,不禁感叹“毛主席一家太伟大了”“毛主席一家真不容易”“毛主席真无私”“幸福来之不易”有些年长的观众参观时,也不禁落泪,连连说道“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啊”!

所以,要让展览唤起观众的共情,必须围绕主题在内容上设置共情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关键是挑选合适的、感人的素材来支撑和展开,并做到重点、亮点内容突出。像“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本身立意就高,是希望通过展示和讴歌毛主席一家六位烈士的光辉事迹和巨大贡献,来启迪和教育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激励他们珍惜和平,热爱和拥护祖国,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国献力。这样的立意,基本上也就决定了展览的走向和共情素材的运用。

(二)形式上

1.要协调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设计元素

现实中,观众不可能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去观看所有的实物、照片、文献、文字等,这时候就需要陈列形式将展品形象化、立体化,这样不仅有助于观众把握展览的重点,而且有利于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在革命纪念馆的形式设计中,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充分借用感染力强的元素,如声、光、色、形等,将展览的基调、气氛,所要传达的思想、精神,所要展示的重点、亮点内容,通过简单明了的陈列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光和色是陈列设计中的带有“感情”的元素。有光就有色,无光便无色,光与色的结合运用相得益彰,能够营造展厅气氛,唤起观众的联想,影响观众的情绪。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色彩的主基调是无彩色系的白黑灰,即展墙白、天花板黑、地面灰。在光的强弱对比的引领下,观众走进淡色的展厅自然能够沉静下来,并开始将注意力投入到展览中。而展墙大面积使用白色,一方面能让展品更加立体、突出,增强空间视觉效果,便于观众一眼抓到主要展品;另一方面,白色象征着纯洁、忠贞、高贵、神圣,间接地向观众展示着烈士们面对敌人毫不妥胁、不容侵犯、绝对忠诚、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以此突出和强化主题。

2.要发挥背景设计的铺垫、承接、烘托作用

在体现一些重点展品、事件、精神时,精心设计背景墙,有助于增强展览的承接性和共情力。例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开篇就以砖雕《祥和一家》为背景,首先勾勒出当年毛泽东兄弟与父母在韶山生活的场景,接着重点突出油画《毛泽东教育全家干革命》,由此拉开毛泽东一家舍家为国、舍己为民,齐心干革命的序幕,为后面六位烈士的光辉事迹的呈现做出铺垫。又如,在处理一些体现烈士革命理想和精神的文字上,采用激昂的红色作为背景色、素净的白色作为文字色,通过红与白的强烈对比让观众体会那血与火的年代,革命者为扫除黑暗留下的一抹抹红。还比如,在叙述烈士被捕或在狱中的事迹时,采用了冰冷的牢房、铁门、铁链等作为背景设计的元素,从而向观众营造震撼场面,展现出烈士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面对敌人始终威武不屈、宁死不从的革命精神。

3.要适度运用主题艺术品来增强展览的感染力

虽然博物馆界一直强调不能让艺术品等辅助展品喧宾夺主,抢了实物的风头,但是,对革命纪念馆来说,艺术品恰恰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革命纪念馆陈列的主角往往是一个人/事件或一群人/事件,涉及的面不如历史博物馆广,馆藏文物有限,征集也受限,必要时不得不创作艺术品作为补充。在“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也采用了不少艺术品。例如:油画《革命伴侣》《送子下乡》;雕塑《毛泽东送子出征》;漆画《女游击队队长》;木刻《杨开慧》;浮雕《英魂永恒》等。這些艺术品都有着鲜明的主题,都是为了更好补充和烘托展览的主题思想,以增强展览的完整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尤其是作为尾声的大型浮雕《英魂永恒》,展现了六烈士目光如炬、英姿飒爽、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形象,从而起到了呼应开篇,总结全展,启迪当下的作用。

在整个“英烈忠魂——毛主席一家六烈士展”中,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是紧密配合,环环相扣的。内容扣人心弦,形式引人入胜,让来访的人感觉身临其境,不禁心潮澎湃,是一个让人难以遗忘的展览。观众在一步一行的观展过程中,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有骨气、有血肉、有灵魂的展览,是一个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展览。在这里,它有情节叙述,情绪营造,情感熏染,情怀教化,想要凝聚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精气神。就像展览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总而言之,要让展览唤起观众的共情,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无疑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而如何做到以内容感染人、以空间组织人、以形式吸引人、以目的影响人,就必须掌握各个层面的共情,充分运用共情的艺术,让观众找到共情的点。如果一个展览不能唤起观众的情绪,那么它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展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