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2021-06-28 00:17杨虹向玲敏
西部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生态

杨虹 向玲敏

摘要: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立足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相关政策落实力度,乡村绿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具体体现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进展突出、农村人居环境的旧面貌和重視度改善明显等方面。但总体来看,乡村绿色发展仍然面临绿色科技支撑力较弱,多元主体绿色发展的责任缺失和乡村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优化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就是要切实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运用,建设乡村生态命运共同体,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从而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3-0125-03

绿色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1]。绿色是乡村的本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乡村振兴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不只局限于经济产业的发展,而是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要求我们克服传统思维的束缚,创新发展思路,真正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乡村绿色发展强调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坚持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只有实施绿色发展,增强绿色发展实力,着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生态良好、农民生活幸福的目标。

一、近年来乡村绿色发展的主要成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之后,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我国乡村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和政府出台有关政策予以支持,基层绿色环保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人们绿色生产与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增强。在农业生产方面,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开始自觉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由以往的过度消耗向绿色发展转变,推广有机肥、控释肥、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倾力打造生态、环保的高效农业。在农村生活方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村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从农村生产的变化和农民对基本生活条件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可以感知到,绿色发展理念正日益融入农村生产生活,构成基本的生产生活标准。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进展突出。近年来,伴随着中央到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分别下降了19%、48%、25%”,“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39.2%,农药利用率达到39.8%,在2015年的基础上依次提高了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实现连续三年负增长。”[3]基本建立秸秆农膜回收体系,在全国建设了620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5.5%。经过长期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特别是针对重点地区加大了治理力度,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得到较大程度的弥补,农业的绿色底色越来越鲜明。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明显。各级党委政府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扭转了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2018年以来累计新改造农村户厕超过3500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的提高,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显著提升。村庄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广大农村更加宜居,农民生活更加便利。

二、当前乡村绿色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问题也总是经过萌芽和发展以及矛盾的激化才被人们普遍认识到。我国农业农村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问题未能得到清晰的认识和及时的解决,以至于矛盾不断累积并阻碍绿色发展取得进一步突破。

第一,绿色科技支撑较弱。从调研的情况看,部分农村地区绿色科技应用不充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一些人还是固守习惯性思维,认为农业生产就是投入各种生产资料,然后得到农产品,至于如何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常常是沿用传统的做法。有的地方在推动产业振兴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增加排放污染物,不重视在此过程中引入绿色科技,能源消耗、污染物减排、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没有实现真正的绿色化。同时,存在绿色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绿色科技研发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多,产权交易市场不统一,相关信息不对称,致使很多企业不愿意在创新上进行投入,即企业参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第二,多元主体绿色发展的责任缺失。一些城市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存在将污染型企业向农村转移的问题,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逃避绿色发展责任,无视自身行为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这类污染型企业转移到农村后,不加处理随意排放污染物,给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点源污染更加严重。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部分乡村地区对经济在短期内快速增长的需求更加迫切,发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是绿色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不足;有的地方政府不加选择地引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以快速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存在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对引入的企业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第三,乡村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健全的乡村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序落实的重要保障。通过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绿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关于绿色发展更多的依然是停留在最初的顶层设计,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甚至是缺位。相对滞后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难以对市场和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和有效应对,尤其是面對局部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滥用等外部性问题,同时难以为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内在动力以及调动人的积极性。其中,不健全的绿色发展管理体制造成各部门职能交叉或是管理缺位,公众参与度低,最终结果就是管理成本过高、效率低。如广大乡村地区大都设置了农业环保监测点,但是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所监测到的数据和信息有的无法及时应用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绿色发展过程中,区域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另外,相应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健全,难以形成对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激励。比如,碳排放交易这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就尚未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对接,没有对乡村绿色发展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三、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的建议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乡村地区在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在此基础上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在绿色产业、科技创新、多方参与和制度体系等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上率先实现突破。

一是切实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就是在发展“金山银山”的同时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通过改进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例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能变废为宝,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生态产业化就是把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发展乡村绿色生态产业,发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转型,例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将特色资源变为可增值特色产品,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品,将特色产品变成特色产业。产业与生态二者叠加、一体化规划,这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为产业发展创造附加值空间,也便于集群化发展,同时吸纳村民就业,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的目标。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运用。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布局,推动人才、科技创新及成果等要素向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加大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开展以绿色产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农业农村保护与发展的瓶颈。持续推进产学研融合,既要推进科研团队与高科技企业的融合,又要推进科技与地方产业的融合,不断壮大融合主体、丰富融合业态、增加融合载体,加强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加快打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硅谷,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吸引高水平科研团队、高科技龙头企业、高质量投资入驻,努力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顽疾,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科技创新的“活水”。加快绿色科技推广应用,扎实推进技术进村入户,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在县域范围内集中实施与推广运用,建立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小农户”的链式推广模式,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三是建设乡村生态命运共同体。乡村绿色发展要想突破困境,就必须推动政府、农民、企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乡村生态命运共同体。坚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相关优势来制定科学全面的长期规划,合理运用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手段,持续有效推进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守护人和受益者,是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坚决维护和发展好亿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既在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又切实促进绿色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真正提升农民群众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1]例如,对于乡村小型公益项目,可以鼓励支持村集体自主建设和管理,充分激发农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引导企业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积极创建企业生态文明品牌,创新企业生态管理模式,参与乡村绿色发展。推动政府资金向乡村倾斜,通过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来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乡村污染第三方治理。

四是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首先,要着眼促进乡村绿色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结合各地的实际生态环境和土地承载力做好综合规划,把农业循环发展当作主攻方向,做好跟踪环评工作。其次,加强基层政府问责机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4]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着力推进基层监督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重点遏制“环保腐败”现象的出现,始终对此保持高压态势,探索通过加强制度性约束来实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从项目审批到过程监管,再到持续追踪,每一环节都要分清事权、明确责任,加快建立适应乡村绿色发展需要的项目支持、金融扶持、资源配置、联合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保障乡村绿色发展有序推进。

四、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清醒看到乡村绿色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在以往的发展中也无可避免地累积下来一些问题,因而实现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兴农需要直面发展痼疾,破解现实矛盾,这条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统筹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2-05.

[3]张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6).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作者简介:杨虹(1965—),女,汉族,湖北监利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向玲敏(1996—),女,汉族,湖北荆门人,单位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生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低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