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STE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

2021-06-28 01:45宋定飞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物理

宋定飞

[摘  要:STEM教育是基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综合课程,物理教学中融合STEM教育理念,可以较好地实现跨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STEM;物理;教学设计]

创新驱动未来,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创新人才,特别是跨学科人才。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渗透STEM教育理念,将有利于加强物理观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以“远视眼的矫正”为例,谈谈stem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实践。

1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目标设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物理课程基本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进行科学探究,体现学科渗透,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与STEM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基于二者共性,在“远视眼的矫正”中设计了如下目标。

S(科学):认识凸透镜的结构和对光线的作用,运用观察法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学会记录物距和像距,理解凸透镜像规律。

T(技术):解决凸透镜在眼睛模型前方不同位置成像分析问题,弄清清晰像的判断问题。

E(工程):根据任务清单,利用透镜等器材会组装凸透镜成像装置,学会组装远视眼矫正模型。

M(数学):推导出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推导出远视眼镜和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2任务式驱动,亲身实践和体验

2.1科学观察,认识物理本质。

组织学生进行水杯观字,每两位学生分发一个玻璃水杯,用玻璃水杯装满水,一侧用纸张写上一个“水”字,透过水杯观字,观察“水”字的大小;调节字与杯之间的距离,当“水”字距离水杯变远时,观察“水”字大小的变化。用放大镜代替水杯,进行同样的操作,观察“水”字大小的变化。在镜面贴上薄纸进行触摸,寻找感受程度;利用凸透镜分别观察课本上的字和远处的大树?提问学生看到像的变化。

点评: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会将观察现象及时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和接触,学生自己发现镜中间厚两端薄,系凸透镜。其实水杯与凸透镜有相似之处,用水杯观字就相当于使用放大镜,观察到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组织学生通过实验亲身实践,引领学生认真观察,学会用转换的思维进行科学分析,增强学生认识,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2.2科学探究,体验工程过程。

展示问题清单:凸透镜的焦距如何测量,会成什么像,成像有什么规律吗?要获得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需要哪些器材?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上,蜡烛、透镜、光屏三者的高度有什么要求?

分组自主探索: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结合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分好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探究。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安装器材,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选确定测量物距和像距的方法,进行实验,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并记录在相应表格里。

点评: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形成好的探究习惯,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到提升。

2.3数学分析,获得成像规律。

利用数学知识,对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描绘在坐标轴上,分小组进行讨论。推导得到相关结论:当u>2f时,f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把蜡烛放在焦距以内时,光屏上没有像,通过透镜看蜡烛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从坐标轴分析得到,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u=2f是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届点,u=f是实像与虚像的分届点。

点评: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学会从数字中寻找规律,得到定性的结论,还能从数字中发现实验过程时存在的不足。

3行动研究,学会技术处理

3.1制作项目,探究眼睛的视物原理。

引领学生观察眼睛模型挂图,观察眼睛的结构。弄懂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原理。组织学生模拟画制眼睛的结构,并进行分享与交流,

技术应用: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来自物体的光線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人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像,这是由于人和人脑中的视觉神经的自动调整作用所致。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眼睛成像,从而来理解眼睛成像及调节特点的方法,在物理上运用得非常广泛,称为模型法。在凸透镜的像距一定时,调节焦距,也可以使不同物距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2应用技术,探索远视眼的矫正。

结合眼睛模型图,认识远视眼的成因,思考远视眼是否有办法进行矫正,如何矫正?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技术解答: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根据远视眼的成因组织学生猜想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根据讨论结果,借助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工程操作过程,再次进行实践训练。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放在原凸透镜的前面,不断调节它们间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4结束语

STEM教育融合工程与技术,结合数学分析,重在实践。物理教学中融合STEM教育,增强真实性、科学性、实践性,帮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获取物理观念,增加了学习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唐建华.物理复习课中开展基于项目的STEM教育[J].物理教学, 2019(6):77-79.

[2]虞秋霞,刘源.渗透STEM教育的初中物理探究活动设计[J].物理之友, 2019(9):47-49.

本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实践研究》QJYKT2019-110研究成果

泉州第十一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11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物理
留言板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