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述评

2021-06-28 07:45毕凤晓
理论与现代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俄罗斯科学院特色俄罗斯

毕凤晓

摘要: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很多俄罗斯学者一直密切关注并高度肯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从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别是中俄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肯定其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引领作用。俄罗斯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不仅对加强中俄之间的交流互鑒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从而更加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海外中国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1)02-0080-11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很多俄罗斯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予以高度关注。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等中国问题研究机构为依托,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教授谢尔盖·卢贾宁,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原副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等许多俄罗斯学者对此展开了积极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塔斯社、俄新社等俄罗斯主流媒体对此也予以高度关注,不少俄罗斯学者还曾接受诸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国媒体的采访,发表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见解。《远东问题》《俄罗斯科学院院报》《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等俄罗斯著名杂志刊发许多相关文章。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教授亚历山大·谢苗诺夫和塔季扬娜·谢苗诺娃夫妇共同翻译完成的《习近平讲故事》俄文版、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的《习近平:正圆中国梦》等相关著述相继出版。此外,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等机构多次召开相关学术会议,探讨中国问题。

本文对俄罗斯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翻译及整理,力求对俄罗斯学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做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

一、俄罗斯学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认知与评价

俄罗斯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持肯定态度。中共十八大以来,俄罗斯学者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十分关注,特别是中共十九大召开后,俄罗斯众多主流媒体详细报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学术文章、学术会议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对该问题的研究也更全面、具体、深入。

第一,俄罗斯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肯定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贡献。2017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应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普京对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和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热烈祝贺。普京表示,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重要,大会成果充分体现了广大中国人民对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1]。俄罗斯专家奥莉加·米古诺娃说:“我尊敬习近平。中国的领导人拥有新时代所需的素质。”[2]学者们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指出,现在习近平正加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行列[3]。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政治研究与预测中心主任安德烈·维诺格拉多夫指出,习近平可能是邓小平之后,中国第一位敢于进行如此大规模理论创新的领导人[4]。

第二,俄罗斯学者高度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将成为领导国家的新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最高领导人的中国有了一条明确的发展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终于可以告别国内存在的问题[5]。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西里·卡辛认为,习近平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做出了理论上的贡献,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6]。维诺格拉多夫认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其历史任务所制定的全党动员方针的合乎规律的发展。在他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经济领域、国家建设、社会生活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崭新任务,把这一思想写入党章,有助于提高全体党员在完成这些崭新任务方面的纪律性[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正如卢贾宁2017年11月参加“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时所谈到的,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中国发展提供行动指引,也与当今世界面临的抵抗贫穷、维护安全、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等现实问题相呼应[8]。

第三,俄罗斯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卡辛认为,中国的官方政治文件特别强调历史的连续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体现出连续性,他同时指出,任何创新总是基于坚实的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了毛泽东之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被看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补充和说明,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可以看作是中国改革时期历史的飞跃以及对已有学说的发展[6]。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皮沃瓦洛娃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是对前人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完善,由此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9]。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伊戈尔·杰尼索夫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改革思想,是中国新现代化思想的突破,是在动荡的国际环境和无数的内部挑战中进行的,在重要性和影响方面,这个过程等同于邓小平当时在经济领域进行的试验[10]。

二、俄罗斯学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重点

塔夫罗夫斯基认为,中国梦及其组成部分——经济中的“新规范”,反腐败的系统斗争,“新丝绸之路”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通过总结相关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高频词汇,作者发现,俄罗斯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也是從以上几个方面切入,同时,研究多侧重与俄罗斯相关的政策,分析中国政策对俄罗斯的影响。

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这一概念,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就引发了俄罗斯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关于中国梦的提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安德烈·克鲁申斯基和列昂纳德·贝列罗莫夫认为,中国梦这一口号的提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的范畴隐含在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中[12]。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弗拉基米尔·波尔加科夫指出,中国梦与前十年的主导思想直接相关,即中国的“和平崛起”概念[13]。

关于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理解,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发展战略,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新常态,还有共建“一带一路”等[14]。地缘政治与安全问题、全球基础设施经济项目问题专家鲁斯兰·胡比耶夫认为,中国梦是包含政治、经济、管理变革计划的,这一系列变革成为党的文件中习近平思想的基础[15]。涅日达诺夫指出,中国梦的思想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的中国”,指概念的民族主义层面,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殊民族特色;第二部分是“亚洲的中国”,强调意识形态的非西方特征;第三部分“世界的中国”强调了在国际关系中发展中国普遍主义模式时,努力建立现代文明国家[16]。

关于中国梦的影响, 俄罗斯学者大多认为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柳德米拉·苏哈多利斯卡娅认为,中国梦这一口号已成为习近平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主要创新之一[17]。罗曼诺夫认为,中国梦的实现将给世界带来和平,而不是动荡,这是机会,而不是威胁[18]。他还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国梦将成为软实力的工具,为外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做出贡献[19]。

在俄罗斯也有俄罗斯梦,正如俄罗斯著名作家、《明日报》主编亚历山大·普罗汉诺夫指出,中国梦与俄罗斯梦在丝绸之路相遇,一起奔向光明的未来[20]。

中国梦这一概念与“一带一路”倡议是有联系的。苏哈多利斯卡娅指出,中国政府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新概念对于汇集和加强不同民族在文化领域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21]。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副教授玛丽亚·斯克里普卡利指出,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机制之一,在提出中国梦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媒体内容开始积极地提出创立丝绸之路的想法,这一倡议正式在一年之后的2013年秋提出。同时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梦都追求同一目标;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新建议,与中国梦相比,细化了细节,扎根于现实[22]。

2. “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学者对此十分关注。

谈及该项目实施的原因,扎比耶夫认为,该项目形成和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世界经济关系体系中保护主义措施的增加[23]。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民族学研究所所长维克多·拉林指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为世界秩序担负责任的意愿,这一倡议的实质并不是中国希望在世界政治中占据领导位置,而是为世界秩序负责,防止世界陷入混乱。中国提议与响应这一倡议的国家一起担负这一责任[24]。俄中关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乌亚纳耶夫认为,这一倡议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新机遇。他称赞“一带一路”表现出足够的正能量,即强调友好精神,呼吁和平发展,互利合作,考虑各方关切,强调共赢、尊重与信任[9]。

俄罗斯学者十分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他们普遍认为这一政策对俄罗斯发展有利。拉林在谈及“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话题时指出,中俄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潜力十分巨大。他强调,对接合作需要依托更多具体项目予以落实,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应取得更多的成果[14]。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俄罗斯应该对欧亚一体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对接感兴趣,利用中国的经济潜力,为自己的发展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自信地应对来自美国、欧盟等其他国家不断出现的挑战[25]。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列昂尼德·加姆扎也指出,中俄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不断扩大,共同的欧亚空间形成,在此背景下,从中长期看,中俄美三角力量平衡和影响力的变化将有利于俄罗斯[26]。特罗卡里、列季波夫与别列麦尔金娜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政治稳定,也有助于经济繁荣,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下,中国显然有兴趣支持俄罗斯和欧亚一体化,因为稳定的欧亚空间是最重要的缓冲区,也可以阻挡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中国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与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相吻合,与中国一样,俄罗斯对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感兴趣,在现阶段,俄罗斯需要积极加入这一项目,据一些专家介绍,俄罗斯的作用主要是确保新交通干线的安全[27]。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萨佐诺夫指出,2017年2月底,在比什凯克,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欧亚经济联盟商务理事会签署了一项协议,成立了欧亚丝路基金和欧亚丝路商品交易所,这说明“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已经成功对接,中国会进一步加强对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有助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9]。

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现如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同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发展,破解全球性问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俄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两国的合作对地区和世界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学者对中国的外交思想尤为关注,在外交思想中尤其关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首次就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阐释。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亚历山大·谢苗诺夫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高级教师阿纳多利·兹维克所指出的,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元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新时代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28]。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积极寻求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卢贾宁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指出,中共十九大在国际问题上的主要议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9]。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与预测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莫科列茨基指出,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长期战略规划是中国外交的主线,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根本利益[30]。苏哈多利斯卡娅指出,从中共十八大开始,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上的新概念:“中国梦”“亚太梦”“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质在于促进合作共赢、平等、开放、全面和创新的发展,这也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的基础[31]。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作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拉·韦尔琴科指出,在中国的建议下,在联合国文件中加入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表述,与世界各政党建立和发展联系,参与国际经济生活,参与各种国际人道主义项目——所有这些证明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和权威的真正增加[32]。苏哈多利斯卡娅认为,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正在更加关注中国的举措,中国提出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有机会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塑造中国积极形象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不满情绪的积累,使其他国家相信,尽管中国在国家实力方面具有优势,但会在“共赢”“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为所有伙伴提供合作,为全人类发展作出贡献[31]。

俄罗斯学者十分关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与俄罗斯相关的方面。俄专家预测,未来中俄关系发展前景良好[29]。胡比耶夫认为,中共十九大所取得的成果对俄罗斯是有益的[15]。卢贾宁指出,中共十九大对俄中关系具有促进作用,为俄中共同参与“大欧亚”计划提供了机遇[29]。萨纳科耶夫认为,两国希望加强合作,加深相互作用,尤其是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增加贸易额,吸引投资。专家指出,不仅能源合作正在积极发展,而且太空、航空、核能等带有高附加值的领域也更加重要[3]。

总体来说,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的外交非常成功,习近平外交思想是符合社会历史特点的,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指明了方向。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信息文献中心主任叶甫盖尼·鲁缅采夫认为,习近平在外交政策方面不断增强自信[33]。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政治研究与预测中心研究员阿列克谢·谢苗诺夫指出,习近平上任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摆脱传统的“韬光养晦”的概念(即保持低调,尽量不表现自己),遵循“奋发有为”的原则(即争取成就,表现自己)。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积极的经济增长,增强“软实力”以及有应对冲突的准备[34]。

俄新社也在报道时称,习近平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这一新路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中国将继续努力,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35]。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外交政策趋向软化。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11]。莫科列茨基也指出,尽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于互利共赢等的官方声明,但并不总是准备“以损害自身利益为前提与其合作伙伴达成妥协”。在考虑国内和国际条件的基础上,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为改革发展稳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说中国外交非常成功。有必要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利益的增长以及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对话和扩大互动经济合作领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今天有广泛的国际关系领域[30]。

4.反腐败斗争

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很大一部分讲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卡尔涅耶夫指出,反腐败是习近平领导下的国内政治生活最显著的特征,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反腐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反腐败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长期坚持、勤抓不懈[36]。中国政府对反腐败斗争充满信心。俄罗斯“第一频道”电视台在报道中指出,中共十九大对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容忍性更低、监督体系更严、惩戒追查力度更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和毅力[37]。

在分析中国反腐败的原因时,罗曼诺夫指出,习近平在一些演讲中形象地要求消除腐敗、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共需要解决这些存在的紧迫问题,对于共产党人来说,“钙”是理想和信念,没有它,就会得软骨病,现在,党内存在“缺钙”现象[38]。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汉学系首席研究员拉里莎·扎布洛夫斯卡娅指出,中国将腐败视为阻碍经济改革实施的社会因素,消除腐败已成为中国领导人的主要政治任务,反腐败也触及了军队,中国采取严厉的措施证明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大多数中国人民对中共领导人消除党和国家机构腐败的决心作出了积极的反应[39]。

关于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政治研究与预测中心高级研究员尤里·佩列皮奥尔金认为,习近平同志的反腐败运动前所未有,其反腐政策的任务是在中国建设一个更符合中国发展变化情况的执政党,在党内打击腐败和权力滥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克服社会信任危机的最重要任务[40]。

塔夫罗夫斯基指出,成功的反腐败斗争不仅改善了经济关系,而且从上到下对党和国家的权力系统进行了规范,从而赢得中国人民越来越多的支持[41]。

俄罗斯联邦政府立法与比较法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维亚切斯拉夫·谢瓦利涅夫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反腐败斗争进行了比较,他指出,俄罗斯和中国的相同之处在于两国均制定了专门的反腐败法律文件,但它们的内容、形式和法律地位存在差异。而不同则可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相较于中国而言,俄罗斯联邦的反腐败立法在技术计划方面更加完善;其次,中国鼓励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而俄罗斯则不鼓励;最后,在中国的执法实践中允许匿名消息,接收此类信息的机构有权评估其内容,通过其他来源检查并做出决定。而这在俄罗斯则不能实现,匿名消息会基于缺乏呈请者相关信息的正式理由而被拒绝[42]。

三、评析与展望

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俄文版已出版发行,这成为许多俄罗斯学者研究与中国相关问题的重要材料。塔夫罗夫斯基为撰写与中国相关的著作,反复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他指出,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读者能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发展前景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他與一些研究界同人将继续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将更加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方面探索在当前俄罗斯国情条件下如何借鉴中国经验,如何协调俄中这两个战略伙伴的长远发展规划[43]。

此外,俄罗斯学者十分关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诸多俄罗斯学者都在跟踪研究,本文中引用的材料多数是这些学者跟踪研究的成果。俄罗斯学者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十分多元,有个案分析、多方对比、多学科综合等。学者或单独分析某一政策的影响,或探究几者之间的联系,力求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写作过程中,学者们也十分注重中文及俄文资料的整理和运用,并随时充实到自己的写作中。俄罗斯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趣和关注度都在不断上升。

目前的研究仍面临一些困难。第一,中俄文化差异。中俄两国文化不同,所以在阅读对方国家的相关资料时会出现难以理解其中的相关表述以及思维方式等情况,导致对内容的理解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影响研究的准确性。第二,语言障碍。俄罗斯学者用俄语发表的文章很少被翻译成中文,同时,中国研究者也很少用俄语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因此会出现信息沟通不畅等情况。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德米特里·斯米尔诺夫也指出,语言的障碍可以说是重要的阻碍因素。因为俄罗斯学者用俄语发表文章,又很少被翻译,这是很大问题[44]。第三,研究机构之间缺乏统一管理。俄罗斯相关中国问题研究机构之间缺少统一管理与交流,影响研究进一步发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尤里·加林诺维奇认为,与中国的关系问题,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主要问题。为处理这一问题,应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力量都集中起来,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付出太多。同时,对中国的研究应该是全面的。在关于与中国相互关系的问题上,还需要俄罗斯汉学家与东欧国家、欧洲、美国、日本、印度、伊斯兰国家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汉学家联合研究。同时,有必要提高俄中友好协会工作的重要性[45]。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优势与发展潜能有目共睹,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中国。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使俄罗斯对中国的研究持续深入发展。正如塔夫罗夫斯基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拥有巨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因此对于全世界,对于俄罗斯来说,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2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党和国家生活的根本指南,它深入回答了时代之问,不断探索解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为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思想引领,而且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普遍认可也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思想的重要世界意义。

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这必将吸引俄罗斯学者继续关注,并将加大研究和宣介的力度。因此,随着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俄罗斯学者对中国问题仍将继续深入关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N].人民日报,2017-10-27.

[2] 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7-11/17/c_1121968350.htm, 2017-11-17.

[3]Политика обновления: какую стратегию развития выбрал Китай после XIX съезда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EB/OL].https://pravdoryb.info/politika-obnovleniya-kakuyu-strategiyu-razvitiya-vybral-kitay-posle-xix-sezda-kommunisticheskoy-partii-129321.html,2017-10-27.

[4] XIX съезд КПК: новая эпоха политическоий жизни Китая[EB/OL].http://geo-politica.info/xix-sezd-kpk-novaya-epokha-politicheskoy-zhizni-kitaya.html,2017-10-31.

[5] Чем запомнился XIX съезд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КНР[N].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017-10-25.

[6] Кашин В. Б. Новый курс: некоторые выводы из выступления Си Цзиньпина[EB/OL].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novyy-kurs-nekotorye-vyvody-iz-vystupleniya-si-tszinpina/,2017-10-24.

[7]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影响世界未来——海外专家眼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07/c_1121920434.htm, 2017-11-07.

[8] 中外智库人士聚焦中共十九大畅谈中国发展与世界意义[EB/OL].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1/16/c_1121968105.htm, 2017-11-16.

[9] 凌霞.俄羅斯学者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成就的评价[J].红旗文稿,2019,(7).

[10] Денисов И. Е. Об основах сицзиньпинизма. Ид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портрет 《пятого поколения》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 КНР[J]. Тетради по консерватизму, 2015, (5).

[11]Си Цзиньпин пообещал новое оружие для армии и контроль за чиновниками[N].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2017-10-18.

[12]Крушинский А. А., Ломанов А. В., Переломов Л. С. 《Китайская мечта》 и категории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китайской мысли[J].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2015, (5).

[13]Портяков В. Я.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курс КНР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отношений великих держав в 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A]. Новые вызовы и механизмы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 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C]. Москва: Форум, 2016.

[14]俄学者聚焦中共十九大畅谈中国发展经验[EB/OL].http://news.cri.cn/20171117/eae1ccd6-8359-c519-a6ad-b0d15340f0fd.html,2017-11-17.

[15] Итоги XIX съезда КПК: эпохальная война элит Китая[EB/OL]. https://news-front.info/2017/10/31/itogi-xix-sezda-kpk-epohalnaya-vojna-elit-kitaya/,2017-10-31.

[16]Владимир Нежданов.《Новая эра》Си Цзиньпина: развитие КНР и перемены в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я[EB/OL].https://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columns/sandbox/-novaya-era-si-tszinpina-razvitie-knr-i-peremeny-v-mezhdunarodnykh-otnosheniyakh/,2018-03-05.

[17] Сухадольская Л. Л.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китайская идеология и 《Китайская мечта》[A].Тезисы докладов ХХII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 и мир. Истор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перспективы》[C].М.: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2016.

[18]Ломанов А. В. Китай мечтает вместе с миром. [EB/OL].http://ru.china-embassy.org/rus/zgm/t1077799.htm,2013-09-17.

[19]Китай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политика, экономика, культура [M]. Москва: Форум, 2014.

[20] Проханов А. А.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Встреча на Шелковом пути[EB/OL].http: // izvestia.ru/news/590350, 2015-08-24.

[21]Сухадольская Л. Л. Роль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культуры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Китае[J].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проблемы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сборник восточного центра, 2016, (18).

[22]Скрипкарь М. В., Шамшурин Д. А. Инициатива 《Один пояс и один путь》 и концепция 《Китайская мечта》: точки соприкосновения[J].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и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2016,(9-1).

[23] Джабиев А. П. Китайский мегапроект 《Один пояс-один путь》: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азвития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ы и оживления мировой экономики[J].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право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 2019,(2).

[24]俄輿论解析十九大成果:中国经验举世公认[N].光明日报,2017-11-25.

[25] Островский А. В.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сопряжения проекто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яса шё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и евразийског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J]. Вестник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2017,(11).

[26] Гамза Л. А. КНР: 70 лет на пути к возрождению[J]. Россия и АТР, 2019,(3).

[27] Трокаль Т. В., Реджепов Д. Т., Перепёлкина А. А.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ё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как новый. глобальный проект Китая в 21 веке. Нов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 позиций интересов РФ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A]. Научные достижения и открыт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молодёжи: 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V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научно-практическ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C].Пенза: МЦНС 《Наука и Просвещение》,2018.

[28] Семенов А. В, Цвык А. В. К вопросу о понятии и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концепции 《сообщества единой судьбы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J].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2019,(1).

[29]Эксперты позитивно оценивают итоги XIX съезда КПК и его влияние на отношения РФ и Китая [EB/OL].https://tass.ru/politika/4733722,2017-11-16.

[30]Мокрецкий А. Ч. 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китайской дипломатии[J].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15,(1).

[31] Сухадольская Л. Л. Положительный имидж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как важная составляющая 《мягкой силы》 в реализаци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концепций Китая[J]. Россия и Китай: проблемы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сборник восточного центра, 2017,(20).

[32] Верченко А. Л. Диалог КПК с миром 《как платформа для продвижения идеи》 сообщества единой судьбы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J].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2019,(1).

[33] Румянцев Е. Н. Си Цзиньпин и новое поколение руководителе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Китая[J]. Контуры глобальных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й: политика, экономика, право, 2017,(5).

[34] Семенов А. А.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Китая[A]. Восточная азия и изменения глобального миропорядка: Доклады, представленные на V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молодых востоковедов[C]. Москва: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2018.

[35] Компартия Китая поставила Си Цзиньпина в один ряд с Мао Цзэдуном[EB/OL].https://ria.ru/20171024/1507426546.html, 2017-10-24.

[36] В Пекине определят будущий статус Си Цзиньпина[N].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2017-10-16.

[37] 海外主流媒体热议十九大报告:中国国际地位正在发生新变化[N].经济日报,2017-10-20.

[38] Ломанов А. Кальций для коммунистов[J]. 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2012,(6).

[39]Забровская Л. В. Антикоррупционная составляющая китайских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форм и НОАК[J]. Известия Восточн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2015,(2).

[40] Перепелкин Ю. Ю. Кадр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преддверии XIX Съезда КПК[A]. Социаль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ситуация накануне XIX съезда КПК: материалы ежегодной научной конференции Центра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прогнозов ИДВ РАН[C]. Москва: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2017.

[41]Юрий Тавровский.40 лет, которые потрясли Китай[N].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2018-10-25.

[42]Севальнев В. В. Стратегия противодействия коррупции: опы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и Китайской   Народн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J]. Журнал зарубежного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ствнка и сравнительного правоведения,2016,(5).

[43]专访: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有裨益——访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10/17/c_1125118704.htm,2019-10-17.

[44] 劉晓云, 梁怡.俄罗斯对中国问题研究热点聚焦[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45]Решения XIX съезда КПК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M]. Москва: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2018.

Russian Scholars' Research 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BI Fengxiao

Abstract: The Sino-Russian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f Coordination in the New Era continues to develop at a high level. Russian scholars pay a lot of attention to and highly praise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y use diversified research methods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 Chinese Dream ", "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 party building, and Major Power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the Sino-Russian relations, and affirm its leader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world. Russian scholars' research on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ut also help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China's development and helps China establish a responsible power for the world, and thereby have dispalyed its global significance.

Key word: Russia; overseas China research;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责任编辑:邓   喆

猜你喜欢
俄罗斯科学院特色俄罗斯
俄开发治疗老年人脑部疾病有效药物
脚手架楼(大家拍世界)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欲盖弥彰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