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 让学生快乐读书

2021-06-29 06:12潘志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1期
关键词:解放和谐构建

潘志军

摘要: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其中一个因素,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重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能参与到学习中,让没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关键词:构建;和谐;解放;快乐读书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所说的“有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就是指广泛的知识面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狭义的概念就是拥有文化知识。如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既包括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包括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读书,是每一个老师的心愿。那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呢?

第一:构建和谐的知识层面,让学生快乐学习。

做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有专业的知识。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构建一个知识层面的和谐,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对一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层面有个较为详细的了解,抓住这个要点,那么在备教案的过程中才会做到难易适中,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较为全面照顾到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一文,要求学生体会苍凉之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杨柳岸晓风残月”所表达的情感和三峡之秋完全相同吗?2、在平时的学习中你积累了哪些描写像三峡之秋的气氛一样的诗句呢?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针对那些基础较扎实,语文功底好的同学而设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侧重提问那些学生,语文功底较薄弱的就会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们回答,如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啊?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呢?这样设计难、易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过程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解决不了,慢慢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1]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能快乐学习,学生知识的层面结构是很关键,了解了这个情况,教师才能更好的备课,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让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

第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学习。

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美国心理学家罗克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2〕因此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就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这两者是相互相成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强调的是一种“师徒”的从属关系,执行这种教学理念最常见的管理工具就是戒尺或教棍,在填鸭式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为被动接受学习,考成绩的好坏和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在素质教育的模式下,则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去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价值,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同时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再学习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教育者用“心”去教学,用“心”去教育、指导学生。

现实的教学告诉我们,一个班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上课、听从教师的教育,难免会出现一些顽皮的、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那这个时候,如果课堂老师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的训斥学生,课堂充满了“火药味”,课堂气氛就走味了,可想想教师也没有心情上课,学生也没有心情听课了。教师控制好了情绪,课堂气氛才能得到保证。

师生关系融洽,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教学。因此要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对问题的看法,教师要允许这些的存在。对那些学困生,更要尊重和信任他们,平等相处,诚恳相待,以情动人,用情感的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奠定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富有情感的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維,培养学生的智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引导学生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热爱学习,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师生关系和谐,行动堪为楷模,有渊博的知识,有感情奔放妙趣横生的教学,教学效果就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才会喜欢上这个教师,才想会喜欢上这个教师所任教的科目,在课堂上才会快乐的学习。

第三,致力构建和谐的学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学习。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结构既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生生关系,也决定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快乐的学习。素质教育追求全面的和高的教育质量,让学生都能让学生参与进教学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使他们都得到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人人成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的教学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要这种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关系既能增进感情也能让学生更融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師就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交友习惯,培养同学间互助友爱之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班级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他们之间在学习上才能互帮互助,才能共同进步。在课堂上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的参加讨论,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挑起了学习的激情,在课堂上快乐的参与学习。

第四,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

“解放”,字典上解释的意思是“解脱约束,使人得到自由和发展”。解放学生就是把学生从传统的约束中解放出来,让其得到自由和发展。它着眼于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把学习的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而目前的教育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手段简单枯燥,课堂活动无波澜、无情趣,死寂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遭到扼杀,使学生的思想个性被禁锢,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乏生命和活力。”[3]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或者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如果学生都有了主体意识,获得了主动地位,其学习兴趣就会浓厚,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拓展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新规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新系统,让学生自己去构建。不要怕学生回答错了,不要剥夺学生说话的权利,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讲解得头头是道而忽视和剥夺学生发言的权利,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在错误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更不要用标准的答案去禁锢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只有让学生多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才能点燃他们思维和灵感的火花,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愉快起来。那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快乐的学习。

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孜孜不倦的“教”,但更离不开学生勤奋快乐的“学”,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统一体,离开了哪一个都不行。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教育者,要认真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果教师是为“教”而“教”,那就失去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制造更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论教育的民族性》

[2]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7.

[3]《解放学生》宋建文著吉林大学出版   2012年4月第1版

猜你喜欢
解放和谐构建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