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作文现状及其对策

2021-06-29 06:12彭学思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1期
关键词:记叙文议论文文体

彭学思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在语文考试中,一篇作文就基本决定了语文的好坏。所以,在教学的過程中,语文老师总会把作文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希望作文能够成为语文致胜的法宝。但是,现在高中生的作文状况却不容乐观,如何根据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成为我们写作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现状

虽然每年高考都有不少的满分作文,但是,就总体而言,学生的作文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学生作文文体意识不强。现在高考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但是,并不是没有文体要求,而是一旦确定了文体之后,你就要严格地按照文体要求完成作文。如果你没有遵照文体要求,按高考评分标准,就会判为文体特征不明。现在,一般的学生都选择议论文或者记叙文作为考试的文体。但是,在写作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往往议论文却连论点、论据、结论三要素都缺乏;论据写成记叙文形式的大有人在;至于思维结构混乱那就更加普遍了。记叙文呢?六要素还是基本都有,但绝大部分都是记流水账,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缺乏必要的抒情和议论,让人看起来索然无味。

其次,学生作文内容极其贫乏。学生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表现出来都一样,内容极其贫乏。记叙文没东西可写,我们好多年前所说的现象,现在仍然没有改变。同时,没有细致地描绘,不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因为没有素材,学生只好把作文材料进行扩展,最后,就变得文体不分了。

第三,学生的作文思想极其肤浅。我们知道,思想的深刻,是作文发展等级评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一篇作文的思想,反映出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我们的学生作文,有一部分连文章的观点都没有,有些好不容易提出了正确的观点(也就是审题正确),但不会围绕观点进行论证,至于议论停留在表面上,比比皆是。绝大部分同学的作文都没有深入的分析论证,这样的文章怎么会有说服力呢。

二、原因

学生的作文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客观地说,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原因、有老师的原因,也有当前教育的原因。

首先,写作教学都在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写作和其他的教学一样,都有自身的规律和步骤。一般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小学写什么,初中写什么,高中写什么都有比较科学的规定。但是,现在的写作教学,却打破了这个规律,急功近利,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高考考什么,就学写什么。不但高二高一这样做,甚至初中的写作教学也如此。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那些基本的写作技巧没有掌握,更高层次的写作就更不用说了。

其次,应试教育让作文教学显得尴尬。我们的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应试教育却越改越严重。这种倾向对语文的影响尤为严重。原来开设的课外活动课、阅读课都纷纷被砍掉,甚至,课表上安排的自习课都被数理化刷题所代替。除此外,学生课后时间被压缩,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其余时候都被赶到教室里做题目。学生没有了体验、没有了阅读,哪来的作文素材?哪能写出内容丰富、文采飞扬的文章?

再次,分析法和方法论的缺失,让学生作文的思想无法做到深刻。以前的政治课,高一的时候就学哲学,教给学生一些哲学知识,同时,让学生运用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如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转化的观点等。这些基础哲学知识的运用,却为作文思想的深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写作中分析论证的方法的缺失,也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很多学生的分析就变成了摆一个事例放在那里,既没有分析,也没有与观点联系起来。

三、对策

面对现在这种状况,我们如何突破?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改变观念、改进方法,努力改变这种局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改变观念,丢掉高考的指挥棒,重拾作文教学的规律,进行序列化教学,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首要任务。从小学到高中,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写作要求和任务,我们就要踏实地完成这些任务。例如:小学和初一的时候,主要训练简单地记叙文,初二的时候训练说明文,初三学习写简单地议论文,高一开始训练复杂的记叙文,高二高三比较复杂的议论文。这样,从小学到高三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牢固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法,那么,在高考中,也就不需要担心文体特征方面会出问题了。

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去观察、体验、思考生活,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学生作文内容干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太少,体验太少,更别说思考生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题海战术侵占了学生的大量时间。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走进阅读中去,去吸取书籍中的营养,为我所用。了解世界、了解生活。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许多鲜活的素材,要使文章内容丰富就不是难事了。可喜的是,现在有一部分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让课外书籍不再只藏在图书馆、阅览室,而是学校的许多地方都有书籍,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阅读。同时,让新闻类节目走进课堂,成为雷打不动的“必修课”,为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生活提供了又一扇窗口。

适当地补充“哲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水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使学生作文变得深刻的基础。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运用,观点正确了、思路清晰了,这样作文的骨架也就立起来了。同时,让学生多去阅读一些评论类的文章,多去收看一些新闻评论类的节目。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学习别人分析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视野进一步变得开阔,思想也就变得深刻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然。学生作文的这种状况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同学的长期的坚持。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记叙文议论文文体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记叙文阅读专练
另类文体巧谋篇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