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

2021-06-29 08:55王新会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小学科学探索

王新会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深入,科学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从课程内容到编排设置,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科学学习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及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广度。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应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核心素养;创新;探索

引言:在当前教育逐步发展和完善中,教师需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及时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全面和实用的学科,在现阶段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造成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不足,降低了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传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科学科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这会影响这些课程的教育效果。因此,有必要结合这些情况来研究和思考基础科学的创新教学策略。

1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不能充分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组织教师的工作,落实和制定教与学活动的指导方向,其主要内容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对初等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将自然科学教育作为主要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启蒙和科学素养。基础科学教育应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三维立体目标”相结合,作为基础科学教育评价的依据,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课程不再是新课程。在经历了从常识到自然、从科学到科学的转变之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科学领域将有更全面、更具体的科学论述。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传统科学教育“大繁荣”的约束下,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教师往往注重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的记忆,而忽视了科学是一门强调对象的学科的研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科学教学没有考虑为小学生提供体验、探索和发现的时间和机会,这种教学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小学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就会使学生感到害怕学习,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各项能力的充分发展,小学开设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偏离。

1.2教学观念落后,没有创新

教育教学理念处于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教学活动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但是,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新时代的小学科学教育观念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必然导致小学科学教学的失败,虽然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原则,但实践研究表明,科学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部分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实施“全班”和“课程”教学策略。

1.3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低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等教育作为一门强调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和学生品格发展和综合教育的学科,目前在教育领域鲜有关注。研究表明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对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不够重视,将基础科学学科作为语文和数学的附加基础学科。因此,早期的小学科学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学科教育的要求也很低。由于基础科学科目不是入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许多学校不仅缩短了理科时间,而且学科教学工具和设备严重缺乏。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很少使用合适的教科书、设备、设施、标本等进行演示或教学,这对于强调实践性和有效性而不使用设备和设施的基础科学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实际科学教学是低效的。

2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创新策略

2.1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观察

由于基础科学非常全面,包含的学科知识较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因此注重基础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对促进学生的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真正的教授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且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为教师主要基于教师描述知识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和目标。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上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思考和观察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科学分组学生,丰富科学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教学活動是主要因素,难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由于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真正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来说,小学的氛围是科学课堂教学不高,导致学生了解科学课的乐趣不高,降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活动和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重视实践教育,鼓励学生设计实践课程

基础科学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还包含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授基础科学科目的过程中,教师重视实践型教授,同时帮助学生锻炼实践技能、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型教授则可以培养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教学中进行实践,让学生感到对知识的兴趣,并积极学习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和教师具体设计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时间技能,增强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

结语:在当前教育发展阶段,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创新。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落实小学新课改科学教学的创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孝雯.新媒体技术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

[2] 张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

[3] 柏飞翔.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学文摘2021(1)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小学科学探索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