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的途径分析

2021-06-29 08:55梁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1期

梁婕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在不断地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思路,其中就有“隐性思政”育人这样的新理念,这是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重点讨论在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语文课程的优势将隐性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隐性思政;高校语文;融入途径

我国关于思政教育资源深入学科教学的讨论早在2004年就已经有所涉及,在大学课程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大学语文是覆盖高校各专业的通识类教育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也是学生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教育阵地。高校有必要意识到大学语文课程是思政课程的重要补充,提高扩大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教育格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隐性思政的教育方式与资源,从而实现此类通识类课程的育人目标。

1. 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1.1缺少课程定位

很多高校目前在人才的培养上,还是明显侧重于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往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明显不够重视,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语文课程在进行中的效果也会很小,[1]甚至于有些高校把语文的必修课改成选修,还有些高校虽然没有把大学语文课程的定性进行修改,语文课程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缩减,这变相制约了思政教育在大学中教育的作用。

1.2思政教育根基被弱化

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思政教育也是在同步进行的。两者的教育内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大学语文的思政教育根基由于在大纲的设置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是因为大学语文教材中没有将思政教育结合进行,[2]就导致了大学语文缺失了它原本的教学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思政教育在大学语文中的重要功能就明显被弱化,也对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开展产生了阻碍的效果。

1.3教学方式老化

虽然很多高校在隐性思政教育上做了不同方式的努力,但依旧效果不甚理想主要体现在:首先,很多语文教师都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很深,并没有完全脱离出传统的教学理念。再有就是大学语文教师不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还是用老的传统思路和方法,这样也就忽视了隐性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教学中去。最后这些教师更没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想法,这样下去,连大学语文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无法吸引学生,思政教育在学生中的开展就更无从谈起。

2.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思路

2.1明确大学语文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方向与重点

鉴于隐性教育渗透与迂回的形式特点,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将语文教学和隐性思政教育完美融合,具有实践层面的优势。大学语文课程的载体形式广泛并多样,课程讲授的文学体裁涉及古今中外多种文体形式,课程内容本身具有教师开展隐性思政教育的优势。而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的重点也是以其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师通过对各个时期经典文学作品的导读,促使学生内化各种优秀作品的主题思想,突出大学语文本身的学科优势,是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点。

2.2大学语文隐性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具体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遵循教学的整体规划,将隐性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属于不同层级学生的不同图谱,从而使大学语文的教学更加多功能化,让未来的大学语文教学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并完成整体的通用。在这个同时大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不断深入挖掘,将大学语文课程中有思想教育的好的篇章和思政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让融入思政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效果更好。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每一篇教学内容进行好思政的审查,确保每一篇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不偏离思政教育目标,完成好思政教学。

在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大学语文更好地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让教师彻底改变以往传统课堂只让学生单纯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改变成以学生为主要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隐性思政教育能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实施,大学语文教师把握好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按照学生的需要更好的实现思政教育。大学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情境,例如课前的分组讨论与材料收集、课中的汇报展示乃至辩论,让学生对思政教育更有主动性,这样能不断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价值,学生的思政水平也能不断得到提升。

2.4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素养

大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想做好培养大学生的隐性思政教育。高校就要建立好相应的制度监督语文教师,严格制定出一套高校语文教师进入高校的标准,这是高校能做好隐性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进入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的语文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

3.结束语

目前高校大學语文的教学虽然存在各种问题,甚至部分面临边缘化的倾向,但是我们只要以坚持发展的理论融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用实际的教学成果来让大学生不断对思政教育有更深的认同,来更好地实现大学语文教学和思政教学的有机结合,我们就能充分发挥学科特征,达到审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兵战. "隐性思政"教育如何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J]. 知识文库, 2020(17).

[2]施静. "隐性思政"教育如何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J]. 文教资料, 2019, No.833(23):52-53.

[3]全军.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途径分析." 长江丛刊 No.499.34(20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