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凌源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6-29 13:37王韦舒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凌源市经济发展

王韦舒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沈阳 110122)

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进一步提高森林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促进作用,提升森林整体质量和效益,国家鼓励和支持全国各地发展林下经济[1]。2012 年,国务院专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给予指导,林下经济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的支持下,短短几年的时间,全国各地的林下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截至2016 年,全国林下经济的总产值突破6 000亿元大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林下经济使广大农民摆脱了贫困,向小康生活迈进,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林下经济。

1 凌源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的西部,主要由山地、丘陵和盆地三部分组成。山地面积广大,占据全境60%的面积;境内还有1/4的面积是丘陵,集中分布于凌源市的北部、南部和东部。凌源市土地资源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大部分,土地利用的特点是农业总用地面积较大,但是人均面积比例较少,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3]。

凌源市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发展林下经济,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积累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宝贵经验,寻找到了当前适合凌源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

1.1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凌源市纬度位置适中,气候条件优越,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芍药、苦参、黄芪、甘草、地榆等180多种中药材在这里都有分布。在林荫下种植中药材,不仅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粮食作物,而且对技术、年龄、性别等要求不高,适合当地农户种植。林药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见表1。

表1 林药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

1.2 林菜模式

凌源市位于辽、冀、蒙三省交界处,与北京、沈阳等大城市距离较近,发展蔬菜种植业可为多个城市解决蔬菜供应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凌源市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适合当前农村留守人员种植。发展类型及规模见表2。

表2 林菜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

1.3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就是将木耳、猴头、蘑菇等菌类移植到林下进行种植。这种模式需要有一定的主料,比如黑木耳需要林木的粉末,还有一些需要玉米秸。凌源市每年都大量种植玉米,收获后可以产生大量的玉米秸,可以用来做林菌模式的主料。一方面可以增加林农的收入,另一方面也避免环境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林菌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见表3。

表3 林菌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

1.4 林禽模式

在林下发展家禽饲养,开展了林下养鸡、养鸭、养鹅等,进行纯天然饲养,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既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也创造了更高的利润。养殖技术易于掌握,适合当地男女老幼不同人群进行饲养。林禽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见表4。

表4 林禽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

1.5 林游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同时为了缓解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情绪,人们开始注重高质量的生活,向往自然的幽雅与恬静以及森林清新的空气环境,在空闲时间走进自然,放松心情。凌源市结合当地山地、河流众多的实际状况,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金花山是凌源市的最高峰,森林密布,山势陡峭,在1994年被辽宁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现已成为国家旅游开发景点,将发展成为全国文明的文化自然环境为特色的旅游观光景区;凌源市的母亲河—凌源河,全流域234.8 km,在凌源市内77.39 km,有许多的历史故事,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参观游玩。

表5 林游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

2 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凌源市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促进了凌源市的经济增长,同时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配套政策不健全

林下经济作为近二三十年出现的产业,目前处于兴起阶段,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使该产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各级政府需制定相应的林业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和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由于林下产业发展起步晚,凌源市一边发展一边探索,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难免有许多不尽合理之处,未来凌源市需要根据林下经济在发展中遇到问题对政策进行逐步地修改完善。

2.2 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定程度上来说,资金投入的多少决定着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快慢,产品质量的好坏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劣和技术含量的高低。凌源市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进行产品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并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高技术人才落户凌源,但是凌源市每年的财政资金极其有限,尤其对林业产业发展投入资金占比较少,还不能够满足林下经济发展的需要。

2.3 劳动力供给不足

凌源市的经济发展在辽宁省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农林业的发展。但是,为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凌源市的青壮年富余劳动力已经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凌源市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不足,特别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这严重制约了凌源市林下经济的全方位高速发展。

2.4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但仅有资源优势是远远不够的,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水电供应、良好的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凌源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城市,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凌源市2016 年全年GDP 收入为137.2 亿元,仅有6 100 万元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凌源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来说,这些基础设施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限制了林下经济相关主体(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入,改变道路、水电设施、管网、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

2.5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凌源市的林下经济发展时间不长,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对产业发展状况、市场环境、劳动力资源以及资金和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小微企业以及刚涉足林下经济的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人员技术匮乏,难以成长壮大成为行业规模化龙头企业,因而发展前景堪忧。

3 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3.1 着力解决资金问题

通过政府对上争取林业产业发展资金、与商业银行进行担保贷款以及在种植季节企业为农户预付资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争取多投入财政资金进行产品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并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高技术人才落户凌源,为凌源林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3.2 有效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

虽然凌源市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但是很多的林地是近些年新进种植的商品林、人工林,由于时间短,还未发挥全部效益,而且很多的林地资源在一些风景区、荒山及悬崖地带,不宜进行开采。要把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避免为了当前利益而影响未来的发展,加强对林农的宣传力度,做好森林资源的跟踪与监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3 注入科技元素,提高竞争力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针对凌源市林下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不强的缺点,不断加大产品的科技性投入。组织全市技监、药监、农业、科技、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对基层的种植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创建林下产品科技示范区,加强林下产品专利成果的保护和转化,以提高林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4 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归

目前,在凌源市从事林下经济的人员多以老人和妇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不足1/3,男性青壮年数量尤其短缺,影响了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公司投资建厂,使更多的年轻人不用离家就可以就业。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有知识、懂技术的人前来工作,为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 结论

凌源市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和不足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凌源市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优势;资金、技术、人才问题桎梏着凌源市林下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林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以及民众对于林下产品的青睐是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发展机遇;由于全国范围林下产品数量丰富,同质产品供过于求,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是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凌源市依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从而找到适合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凌源市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
凌源市设施农业区域布局及其生产功能区划建设探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凌源市博物馆藏辽瓷精品简述
浅析凌源市林地资源存在问题特点及解决对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