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灵峰山旅游度假区人工湖水量平衡分析

2021-06-29 02:21陈金杭张小岳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工湖蒸发量度假区

孙 晨,陈金杭,苏 晨,王 琴,张小岳

(1.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98;3.宝应县水务局,江苏 扬州 225800)

人工湖作为城市滨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更为稳定、舒适、可持续的发展条件[1]。城市景观水体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水体周边生态环境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2]。水量平衡计算是人工湖水量保障的基础[3-5],对区域蓄洪泄洪、生态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灵峰山旅游度假区人工湖为例,对新规划建设的人工湖进行水量平衡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环灵峰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浙江省安吉县中心城区,规划面积52 km2。该度假区是以竹文化和美丽乡村为主题,集精品度假酒店、会议中心、温泉基地、生态住宅为一体的度假示范区。为使各度假项目围湖而建、游客住户逐水而居,规划在度假区中心开挖景观湖。度假区夹于西南两侧山地之间,地势较低,台汛期雨水下泄形成山洪,由西南向东北贯穿整个度假区,曾是该区域山洪下泄必经的通道。若不合理规划,则该项目区或将遭遇严重洪水威胁。因此,该人工湖是结合地形改造设计的景观水体,既承担着蓄洪防洪功能,同时也解决了雨水的调蓄、局部小气候的调节、地下涵养的补充等众多环境舒适度的技术问题,还兼有景观河道的观赏和生态功能,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防汛抗涝、人文生态的标志性景观。

规划人工湖总体呈东南-西北向不规则狭长分布,湖岸总长约11.67 km,湖区总面积10.24×104m2,见图1。设计景观水位(常水位)30.00 m,平均水深1.81 m,对应库容约18.51×104m3。

图1 人工湖总体布置图

人工湖水量设计主要目的包括3个方面:①水安全:合理确定行洪主要通道,保证行洪安全,减少行洪对湖区水环境水安全的影响;②水资源:维持一定的水位及水面率,满足整体景观的需要,实现雨洪资源化利用;③水生态、水景观:通过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长期净化和维持水质,营造良好水质条件,提升水景观品质,更好地满足景观要求。

2 数据与模型

根据人工湖周边规划和现实情况,湖体水量汇入包括湖面降雨量、度假区环湖绿地雨水径流,水量支出包括湖面蒸发、湖水溢流、地下渗漏。

2.1 数 据

地形数据采用实测的1/1 000地形图。

气象数据采用安吉县城市气象站和递铺雨量站2003-2017年数据,其中降雨数据采用2003-2017年共15年递铺雨量站的日雨量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见表1;风速、相对湿度、温度、水汽压采用安吉县城市气象站资料。杨萍等对湖泊风速进行了研究[6],湖内平均风速比陆地大2~3 m/s左右,湖内静风率比湖外约少一半以上,因此湖面风速采用安吉县城市气象站风速加3的处理方法。

表1 工程区降水量统计表 /mm

2.2 模型建立

人工湖水量平衡是指湖中水量变化的总过程,可由下式表示:

P+W入=E+W出+U渗±ΔV

(1)

式中:P为时段内湖面上的降雨量,m3;W入为时段内进入湖泊的雨水径流,m3;E为时段内湖面的蒸发量,m3;W出为时段内流出湖泊的水量,m3;U渗为时段内湖泊的渗漏量,m3;ΔV为时段始末湖区水量的变化量,m3,当时段末水量多于时段初,ΔV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远赴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追寻土尔扈特汗国的历史踪迹,是马大正多年的宿愿,自上世纪80年代萌发,至今已有近40年的岁月。马大正在记述自己寻访土尔扈特人历史的游记《天山问穹庐》中曾发出如下感叹:

2.2.1 湖面降雨量

湖面降雨量为多年平均降雨量与湖面面积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P=PS×A/1 000

(2)

式中:PS为时段内多年平均降雨量,mm;A为人工湖湖面面积,m2。

2.2.2 入湖水量

入湖水量主要为进入人工湖的地表径流,采用径流系数法计算径流量,公式如下:

W入=A′φαβPS/1 000

(3)

式中:A′为汇水区域面积,m2;φ为汇水区域内平均径流系数;α为季节折减系数,取0.85;β为初期雨水弃流或者下渗系数;PS为时段内多年平均降雨量,mm。

2.2.3 湖面蒸发

李万义对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可通过测定水面和其上空某一高度的水汽压, 以及风速和湿度来计算水面蒸发量。湖面蒸发计算公式如下:

E=Ea×A

(4)

Ea=[0.1+0.24(1-U2)0.5](e0-e150)W[0.85W/(W+2)]

(5)

式中:E为人工湖的蒸发量,mm/d;Ea为单位面积的蒸发量,mm/d;A为人工湖面积,m2;U为相对湿度,以小数计;e0、e150分别为水面和水面以上150 cm处空气中的水汽压,hPa;W为水面以上150 cm处的风速,m/s。

2.2.4 湖底渗漏量

U渗=KDAs

(6)

式中:K为渗透系数,m/s;D为时间,s;As为湖底面积,m2。

3 环灵峰山旅游度假区人工湖水量平衡分析

3.1 湖面降水量

依据降雨资料推算,该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 387.0 mm,最大年降水量为1 641.3(2009年),最小年降水量1 040.2 mm(2003年),降水在年内多集中在主汛期(6-8月份),占全年的42.8%,其他月份相对较枯。平水年湖面年均降水量为14.203×104m3,枯水年为10.652×104m3。

3.2 入湖水量

人工湖入湖水量即为度假区环湖绿地雨水径流量。项目区内周边汇流面积约58.11 hm2,主要是住宅和旅游用地,地表综合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降水深[5]=694.4/1 387=0.50,平水年入湖水量为34.31×104m3,枯水年为25.73×104m3。

3.3 湖面蒸发量

平水年、枯水年、丰水年的湖面面积没有变化,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等参数亦变化不大。因此,采用湖区多年平均气象数据进行湖面蒸发量计算,计算结果为9.617×104m3。

3.4 湖底渗漏量

根据区域地勘资料,该区大部分区域表层土质为粉质黏土,层顶埋深0.4~2.10 m,渗透系数较小,约为3×10-7cm/s,为弱透水层;部分区域粉质黏土层较薄,主要为砾砂和圆砾层,层顶埋深1.10~7.30 m,渗透系数为3.4×10-3cm/s,属于中强透水层。湖底防渗设计方案采用黏土铺盖的防渗方案[7],即湖底整体渗透系数为3×10-7cm/s。计算得到年下渗水量U渗=0.97×104m3。

3.5 水量平衡分析

为保障环灵峰山旅游度假区人工湖的景观效果,根据人工湖调洪计算,在景观常水位时,人工湖可蓄水量为18.51×104m3,超出水位则溢流出湖。因此,理想状态下的湖区水量变化应控制为零,即出入湖水量与人工湖水量损失保持平衡。人工湖平水年、枯水年水量平衡见表2。

表2 人工湖平水年水量平衡表

通过水量平衡分析可知,在平水年水量变化ΔV为零,说明人工湖汇水范围内的降水完全被人工湖蓄积的情况下,人工湖总自然补给水量大于损耗水量;枯水年的10、11、12月这3个月份的出湖水量为零,说明这3个月份人工湖补给水量不足;当月人工湖水量变化为负,说明湖泊水位低于设计景观水位30.00 m,该时段需对湖泊进行补水,补水量为当月人工湖水量变化值,即1.065×104、0.23×104和0.044×104m3。

续表2

4 补换水设计

由上述水量平衡计算可得,人工湖补水量为1.065×104m3,24 h完成补水,则设计补水流量约为0.2 m3/s。同时,建成区的地表初期雨水携带一定量的污染物进入人工湖,会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建成区地面初期雨水的污染负荷甚至超过了生活污水[8],当雨水携带的污染负荷超出人工湖的环境容量时,湖水水质将会恶化。因此需同时考虑枯水季节补水和水质维护性换水,人工湖设计循环周期30 d,按每7天更换湖内水量的一半进行引水,日循环流量约为0.15 m3/s。从节水、可操作性和经济可行性考虑,以项目区东侧的水口渠引水口渠道引浒溪河水作为水源补给人工湖,其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II类水质,满足景观水水质要求,可直接进行补水。

5 结 论

水量平衡计算是人工湖水量、水质保障的基础。本文以安吉环灵峰山旅游度假区人工湖为例,综合考虑湖面降雨、入湖水量、湖面蒸发量、湖底渗漏量等多个因素,进行了水量平衡计算、补换水周期及流量计算,介绍了新开挖人工湖湖底防渗措施、雨水资源化利用、换水周期计算以及补水水源选,以期为类似城市人工景观湖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人工湖蒸发量度假区
贵州清镇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人工湖生态景观建设和维护
1958—2013年沽源县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人工湖
1981—2010年菏泽市定陶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分析
人工湖清晨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