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教学中PBL和CPC教学法的应用

2021-06-29 08:14朱雪勤郝苗
科技风 2021年12期
关键词:PBL教学法创新应用

朱雪勤 郝苗

摘要: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改变,具有理论性较强、实践要求较高的特点。作为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解剖学、人体组织学等基础的医学知识,还需要结合形态学的相关概念在临床医学中进行应用。传统的病理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PBL和CPC是以问题和实际讨论为主的病理学习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本文主要介绍PBL教学法和CPC实践教学应用的特点,并阐述其对病理教学效果的意义。

关键词:病理教学;PBL教学法;CPC教学法;创新应用

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医学课程,病理学涵盖大多数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并联系实践环节摸索疾病形态结构改变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开展临床医学的实践活动。病理教学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基本内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如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独立思考和共同协作的能力?是医学教育人员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当前教育改革已涉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医学教育人员也需要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让学生成为病理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创新性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PBL教学法的含义及实施过程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其是以设计学习情境为主的完整教育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1]。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倡导以问题为中心,开启以病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讨论和启发式教学,而一般的讨论或启发式教学都会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也就是说,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临床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把握病理理论知识,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连接多个基础性医学学科,学生需要融会贯通的掌握不同医学知识,才能分析出临床问题的隐藏价值,获得思维和知识水平的提升。PBL教学方式可以弥补病理教学的枯燥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以促进知识的传授效果。PBL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猜想、小组互动、教师总结六个部分,其中,论证猜想和小组讨论环节是PBL教学法的核心。提出问题部分需要学生梳理有关病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小组的模式互动分享自身不理解的内容,系统整理成几个问题。建立假设部分即通过小组成员思考所提的问题,明确将要学习的病理学内容。收集资料环节需要小组成员通过互联网、医学书籍、社交平台等查询有关问题的资料,并结合所查询到的资料开展积极的讨论。论证猜想部分是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自身所查询到的资料,提出多个有关问题的解释或创新性的观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炼众多观点,达成问题解释的一致性。小组互动是学生自己根据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学习目的,形成属于自身的创新性观点,并在组内积极分享。教师总结部分需要归纳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新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临床医学与病理学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疾病形态变化下定义,并针对学生讨论的成果与不足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只有通过互动讨论,在交流中发现新的知识、获取新的概念,才能使临床医学问题得到更合理的解决,才能使自身的知识系统更有层次。

二、CPC教学法的含义及实施过程

CPC教学法(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是以临床医学中的病例为核心,将疾病的形态变化与病理学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案例讨论的方法完成临床实践的学习,并将讨论的结果灵活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2]。CPC教学法更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学生也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对病理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记忆。CPC教学法需要在临床中通过病例的讨论,让学生提前走进临床岗位中,适应紧张、复杂的临床诊断。CPC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在臨床实践中组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CPC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包含选取病例、建立临床病理讨论会、引导总结三个部分,其中临床病理讨论会为CPC教学法的实施核心。选取病例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病理知识水平,选取难易程度不同的临床病例,学生需要由简单的病例逐渐向难度较高的病例过渡。而临床病理讨论会则需要教师将学生按照认知水平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围绕临床病例探索有关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并对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在讨论会开展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发言,也可以让学生成为主持人,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同的观点以及依据,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一名成员可以做发言主力,而其他成员需要对该同学的发言作出补充。主力成员和补充成员之间的角色可以根据学习过程的推进不断变化,其他小组学生也可以随时提出悖论,通过相互争辩寻找最佳的临床病例解决方式。在总结环节,教师需要详细分析病例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解决方式,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也需要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区别。

三、PBL和CPC的教学实例

(一)PBL教学实例

PBL教学法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扎实的掌握多种医学知识才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如在学习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供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例,以高脂饮食和吸烟的疾病患者最佳。让学生依据病理学基础知识,梳理需要掌握的有关冠心病的基础知识,相互探讨、探究患者出现此类症状和体征的原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明确其发病症状与日常生活饮食的关系。教师可以以动画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考结果加以解释,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标本、动画等讨论患者出现的症状,探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还可以广泛搜集有关动脉的知识,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病理改变,联系动脉理论知识分析可能会引起的临床症状。PBL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改变传统的知识接受地位,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畅通无阻。PBL教学法可以较多利用实物、多媒体锻炼学生独立观察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其耗时太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只能选取病理理论知识中的重点内容实施PBL教学法。而在小组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很难搜集有效的病理资料,在表述观点时畏首畏脚,无法清晰地掌握问题的重点,因此需要CPC教学法的帮助。

(二)CPC教学实例

CPC教学法考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对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要求不高,因此容易实施。在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教师可以提供以下两个临床病例。病例一为70岁的男性,有10年的高血压疾病,最近一个月中出现便秘的情况,在入院之前由于上厕所时突然昏厥,产生大小便失禁和下肢麻痹;病例二为65岁的女性,在五年前被判断血管内膜损伤,在入院前自觉头昏,上下肢体无法正常活动,在入院后上下肢体麻痹。学生可以通过以上两个病例,探究其各自的病变部位是哪里?病变依据是什么?学生可以在查阅资料或小组合作之后,开展有关血液循环障碍的讨论会,每小组成员可以选取一个案例开展讨论,根据病人的年龄特点、病情发展状况等判断病例的病变部位,以病理学依据,获得有关病例的知识经验[3]。教师可以在文字病例后为其提供有关的尸解病例,为学生提供病人在死亡前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解剖结果,进一步讨论分析血液疾病对人体器官功能造成的伤害。CPC教学法可以通过临床病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参与临床分析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临床思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先运用PBL教学法,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CPC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形态学的印象,构建病理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构,丰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素养。

四、PBL与CBC教学实践的意义与展望

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中探讨疾病本质,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实际的学科,病理学需要综合考量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PBL和CPC教学法对学生病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案例的分析有良好的效果,医学生需要在PBL教学中获得足够多的病理理论知识,在CPC教学中获得足够多的实践技能,才能促进整体医学素质,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PBL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以具有实际化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询资料,既能最大化的发挥主动性,也能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加深对病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讨论既可以促进伙伴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倾听他人意见和观点的同时更新自身想法,创新性的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将现有的病理学知识转化成自身所能理解的内容[4]。CPC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病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避免实践和理论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PBL和CPC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在互相讨论陈述观点的同时对临床实际案例进行解决。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拓展有关病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单单局限于PBL和CPC教学法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开展多样化的病理教学,时刻关注有关病理学的前沿动态,了解臨床医学中的病理学案例,利用经典与先进结合的方式更新传统知识的陈旧式结构。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医学知识和医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病理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有关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CPC和PBL教学法,教师可以尝试将临床病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探索病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创新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在未来医学道路上的适应能力。只有善于发现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观点,优化学生的病理学知识结构,才能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齐妍,邹泓,王宁,等.精准医学时代病理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1517.

[2]蒙延海,于海云,刘平,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机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017(011):10161021.

[3]赵旭.《病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J].家庭医药,2020,000(005):212.

[4]熊子鋆,陈罡,梁丽彬,等.PBL结合数字化病理切片教学在临床医学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18):3234.

作者简介:朱雪勤(1984—),女,四川泸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病理学教学。

*通讯作者:郝苗(1986—),女,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学习与职业倦怠。

猜你喜欢
PBL教学法创新应用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经类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实践效果研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编织工艺的时尚创新设计探究
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