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研究

2021-06-29 08:52张语孙旭颖蒋高芳
科技风 2021年12期
关键词:类别应用型课程体系

张语 孙旭颖 蒋高芳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交叉渗透、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探索适合学校定位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尝试通过拓宽渠道,提高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类别;严格公选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创新建立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是高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定位的课程体系。高校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开设为实现学科交叉渗透、优化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等发挥了很大作用[1]。

相对国内综合性大学,大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发展历程较短,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资源等方面与老牌综合性大学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规范、创新。近年来,地方高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数量、类别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不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现象,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加强建设,促进达成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目标。

一、地方高校公选课定位和意义

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培养学生交叉学科思维能力,促进知识渗透;提高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体现以生为本,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学科的公选课,激发学生热爱知识的渴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实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2]。

地方高校一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公共选修课程作为高校整个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补充知识能力,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的任务。地方高校应建设科学合理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其他老牌本科院校的模式,应依据学校发展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有重点有目的的拓宽课程类别,挖掘学校特色课程,不断丰富完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二、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开设现状

近年来,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数量、类别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特色不够充分、准入门槛低等问题。在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体系中,公共选修课不论是教学计划执行还是课程质量监控方面,都是薄弱环节,学校对其重视程度相对其他类别课程较低。

(一)公共选修课开设数量少、类别不够丰富

地方应用型高校往往由于开展本科教育时间较短,与综合性高水平大学有很大差距,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较为不足,往往公选课开设数量、类别较少。由于学校自身专业发展的限制,开设课程类别不够丰富,公选课类别和内容集中于学校所开设专业,对于学校没有开设的专业领域涉及较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一定的限制。此外,专业课与公共选修课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存在教师在申请开设公选课的时候简单照搬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现象,很多公选课专业性太强,并不适合其他专业学生学习。

(二)公共選修课准入门槛较低、随意性较强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师资不足,为了能够完成学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任务,课程准入门槛标准较低。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开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特长或爱好,而不是学生的需要,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人才的培养要求和目标也甚少考虑[3]。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开设还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每个学期的课程缺乏稳定性,公共选修课程会随着任课老师的变动而不停地变动,学校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年限和稳定性缺乏相关规定,导致了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准入的随意性。

(三)公共选修课质量保障与监控环节薄弱

地方应用型高校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设时间较短,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方面来看,公共选修课在质量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评价体系。各个高校的公共选修课时间大都安排晚上或者周末,相对于专业课,监管工作有一定困难。还有部分公共选修课是在网络平台开设的课程,如超星泛雅、智慧树平台等,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很难监控。

(四)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且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在选课时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为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应当根据自身能力情况和个人特长爱好有针对性的选课,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课时就是为了凑学分,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学习和接受的课程,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此外,很多学生对公共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习过程不认真,不严谨,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三、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创新建设管理举措

针对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研究个例,探索和研究适合学校定位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沧州师范学院目前已成为以教育类学科为主,涵盖文、理、工、管、艺术等多学科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制定了《沧州师范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加大建设管理力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科生必须修够8学分。学校多措并举,创新建设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一)拓宽渠道,提高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类别

从2016年开始,学校引进网络课程平台,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开设公选课,以提升公选课开设数量,丰富课程类别,近四年开课数量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表格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16年至今,公选课开课数量逐年递增,到2019—2020学年,公选课开课门次已达到一学年100余门次,增加了两倍。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网络平台课程已达100门。学校计划继续提高网络平台引进课程数量,大力鼓励教师开设特色课程。随着课程门数的增加,课程类别也不断丰富,截至目前,课程类别涵盖人文社科类包含中国历史文化、世界眼光与国际视野、社会科学与人文精神、艺术与审美鉴赏等,自然科学类包括自然科学理论、新工科、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等,创新创业就业,师范教育、兴趣爱好与技能拓展等方面,内容充实,丰富多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可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选课需求。此外,为保障公选课持续建设,发挥特色,梳理我校可开设的特色课程,如沧州地域特色课程、体育类武术相关课程、师范类教师教育课程、依托齐越教育馆的红色教育课程、依托生物标本馆的科普类课程等。

(二)严格落实公选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

地方高校针对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监控环节比较薄弱,重视程度还不够。针对此现象,沧州师范学院注重营造师生重视公选课的氛围,转变思想观念,公选课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至少要修够8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对于选择学生多的课程,做到持续性开设并保证教学质量。此外,学校继续加大对公选课教学、考核等环节的检查督导力度,要积极组织相关督导专家做好听评课、学生座谈等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整改学生评价满意度低、教学效果差的课程,建立准入退出制度,以保障公选课的持续高质量。

(三)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工作,提高学生重视度

做好学生选课指导是提高学生重视程度的必要工作。沧州师范学院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增加了对公选课的培训讲解,使学生明确公选课的定位和作用,了解公选课的选课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在每学期初教务处组织选课之前发布选课通知,包括选课指南、注意事项、网络平台操作学习手册等,要求老师们通知到每一位学生,确保顺利选课。在学校的公选课建设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辅导员老师等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以帮助学生注重知识结构的丰富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的高校,不能简单地在原来专科课程体系上随意增加课程数量,盲目扩大课程规模,必须用全新的思路来设计和开发科学合理、富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这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4]。地方高校应拓宽渠道,提高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类别;严格公选课教学管理,重视质量监控;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工作,杜绝学生选课盲目现象,提高学习效果。依据学校定位发展,挖掘丰富特色课程,创新建立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颖莉.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探究——以河套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

[2]胡小平,田宏兵.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选修課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04):105108.

[3]谭景林.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7(10):114115.

[4]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课题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研究GJXH2019043

作者简介:张语(1987—),女,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新媒体传播;孙旭颖(1989—),女,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蒋高芳(1988—),女,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类别应用型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一起去图书馆吧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简析基于概率预测的网络数学模型建构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选相纸 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