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2021-07-01 08:52吴文胜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胸痹医案川芎

崔 垚,吴文胜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胸痹心痛是指因气血阴阳虚损或气滞、血瘀、痰阻、寒凝之邪留滞而导致以心胸闷痛为主症的疾病,疼痛呈发作性或持续性,常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严重者可发生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与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类似[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冠心病心绞痛是其常见且危险性较高的病证[2]。近年来,我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3-4]。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为主,药物起效较快,但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易产生耐药。中医药发挥其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优势,中药对服用西药效果不明显或不耐受者,在改善其心悸、气短等胸痹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研究表明,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的使用能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电图的表现,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5]。

邓庆荣,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0余载,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本研究收集邓庆荣教授门诊治疗胸痹心痛病医案,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软件,对中药属性、用药规律及组方配伍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治疗胸痹心痛病经验,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病提供参考。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收集并整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邓庆荣教授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病患者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6]。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痹心痛病的诊断标准[7]。

1.3 纳入标准 以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为主要症状;诊疗信息资料准确且全面;疗效为显效或有效[8]。

1.4 排除标准 诊疗信息记录不详实,或不全面;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恶性肿瘤者;存在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及相关后遗症者。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录入 建立胸痹心痛病数据库,录入病例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舌苔、脉象、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治法、方药等),批量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软件。

2.2 数据规范化处理 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的中医药术语词典,自动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症状、舌苔、脉象、治法、方药、剂量、四气、五味、归经等。

2.3 数据分析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录入的医案进行数据分析,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法对其进行挖掘。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用药规律,以雷达图形式展示;关联规则分析的置信度>0.8,支持度>0.4(置信度表示前者出现时,后者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两者同时出现的概率)。

3 结果

(1)药物频次统计 本次研究共纳入100份案例,涉及100首方剂,124味中药,总频次为1588次。以中药频次降序排列,100首方剂中,频次>20次的中药共24味,排名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当归、甘草、红花、柴胡、川芎。见表1。

表1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高频中药及其剂量统计使用频率>20%

(2)中药属性 100首方剂中,中药四气总频次为1517次,主要为平、温性,其中平性中药频次为503次(33.15%),温性中药频次为451次(29.72%),微寒性中药频次为317次(20.89%)。见图1。中药五味总频次为2512次,以甘、辛味为主,其中甘味中药使用频次为813次(32.36%),辛味中药使用频次为625次(24.88%)。见图2。中药归经总频次为3890次,以肝、心经为主,其中肝经药物使用频次为802次(20.61%),心经药物使用频次为751次(19.30%)。见图3。

图1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中药四气统计雷达图

图2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中药五味统计雷达图

图3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中药归经统计雷达图

(3)中药组合频次统计 100首方剂中,中药组合按频次由大到小排列在前5位的依次为甘草和当归、红花和川芎、红花和当归、红花和赤芍、当归和柴胡。见表2。

表2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高频中药组合频次统计(≥45次)

(4)关联规则分析 按置信度、支持度由大到小排序,排名前5位的关联药组依次为川芎-红花、柴胡-当归、赤芍-红花、柴胡-甘草、赤芍-川芎。见表3。

表3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5)聚类分析 对24味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类中药组合。核心聚类群①:生地黄、桃仁、枳壳、牛膝。核心聚类群②:甘草、当归、柴胡、红花、川芎、赤芍。核心聚类群③:瓜蒌、延胡索、茯神、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核心聚类群④:龙骨、牡蛎、远志、石菖蒲、丹参、酸枣仁、首乌藤。见图4。

图4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4 讨论

邓庆荣治疗胸痹心痛病的100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24味,其中以当归、甘草、红花、柴胡、川芎等频次较高,中药药性以平、温性为主,五味以甘、辛味为主,归经多属心、肝经。

邓庆荣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气虚血瘀证为主要证型,且贯穿该病始终,故治疗应重在补气活血。现代研究表明,胸痹心痛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血行缓慢滞留体内则生瘀血,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邪气耗伤正气,日久正气虚损而致经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心胸闷痛易反复发作。因此邓庆荣教授在该病治疗中重视辛、甘味中药的使用。辛味药能行能散,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气行血散则痛自消;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善于补益气血,气血充盛而促血行,血行瘀散则痛自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提示温热属性的中药能够治疗慢性虚损性疾病。胸痹心痛病主要病变脏腑在肝、心等,这些脏腑既与血液的运行有关,亦与血液的输布有关。肝藏血,调节人体血量。心主血脉,推动全身血液正常运行,滋养全身。《素问·五脏生成》云:“故人卧,血归于肝。”心与肝相互协调,使全身血液行于脉道,藏泻有度,周身循环。《杂病源流犀烛》记载:“七情除喜之气能散于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情志失调、气机紊乱是发病关键。快节奏的生活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其产生不良情绪[9];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郁日久化火,热灼津液,炼液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痛[10],故在用药上以入肝、心经药物为主。

从药用频次及中药组合统计结果分析,总结药物主治功效。①活血化瘀。中药包括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生地黄、牛膝、桃仁、丹参等,与《万氏女科》桃红四物汤组成相似。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是以祛瘀为核心功效的方剂,具有调畅气血、活血之功,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11]。陈可冀教授认为,瘀血阻络贯穿冠心病的全过程,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12]。邓庆荣教授治疗胸痹亦重视活血祛瘀,常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②健脾益气化痰。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甘草、白术、茯苓等,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君子汤相似。脾胃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原因,用六君子汤治疗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胸阳自展则胸痹症状自除[13]。邓庆荣教授以六君子为基础方进行化裁,补气健脾,顾护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痰湿自除。③疏肝理气。中药包括柴胡、枳壳、延胡索、川芎等。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缺乏锻炼,易导致肝郁气滞,气滞者血行不畅,形成瘀血,发为胸痹。因此,邓庆荣教授应用柴胡疏肝散化裁,以疏肝理气,标本兼治,不仅可缓解胸痹症状,还可降低复发率。④养心安神。中药包括远志、酸枣仁、茯神、首乌藤、石菖蒲、龙骨、牡蛎等,与《世医得效方》天王补心丹相似。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首,心脏功能受损,则五脏六腑的功能也随之受到影响,人的情志活动也会出现异常[14-15]。心神有所养,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心有病变,首先累及心神,其次损伤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又影响神志活动,故可见失眠、多梦、心烦、精神恍惚等症状。邓庆荣教授应用天王补心丹化裁,以滋阴养血治本,养心安神治标,标本兼治,共奏滋阴、养血、安神之功。

从聚类分析来看,核心聚类群①②与桃红四物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相似,临床诊疗中若见胸痹心痛病患者有善太息、胸胁胀痛、情绪急躁、舌暗淡、瘀斑瘀点、脉弦滑等肝郁气滞血瘀表现的患者,常用该方加减治疗,既可解气之郁结,又可行血之瘀阻,使气血行而痹痛消。核心聚类群③与六君子汤加减相似,临床上若见胸痹心痛病患者有形体肥胖、倦怠乏力、痰多气短、纳呆便溏、舌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滑等气虚痰阻表现的患者,常用该方加减以健脾祛痰、通阳行气,除胸中之痹阻。痰湿较重者,可加瓜蒌、陈皮、半夏等。核心聚类群④与天王补心丹加减相似,临床可用于治疗有失眠健忘、虚烦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血少证的患者以滋阴养血安神。上述中药组合均充分体现了邓庆荣教授门诊治疗胸痹心痛病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律,符合客观事实。

综上所述,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邓庆荣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100例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邓庆荣教授在治疗胸痹心痛病时重视益气活血,善用黄芪、党参、甘草、白术等健脾益气,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重视疏肝理气、养心安神。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中医药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在中医医案研究及方药配伍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更加系统地总结经验,得到临床诊疗规律与方法。本研究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邓庆荣教授临床诊治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临床诊疗的用药规律及诊疗思路,为名医经验传承提供了循证依据。本次数据分析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病例较少,各证型之间数量未均一,这可能使分析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倚。

猜你喜欢
胸痹医案川芎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辨证施护胸痹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