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图书馆新馆旧藏

2021-07-01 14:39王波支娟陈建龙
大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庚辰浮雕刻本

王波 支娟 陈建龙

下段和上段的青铜浮雕,一个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传说以及疑难字,一个是对未来的自由畅想

青铜壁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大厅,矗立着一幅高达6米多的单面大型壁画。壁画尚未命名,反映的主题为“人与信息的关系”。壁画自下而上分为三段,分别展示人与信息的过去、现在、未来,下段和上段为青铜浮雕,中段为电子屏。

下段的青铜浮雕的内容为历史上人与信息的关系,左上角的《尚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典籍之一,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秦国博士伏生为护、传《尚书》而历尽艰辛。以《尚书》起首,表明了北大图书馆以伏生为榜样弘扬爱书、护书、传书的精神。

上段青铜浮雕的设计是基于我们对未来图书馆形态的想象,未来的图书馆是人文互美、人信共济、人机融合的图书馆,这段浮雕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畅想的人与信息的未来。左边的两位貌似宇航员,似乎是在外星上作业。他们右边的站立者似为展示肌肉组织的人体模型。占据浮雕中心位置的人类面孔披挂了复杂的穿戴设备,左边机械眼,右边生物眼,似乎是可以收取四面八方信息的超级智者,算无遗策,无往不胜。右上角的人类装扮得像机器人,读书于太空,而位于他前方的机器人,却形似人类,在地球上读书。右边的人类和机器人,正密切配合,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这一段浮雕大胆描绘了在未来的智慧时代,人和机器共处、互信、友爱,信息在人机之间乃至万物之间无障碍交流,人和机器高度配合、协同工作的场面。

下段和上段的青铜浮雕,一个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传说以及疑难字,一个是对未来的自由暢想,二者皆既释放出一些相对确切的信息,又没有特别精确的答案,充满不确定性和神秘感,呈现出预设的“画无达诂”的效果。既适合忙碌的读者经过时“匆匆一瞥”、“不求甚解”,产生点滴感悟,又适合爱钻研的读者,面对壁画,陷入无尽的沉思和求解。

壁画的中段是一块电子屏幕,以流动的信息形式展示人与信息的关系。有时播放视频,有时显示文字,还可实时直播远端的会议、演出等信息交流活动。

和声厅

古今中外的图书馆都强调“静”,在图书馆里,大家经常可以看见到处贴着一个大大的“静”字,国外关于图书馆员的漫画,多是一个手指挡在嘴唇上,发出嘘声的女士。但是用户对于图书馆的需求,显然超出了静的范畴,例如同学们希望在图书馆里诵读、演奏、歌唱、舞蹈、交流、影视观赏等。为了彰显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国内外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艺术教育等突破“静”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而且已经逐渐纳入图书馆的服务统计指标体系。

然而较长时期以来,关于图书馆为什么应该开展活动,缺乏有力的论据。其实,北大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很早就从人的基本需要的角度精辟地论证了活动和感受对人生的重要性,朱先生认为:“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故而东楼南配殿的地下空间被开辟为“和声厅”,配备大屏幕和播放、音响、视频剪辑设备,以及可移动的座椅,提供给同学们开展各种有声活动使用,加上楼上的科学报告厅、艺术欣赏厅,这样就在较大区域上拆除了图书馆长期自我设定的“唯静是遵”的藩篱,让图书馆变得静动相宜。

图书馆镇馆之宝

北大图书馆拥有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的古籍与特藏。其中古籍总量为150余万册,含善本20余万册,包括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逾万种,抄、稿、写本9千余种,活字本3千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还有敦煌卷子246号,总量列全国高校之首。

一些珍品长期以来深藏库中,读者无缘相见。借东馆重启的机会,图书馆果断决定让镇馆之宝一露真容,于是遴选部分精品,在2020年12月举办了馆藏珍稀文献展,展品分10个大类:敦煌吐鲁番文献,宋元刻本,明清珍本,内府旧藏,明清稿抄本,名家信札,革命文献,名家珍藏,晚清民国报刊,西文善本。

北大图书馆拥有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的古籍与特藏

展出的珍稀古籍当中,不乏名声在外、素享美誉的。例如宋刻本《攻媿先生文集》,作者是南宋的楼钥,字大防,此人的名和字都颇有图书馆员的情怀。而且巧的是,楼钥家的藏书楼也叫东楼。楼钥号攻媿主人,所以其文集命名为《攻媿先生文集》,“攻媿”的含义是纠正、消灭令自己羞愧之事,这是一种极高的做人境界。

人们对古籍的最高评价通常包括“字大如钱,墨亮如漆”,《攻媿先生文集》恰好具备这两点。将该书和展出的其他珍稀善本对照来看,其字形修长优美的特点相当突出。1963年文物出版社遍检宋刻本,选用《攻媿先生文集》的字体,以集字的方法出版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并在1964年、1965年连续再版,累积印数达13000多册。这件事让《攻媿先生文集》名动神州,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该书为什么是北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再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因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俗称庚辰本《红楼梦》。庚辰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年)。庚辰本成书年代较早,面貌最为完整,保存曹雪芹《红楼梦》原文及脂砚斋批语最多。

庚辰本原为晚清状元、协办大学士徐郙的藏品,1933年胡适从徐郙之子徐星曙处见此抄本,激动地撰写长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1948年夏,燕京大学从徐家购得,1952年随院系调整,汇入北京大学图书馆。

责任编辑:周莹莹

猜你喜欢
庚辰浮雕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浮雕圆圈
庚辰定本时第十九回之回目已经完备补论
出错的浮雕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傅庚辰及其歌曲创作
封面人物 傅庚辰
迈上新起点——在《傅庚辰作品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