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教学的新方法

2021-07-01 09:51张军霞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小学数学

张军霞

摘  要:运算定律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运算规律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对于初接触数学运算的小学生而言,运算定律也许比较难以理解,想要让小学生深刻记忆、掌握运算定律,需要教师采取特殊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同时,小学数学课堂上应当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更加有耐心,细心,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应用数学运算定律,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探究优化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教学的新方法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0-0129-02

A New Method of Optimizing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Operation Law in Primary School

ZHANG Junxia (Jingmei Primary School,Pingchuan District,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law of oper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master the correct operation method and operation law.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new to mathematical operations,the law of operation may be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o make pupils remember and master the law of operation,teachers need to adopt special methods,such as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group cooperative teaching method. At the same time,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verbal arithmetic ability,be more patient and careful,help students apply the laws of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more effectively,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following elaboration on the new method of exploring and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f the law of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Law of operation;Strategy analysis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运算定律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运算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小学生对于运算定律的学习,教师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口算方面的技巧讲授,多管齐下,使数学运算定律教学更高效。

1.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计算以口算为基础,也是运算定律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口算训练,基本上用到的是笔算法则,他们会结合问题内容,在脑海中构建数学体系,列出算式最终求出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口算并没有笔算便捷,而且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逐渐对口算训练失去兴趣。想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教师应重视口算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口算训练。其次,教师以身作则,在课堂讲解的过程汇总,穿插进口算的技巧,进行相对应的演示,为学生充当学习的榜样,以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口算训练可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学生经常性的进行口算训练,可积累大量的计算经验,为日后解决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对凑十、凑百、凑千等运算,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记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大有益处。比如,个位数1、2、3、4、5与9、8、7、6、5在加法中可完成凑十,凑百的数有37与63、58与42等;在乘法中个位数与5相乘都可以凑成整10的数。像运算定律中特殊的数如4与25,8与125等乘积,学生在口算结束时便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以便为日后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2.加强学生对概念、定律的理解

教师想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更灵活的运用计算技巧进行解题,势必要让学生正确的认知概念,能够区分不同概念解决不同的习题,从而对以往学习过的定律形成记忆,教师再创新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更加直观,使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简单化,以便于方便学生进行运算。在指导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可想将交换律的定义为学生阐述,即在加法运算中任意互换两个数的位置,其最终的结果不发生改变。在结合律学习时,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以下要求,第一,结合律不仅仅应用与三个数的加法中,任何数量的加法都可以使用这一法则。乘法运算法则与加法运算方式异曲同工。乘法结合律是指在连续的乘法运算中,将能够凑百、凑千的数字整合在一起,从而变成整数方便运算。乘法运算定律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掌握凑十、凑百等计算,其次,教师可运用举实例、摆放教学工具等方式,让学生在听课时能够区分“分配”二字,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到“一个数与每个数的相乘,都可看做成这个数加上与每个数字相乘的乘积,最后结果不发生任何改变”学生在理解分配律法则以后,教师在侧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学生对3*4+5*3+3*6类似的式子很容易理解,但是对3*4/5*3+3*6这样的式子就不容易理解。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记忆,并在具体运算中能够将其熟练的进行使用。除此之外,在运算中含有因数“1”时,也是乘法分配律需要考核的一个重点,如3*4/3的形式,學生一时也很难掌握。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个实习看成3*4*1/3,将除法变成乘法,以便于计算,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运算中的技巧,才能在实际运算中合理的进行使用,从而养成良好的个人能力。

3.重视课堂计算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立为教学的核心,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同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必要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当班级中的差生出现学习技巧上的问题时,教师应耐心的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进,以便于增强差生的自信心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着眼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认真进行反馈整理,设想学生在学习定律中应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其次,教师要有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反馈,加强对学生的巡视,将学生要出现的坏习惯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避免学生乱用定律的现象。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适当的为学生楼区作业,加强学生运算定律的训练,从而做到张弛有度,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应给予充足的肯东,对于变现较差的学生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数学意识,同时,教师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多项反馈,集思广益。

4.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构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运算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为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基础,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运算定律时,对于抽象的定律并不了解,因此教师可结合定律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理解定律,并形成牢固的记忆。在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时,教师在课件的选择上,应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给出适当的信息,如“随着植树节的来临,学校将学生分为2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名学生负责抬水,还有四人负责种树”,接着教师继续说,结合这些已知条件,你们能想到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本次植树节共参与多少名学生?教师应肯定学生的这一想法,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验证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结果应及时给出反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求解,随后有的学生则算出最终的结果(4+2)*20=120(人),用每组共有人数乘上总共小组个数最后得出总人数,还有学生则提出4*20+2*20=120(人),用抬水的人数加上种树的人数,最终求解出总人数。通过学生的运算不难看出,这两种方式虽然在结构上略有差异,但是最终的结果相同,进而引导相互(a+b)c=ac+bc,这就是乘法运算定律,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对知识进行消化,因此在使用时便会联想到个人生活实际,从而使记忆变得更加牢固,运用时更加自然。

5.组织探究交流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大部分的应用题由于运算有着很大的关联,运算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探究交流的重点在与学生,打破了传统教学上空间以及时间的局限性,已改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试着让学生自主进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亲身探究分析,掌握的知识便会更加牢固。例如,在开展“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探究交流的方式,夯实数学运算定律的基础。首先,探究问题,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问题展示在白板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估算22*13的得数,有的学生说将22看作20,将13看作10,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教师应表示赞同,并询问学生是否还存在其他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将22直接看作20,用13*20=260。对于学生这一算法,教师应告诫学生在运算时估算的作用较大,以便于帮助大家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结合学生似懂非懂的状态,教师接着提问“在商场进行付钱时,是否能运用估算的方式,推算出商品的总和?”结合教师的这一问题,学生纷纷回答道“不可以”教师“那应怎样做能够迅速的算出总和呢?”大家开始动脑思考,运算22*13的乘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指导。其次互动交流,结合上述的问题教师询问学生是否算完?并与自己的同桌分享你们的运算经验,并阐述自己在运算是出现哪些疑难点?这时便会有一些新发现。在学生交流的前期,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大声朗读出来,除此之外各小组应分享自己的计算方式,当组员在叙述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认真听讲,优化小组内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并选择一名学生将自己的方法写在白板上,这位学生的做法是将22中的20与13相乘得到260,在计算13*2=26,把260与26相加得到286。

6.渗透运算思想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其身心以及心智发展尚未健全,贪玩好动是这个阶段下学生的标签,因此,教师在渗透运算思想时,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情景体验,游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去积极发现数学当中的魅力,从而跟随着教师的授课节奏,一步步推算出定律雏形,从而与问题情境构建关系,进而提升个人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加法预算定律时,教师进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询问学生“谁能告诉教师三天跑步的路程与一天跑步的路程有什么样的关系么?”,结合这一问题,学生回答道“第一天跑步路程+第二天跑步路程+第三天跑步路程=总路程”,结合学生的理解,教师给出相应的数值,即“a、b、c”,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学生纷纷列出a+b+c,a+(b+c)(a+b)+c,根据这三个式子教师应让学生阐述不同,经过思考学生回答道“有括号的应先算括号里的,在算括号外的”进而将加法运算定律掌握牢固。

7.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小学运算定律教学时,教师应将口算作为教学的主要突破口,再合理渗透教学概念以及定律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拓展个人的知识储备,完善教学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定律的恐惧心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灵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除此之外,教师应适当与学生拉近距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便于提高个人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余阿英,徐关顺.优化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教学的新方法[J].读写算,2018(06):16.

[2]陈旭燕.优化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教学的方法分析[J].教师,2019(09):71-72.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小学数学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