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析

2021-07-01 09:40王舒雯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分析核心素养数学

王舒雯

摘  要:我国小学教学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目标要求,要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贯彻到数学分层教学的各个阶段。本文通过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数学;教学分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0-0155-02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ierarchical teaching based on core literacy

WANG Shuwen   (Xinyi primary school,Kunshan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is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teaching objective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s and constan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require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conduct teach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after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and implement it to all stages of mathematics hierarchical teaching.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ierarchical teaching,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Core literacy;Teaching;Mathematics;Teaching stratification;Analysis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是较难的科目,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把学生分为几个水平相近的小组,对这些小组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水平,并与核心素养教育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1.对学生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

為了完成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分层时,教师需要把握好分层的原则,才能发挥分层教学的最大效果。

(1)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层

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的,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考核,比如问答,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当前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不同的掌握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相近,之后按照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多种学习需求。

(2)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层

除了以对现有的知识为依据分层之外,教师还应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了解,可能当前某个学生对现在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但是该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空缺的知识追补回来,如果把该学生分到较低的层次,对该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分层之前,应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检验,发挥出分层教学的意义。

2.教学内容分层的基本要求

小数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数学,对数学学习的领悟程度不够,理解能力不强,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前教学、课堂教学、课后教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层,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合理策略

(1)对课前教学环节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中,课前教学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如果不进行充分的课前教学,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学生可能会因为理解不了教师所讲内容而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在课前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不同的课前作业。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课前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前对不同的多边形,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多边形类型;第二步应该让学生在课前牢记不同的多边形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制作出一个不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方便学生记忆,比如表1中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表1:多边形面积公式

多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计算公式 S平行四边形=ah(a为底边长,h为底边上的高) S三角形=ah÷2(a为三角形的底,h为底所对应的高) S梯形=(a+b)h÷2(a为上底,b为下底,h为高)

第三为学生准备难度由浅入深不同程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适当练习,提前对要讲的知识进行基本了解。比如给出一个基本的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通过不同的练习题目,让牢牢掌握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算公式。学生在对不同难度的课前习题进行练习时,能够提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以便于课堂的学习,要注意的是,课前习题只是引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能硬性要求学生做出答案,只要写出具体思路即可。

(2)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分层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所以课堂中的分层教学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的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计划。以上文中提到的多边形面积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多边形模具,在上课之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分层教学,第一阶段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多边形;第二阶段是对不同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原理、运用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公式基本掌握;第三阶段应该是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教师自己出的题目,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第四阶段,对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挑战难度更高的题目,可以使用历年来多边形面积相关的小学奥数竞赛题目,选择水平较高的学生让他们进行计算,从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教学环节要对教学内容使用分层教学,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不同的知识,布置不同的题目,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能力有小幅度提高;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牢固的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的加以运用,提高数学知识水平;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较高,更适合他们当前水平的题目,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3)对课后练习进行分层

数学学习不能只在课堂上进行,课后练习是对所学知识巩固和提高的过程,因为数学与其他学科比如语文相比,是相对抽象,相对难以理解的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当时已经基本掌握,但是课后如果不多加以练习,很容易忘记,对数学学习很不利,所以教师应该对课后练习进行分层教学。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练习,教师都要把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之下,课后练习应该包括對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熟练运用以及综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1,2,3三个不同的小组,其中1组是对于本课知识掌握较差的,2组是基本能够掌握本课知识内容,3组是已经完全掌握本课知识内容的学生。针对1组的课后练习,应该以回顾本课知识内容,可以把本课教材当中的练习题再做一遍进行巩固练习,使1组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点;针对2组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教材例题难度相同的,但是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可以解出其他题型;针对3组的课后练习,可以布置一些难度高于教材的练习题,提高该组学生的解题能力。对课后习题进行分层练习,是全方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4)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是常用的高效学习方式,因为在数学水平相近的小组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其他人找到自身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还能学到其他人的优点化为己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同龄人身上的学习效果远高于在教师身上的学习效果。在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散自己的思维,没有面对老师时那么紧张感和约束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答出题目,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由教师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这一课时,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式,理解程度肯定不高,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应用题目,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方程式进行解答,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能力。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题目解答,汇报出小组的讨论学习过程和最终结果,如果某个小组没有解答出题目,教师要针对该组进行详细的教学,加强没有解答出习题的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还能够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共同进步。

(5)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教学方法在小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能够保证学生可以理解之后再进行数学题解答;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多布置练习题,通过练习实践的过程,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再提高一个层次。比如在对“四则运算”这一课中,针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应该先讲解基本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先牢牢地记住运算法则并理解之后再做题目运算,题目要相对简单,针对基础较好,已经掌握四则运算法则的学生,可以直接布置复杂的运算题目,教学方法的不断改善是保证分层教学质量的关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分层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小学教学事业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04):P.49-50.

[2]慕永斌,范丹.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思考[J].南北桥,2019(014):P.40-40.

[3]杨健芬.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8(12):P.37-38.

[4]赵锦容[1].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途径分析[J].下一代,2019(005):P.1-1.

[5]黄娇艳.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9(003):P.45-47.

猜你喜欢
分析核心素养数学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