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法研究

2021-07-01 09:51贾琳娜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法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贾琳娜

摘  要: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标准,重点明确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并且只有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才能通过生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指出:“问题提出要难于问题解决”。因此,只有通过教学,让学生不断思考,才能形成问题意识,使思考过程更有意义。在素质教育之下,核心素养教育总体要求为,教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形成问题思维与意识,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下文对于问题意识内容和培养价值简单介绍,并对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详细说明。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0-0165-02

A Study 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estion Awareness"

JIA linna  (Sapu primary school,Sapu Town,Qingcheng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In 2017,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ubject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And only when students have problem awareness,can they discover,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rough life.Einstein once pointed out: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a problem when it is raised." Therefore,only through teaching and letting students think continuously can they form problem awareness and make the thinking process more meaningful.Under quality education,the overall requirement of core literacy education is that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let students form problem thinking and awareness,and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environment.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 and cultivation value of problem awareness,an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ethod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in math classrooms.

【Keywords】 Problem awarenes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新課标当中,对于数学教学有明确要求,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还需激发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问题意识能够呈现出学生学习状态,并为其学习提供动力。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打造具有生机活力的数学课堂,对学生质疑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加以培养。因此,探索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十分重要。

1.问题意识相关介绍

(1)问题意识内涵

问题属于学习状态的表现,要求学生利用问题状态完成学习任务。问题也是学习过程的疑问之处。当学生面临疑惑时,难以利用自身知识储备或者技能经验而理解解决就能产生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探究等认知状态与心理状态。在学生思维、认知等活动发展过程,问题意识占据重要地位。当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时,能够带动其积极思维的形成,不断质疑,将问题解决,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2)问题意识培养价值

陶行知曾经有言“疑问为发明的起点。”他使用简练的语言,对于问题意识的主要作用进行概括,并且明确问题是发明和创造的基础。因此,数学课堂,教师需要探索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十分必要。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潜能进行激发,循序渐进培养其问题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类活动,主动探寻知识,掌握问题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能力综合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2.问题意识下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支持,课堂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为学习氛围营造的必要条件。以往灌输式教学思想,教师主体的课堂模式,与素质教育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对此,需要教师使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激发其参与课堂活动,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为师生之间的有机组合。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设计者,学生则是课堂主人,只有二者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方面,需要教师以客观的视角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长处。在教学过程,结合学生表现适当激励,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营造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其形成好奇心理,使其在课堂上勇敢质疑,才能将疑惑加以化解,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打造民主的数学课堂。

(2)丰富课堂教法的运用

第一,情境教学。

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学习体验,进而形成问题意识。数学问题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学生身边存在诸多数学问题,教师巧妙运用,创设情境,能够让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更加相符。

如:讲授“测量”内容时,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从教室当中取材,对于各种物体进行测量。为不同小组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可测量书本长度,还可测量铅笔长度,或者测量课桌、黑板等长度等,各小组完成任务之后,将测量数据向黑板之上填写,学生测量之后,能够得到不同的结果。为让学生明确物体长度单位的意义,教师可对实物展开测量,并让学生观察。由于物体种类不同,其长短也各不相同。此时有学生可能存在疑问,“能否将长度标准加以统一?”学生在课堂活动之下,在贴合生活的情境中合作学习,从实践当中获得疑问。不但能够培养其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其学习欲望,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对于学习的意义有深度体会。并在脑海当中构建知识,明确测量过程,需要将“标准”进行统一,这样就能顺利理解长度的意义。可见,情境教学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趣味提问。

从数学教学内容角度分析,各种概念和公式的学习较为枯燥,并且具有抽象性,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可能难以理解知识,对此,可在教学过程,使用趣味提问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生动呈现出来。小学生喜爱有趣的事物,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趣味提问能够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为其问题意识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教学过程,教师可利用趣味问题,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当中,受到熏陶,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深入探究和学习知识。

如:讲解“圆”相关知识时,为让学生明确“圆周长”、“圆面积”两个数学概念的关系,教师可设计故事情境,并结合故事,让学生思考问题,“小动物们在森林当中玩耍,突然,森林燃起熊熊烈火,这时所有小动物来到一片空地,空地周围存在很多软铁板,并且周长相等,眼看大火就要将小动物们吞噬,此时一个小动物想出了办法,让所有动物将所有的铁板在周围空地上围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围成最大的面积圆,就能逃离危险。”为让学生对于故事内容有更真实的感知,在可讲解的同时,将《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向学生呈现,并提出问题“大家能不能帮助小动物们快速脱离危险?”由于小学生喜欢观看各类动画片,因此,这个问题能够对学生思维产生启发,之后学生为了帮助小动物,能够提出问题“周长一定,怎样求出最大圆面积?”教学时,巧妙质疑,不但能够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而且还能顺利抓住问题解决要点,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知识。

第三,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图文环境之下,发现其中的问题,将数学知识全面联系起来,感受数学魅力。在此过程,还需教师结合实际需求,对学生加以启发,使其能够找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仍然以“圆”这部分知识学习为例,为让学生对圆半径、直径等知识有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圆规画圆方法,明确圆的对称轴,可由教师选取生活当中常见的圆形事物,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视觉受到刺激,并对圆知识点的应用途径有更加深入感知。教学过程,将知识和生活事物全面联。同时,还可使用动画,对圆的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动态化呈现知识。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学生对于圆的特点有更加深入地感知,在后续其他图形的学习方面,也能自觉联系图形特点,找到知识之间关联,在学习过程形成问题意识。

第四,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对此,教师还可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的知识。部分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可结合学生动手实践与操作,促使其逻辑思维形成,对于知识有全新的认识,进而提高其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在课堂当中,提高学习体验感,在实践过程反思失败原因,启发学生思维,形成问题意识。

在“圓”知识讲解期间,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设计实践任务“尺规画圆”,让学生使用直尺,将圆心至圆上一点的距离测量出来,使其生在实践过程掌握圆半径、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还可提供乒乓球道具,并在球上系上绳子,让学生手持绳子,进行摇动,并观察球的运动轨迹,在学生实践过程,能够体会出活动内容和所学知识二者之间关联,并产生问题“哪个部分代表圆心?哪个部分代表圆的半径?”等,从实践当中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由此可见,运用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并且能够提高其课堂学习成效。

第五,游戏教学。

课堂当中,为保证学生参与热情,可从学生性格特点角度分析。小学生喜欢使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因此,游戏教学能提高课堂参与兴趣,丰富课堂趣味性。游戏教学方式下,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激发其问题意识的形成,快速完成计算。在游戏过程增进友谊,形成团结集体的良好品质。合理的游戏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成就感,转变课堂学习模式。同时,教师还可使用勋章的方式,激励学生,使其体会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收获快乐。

如:讲授“乘法口诀”时,可组织“快速问答”游戏,由师生互动完成,教师说出问题“3个3相加等于多少?”学生可使用“3+3+3=9”或者“3×3=9”两种方式回答。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之内,理解乘法的本质,并轻松记忆乘法口诀。在课堂当中,巧妙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其形成问题意识。学生不但能够正确回答出教师问题,而且还能模仿教师出题方式,和其他学生之间相互展开问答游戏,高效学习。

(3)课后及时反思

如:学习完“圆柱”和“圆锥”等知识之后,由于此部分知识具备较强的技巧性,并且计算方法较为繁琐。因此,学生在问题求解阶段耗时较长,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畏难心理。为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笔者在课后让学生积极总结,对相关知识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圆柱组成、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逐渐向圆锥相关知识过渡,并明确二者之间体积关系,进而深度记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总结过程,学生可能形成疑问,“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之下,通过分析和总结,不断反思,加深知识印象。在反思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并且形成问题意识以及独立探究等能力,整合新旧知识,完善知识框架,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结束语: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打造和谐师生关系,丰富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时指导学生总结数学知识,让其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代敬红.“问题意识”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4):201-202.

[2]龚英杰.“问题意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探[J].中外交流,2019(30):337.

[3]王冬红.“问题意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法新探[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10):247-248.

[4]郭碧芸.小学数学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02):72-73.

猜你喜欢
教法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