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社会网络与农村家庭创业
——基于农户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1-07-02 08:59杨高月郑熠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边际效应创业者资本

杨高月 郑熠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1 问题的提出

为了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将产业兴旺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是促进稳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

随着农户创业在我国发展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8年和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从“加强扶持引导服务”、“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乡村创新创业的具体实施路径。各地各部门也陆续出台落实农村“双创”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不断改善创业条件,吸引大批创业者返乡下乡创业[2]。统计数据显示,近年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入推进,2016—2019年返乡农民创业人数逐年上升。截至2015年年底,创业的农民工累计注册个体工商户2505万个、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万家、农民合作社147.9万家,其中70%是由返乡农民工创办的,这说明创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创业过程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前期决策和原始资本的投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业界对于我国农户创业的理论、实证研究结果不断丰满,体系日渐成熟。研究者们从农户创业的现状、农户创业的类型、农户创业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农户的创业资源角度出发,学者们往往从农户自身资源与外界创业环境条件等角度进行研究,前者包含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创业心理研究、创业技能培训等因素,后者包括了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社会支持、基础设施、技术限制、地区差距等。本文借助相关文献和已有成果,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这2个方面分析其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同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2017)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我国乡村振兴。

2 文献综述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与贝克尔的观点,人力资本是存在于劳动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质量因素之和。对于创业者,人力资本的规模和增幅在不同的创业阶段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人力资本通过其自身的价值增值,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显著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初创时的总体绩效表现。如,王轶[3]基于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创业培训、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外出工作的选择或创业职务对经营绩效都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而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会导致农民工具有不同强度的回流意愿[4]。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基础性能力、劳动技能、资源配置能力的高低不同,导致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生产性作用的不同。

社会资本是指创业者通过人际交往、工作关系网络及相互信任获得的无形资源,也有研究者把社会资本简单地称为“关系的价值”,主要包括关系网络以及通过关系网络所能获得和利用的资源[5]。社会资本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4种,社会结构要素说[6]、组织特征说[7]、能力说[8]、关系(网络)资源说[9]。当前学术界普遍从创业者创业行为的角度、社会资本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社会资本对创业者能力内生性影响等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其创业能力所具有的驱动性作用。如,Adler和Kwon[10]认为社会资本的收益不仅体现在方便接触到更宽广的信息,也在于提高了信息的质量,有利于活动顺利高效的进行。而高娜[11]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使创业能力显著地提高。虽然社会资本运行机制不同,但都证明了创业者自身的社会资本规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

通常学者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在研究大学生创业领域,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但往往被困于经验不足、资金筹措困难、无法合理解决学业与创业的冲突等困境[12]。所以,人力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两者共同构成了个体可开发管理的人力资源内容[13]。在农户创业方面,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都对创业选择有正向影响[14],故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户健康状况,注重农户社会资本积累,对农户创业有着积极作用[15]。总体来说,学者普遍认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潜在创业者具有强烈影响作用,能够促进其产生创业意愿[16]。

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3.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该调查是专门针对中国家庭金融状况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大型入户追踪调查,旨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有关中国家庭金融微观层面的信息,主要包括家庭人口特征、资产与负债、收人与支出以及保险与保障等,全面追踪家庭的动态金融行为。该调查采用3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通过与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抽样本具有良好的全国代表性,数据质量较高。

3.2 变量选取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取“家庭创业”作为二元因变量。相关数据来源于问卷问题“目前,您家是否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项目,包括个体户、租赁、运输、网店、经营企业等”。

自变量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解释人力资本这一变量时,考虑了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年限、工作经历、基础金融知识等方面,其中个人的基础金融知识,用问卷中基础利率题目来衡量。在社会资本方面,主要通过个人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能力来评估其社会网络,故选取家庭人口与亲朋好友关系网络进行评估,由于问卷中并没有直接对个人的亲朋好友关系进行调查,参考相关文献后,认为在日常为维持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交往中,会产生一定支出,所以选择家庭人情礼支出作为代理变量,考虑到估计的准确性,对相关数据取对数值进行估计。

同时在目前关于农村家庭创业代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户主信息(性别、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现金存款、借贷情况)等作为控制变量。由于部分数据数值较大,可能会对样本估计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对收入等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4 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控制变量等因素构建农户创业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

Enteri=1(α1hci+α2sci+α3cti+μi>0)

式中,Enteri是指家庭i的创业行为,当括号内的表达式成立时,取值为1,认为家庭进行了创业;hci为家庭i的人力资本解释变量,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年限、工作经历、基础金融知识4个变量;sci为家庭i的社会资本解释变量,包括家庭人口与亲朋好友关系网络2个变量;此外,本文引入了性别、婚姻状况、政治面貌、现金存款、借贷情况这5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用cti表示;α1、α2、α3分别为相应参数组;μi为随机扰动项。

表1 变量描述统计

5 计量结果与异质性分析

5.1 计量结果

表2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相关控制变量与农户创业关系的计量结果。第1列分析的是人力资本与创业的关系。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户创业选择的边际效应为0.091,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身体健康状况越好,越有利于农户创业,也有利于农户在创业过程中进行体力及脑力劳动;工作经历对农户创业选择边际效应为0.031,有工作经历的农户往往在工作中会积累一定的物质条件,掌握更多工作技能与工作经验,也会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源与人脉关系;接受教育年限对农户创业的边际效应为0.006,教育的作用使农户更利于进行信息的获取与识别,拓宽农户创业选择;基础金融知识对农户创业选择的边际效应为0.024,掌握一定基础金融知识,对农户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承担能力都会有大幅提升,从而也减少农户创业后顾之忧。

第2列为社会资本对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人口与家庭人情礼支出都对创业选择有正向影响,即规模较大的家庭与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会使创业的可能性上升。其原因可能是在当今社会,复杂的社会网络更有利于创业者多渠道获取多方面创业信息,如创业平台、创业补贴、创业技术支持等,从而促进创业者将创业想法转变为创业行动。

第3列为引入控制变量后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婚姻对对农户创业选择的边际效应为0.017,这也侧面映证了家庭结构对创业选择有显著影响;政治面貌对农户创业选择边际效应为-0.017,存在负影响;存款对农户创业选择边际效应为0.001,银行贷款为0.027,这也说明了经济条件对农户创业的选择影响显著。

表2 实证结果

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正确预测百分比为87.84%。基于此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中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经历、接受教育年限、基础金融知识这4个变量对农户创业选择存在正向影响,社会资本中家庭人口与家庭人情礼支出都对创业选择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存量与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会使创业的可能性上升。

5.2 异质性分析

5.2.1 不同地区的农户创业选择分析

表3 地区与农户创业选择

从地区上看,健康状况与家庭人口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边际效应都十分显著。西部相较于东部与中部,工作经历的边际效应更加显著,原因可能是西部的农户更需要从工作经历中获得经验与人脉关系。而在基础金融知识、人情支出、贷款这3个因素上,边际效应表现并不显著,这与西部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中部更加缓慢有关,相关的金融知识普及程度更低,同时农户也缺少创业时的试错成本。东部地区在受教育年限与存款上并不显著,这与东部地区普遍较为发达有关,因为教育体系的完善与经济资本的雄厚,反而使其并不成为影响农户创业的主要因素。

5.2.2 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表4将受教育年限分为高中以下、高中及以上2个部分。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工作经历、基础金融知识、婚姻状况与存款这4个因素的边际效应逐渐不显著。这说明在总体趋势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拓宽农户各个领域的知识水平,增加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提升农户获得资源的能力。

表4 受教育程度与农户创业选择

6 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CHFS2017调查结果,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并且得出以下结论。人力资本中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经历、接受教育年限、基础金融知识这4个变量对农户创业选择存在正向影响,社会资本中家庭人口与家庭人情礼支出都对创业选择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存量与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会使创业的可能性上升。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创业率,促进农民创业意向的实现,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6.1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由于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等不发达地区相较于城市存在一定教育差距。而进行创新创造活动,对创业者本身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政府可探索建立农村地区教育专项基金,减轻农户教育负担,鼓励组织机构投身于农村教育与技能培训。同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完善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保障农村教师生活待遇,着力宣传并培养创新能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对农村地区进行基础金融知识普及,帮助创业者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管理意识,防范金融诈骗,减少因资金短缺而放弃创业活动的情况发生。此外,建立农村就业平台,提高对农户的创业帮扶,设立优惠政策,吸引鼓励人才回流,提升农村创业活力。

6.2 引导和协助构建多元的社会关系网络

当今我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个人和家庭往往都通过人情往来来构建与维持社会关系。而完善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创业者挖掘信息,获得资源,为创业活动提供支持与平台。同时,在不同行业与不同领域间,也会产生不同的创业机会,不同行业间的交流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便于创业者发现潜在市场,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创业效益。政府应当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引导良好信任关系,促进信息高效率高质量传播,扩展社会关系网络边界。

6.3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通常来说,产业结构不合理,未形成特色经济,会使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同时也会存在现代化农业比例较小,当地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经济不明显、后劲不足等问题。政府在引导人才返乡创业的同时,应当实事求是,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以此打造特色产业链,减少人才流失。此外,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手工作坊等,引导当地龙头企业与农村合作,鼓励支持资本进乡,拓展农村创新平台。

猜你喜欢
边际效应创业者资本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夏花生施用钼肥效果试验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互联网创业者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花生边际效应利用技术探讨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