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1-07-02 09:53赵熙钰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河南省指标体系农产品

赵熙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1 河南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力

河南省处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区域,其北、西、南3面为山地,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环境条件适宜,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在我国农产品生产供应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9年,济源市作为河南省唯一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城市,其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著名商标11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在全省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8%,在全省遥遥领先。济源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平,为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效能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资源承载力对农业开发强度合理性进行确定,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保持稳定状态,耕地质量不降低,优质耕地保证优质农产品的输出,进而使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河南省致力于推进耕地保护行动,进一步开展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河南省政府也在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对农业的绿色发展进行政策倾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使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生产全过程分析

根据系统分析方法,通过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河南省的绿色农业分为以下3个阶段:产前、产中和产后。如图1所示,绿色发展应当贯穿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通过分析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构建不同阶段的任务框架。

图1 农业绿色发展的全过程

2.1 产前是农业生产的准备阶段

产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产地环境绿色化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产地的森林覆盖程度、基本农田林网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以及该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比重等都影响着产地环境绿色化程度。良好的产前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给农业生产带来稳定性。

2.2 生产过程绿色化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

生产过程绿色化是基本特征,农业以科技为支撑,利用最低的化学品的投入保障农作物的产出,从而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单位农产品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农作物秸秆农用水平和有效灌溉面积等影响着农作物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对此,增强农户使用绿色生产技术的能力,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农产品认证制度是必要的。

2.3 产后绿色化是根本要求

产后的绿色化要求不仅能够在质量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还能够有效处理农产品中所残留的有害附加品,及时加以排查。具有绿色标志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销售量,其产生的效益也更大,但是就目前来讲,河南省绿色品牌设立情况混乱,再加上标准体系不完善,河南省具有真正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还较少,提高农业产后绿色化程度是河南省增加绿色农产品出口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经。

绿色农业综合效益的实现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保证持续高产出和高经济的前提。保证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才能提高综合效益的绿色化,而综合效益的绿色化同时也能为生产提供条件,从而使生产全过程更加高效稳定,在之后的发展中呈现可循环的生产状态。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经济发展在逐渐下降,但却负担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 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3.1 我国学者对农业绿色发展进程的评价

自从2003年首次提出“绿色农业”以来,农业绿色生产就受到多数学者的关注,作为一个新出现的名词,国内学者对其内涵可谓见仁见智。有从生态环境即空气、水和土壤等是否有污染,还有从生产过程即物质要素投入是否符合绿色标准方面理解农业绿色生产,也有从产出农产品是否符合绿色认证标准等方面逆向判定农业绿色生产。尽管理解路径不同,但在本质上基本都认为农业绿色生产是将产出绿色安全农产品作为生产目标,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通过不断采用各类绿色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生产过程。绿色农业发展聚焦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以三者的协调发展作为目标,将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要素的输入获得农产品,以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向外输出,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做到农业生产全方位全过程的绿色化。

随着21世纪前期绿色农业的兴起,我国农业相关学者就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绿业发展进行较多评价,并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由于国内的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强调政府目标的完成和实现,在指标选择上较多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但所列举的指标大多数直接或间接运用统计资料,在环境监测指标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和消费指标方面出现了缺失。黄羿等通过对产业环境、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3个因素层的建立,分析影响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而构建出了我国城市整体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朱帮助、张梦凡分别从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经济增长质量、生态保护和绿色生活等6个大方面对新时期广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进而阐述广西省的绿色发展水平。马峥基于农业“全过程”绿色化视角,按照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分别选取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建立内蒙古多地的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陈晨从绿色发展、质量提升、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基础、数据科技赋能、产业多元融合5个宏观维度及若干个中微观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构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对全面稳健可靠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张建杰等分别从5个方面,即经济、社会、生产力、环境和资源,共53个指标,构建了1套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系统设计农业绿色发展实现路径提供研究方法。

3.2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以上不同国内学者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不同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农作物生产前、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后3个阶段统一起来,进而构建了大致的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依据这个农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既可以清晰明了地比较出研究地区的不同,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也可以针对这些差异和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补救措施;如果将这一体系用于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研究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比较,也可以清楚地将该研究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过程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展现出来,通过时空的变化了解某一地区不同时期的绿色农业的发展重点,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和关注政策的倾斜。

3.3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开放性研究与反思

表1中的指标体系将产前、产中和产后作为指标的准则层,是针对一般地区即中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农业生产所建立的,主要着眼于绿色生产。指标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当地的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而决定,面对其它地区的评价问题,此指标体系还要进一步修改和调整,使其更有针对性。

面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同一个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和数据不同,不同的评价对象要及时根据其特点调整其权重系数。如,产地环境较差的农产区,因生产环境恶劣,前期耕地修复耗费成本较高,就需要增加对产前这一阶段的权重。

在具体的指标评价中,必须要根据所在地区和所属行业的特点,增加或删除某些特色指标。如,某些绿色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外部效益,则可以加上“绿色文化”这一指标,细分下去主要为绿色农产区农民生活水平和绿色消费水平等。

农业评价的立足点应该是河南省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自身局限性,对指标体系了解不深入,还需要综合经济学家、农业专家及政府官员等专业人士对该省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4 河南省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下的建设重点

4.1 牢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农民绿色教育程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口号,也不单单是一个口号,这需要每个人都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各地政府应当积极培育绿色价值取向,把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逐步落实,进而实现发展与保护共同推进、生产与生态和谐共生。保持资源环境优势,加大耕地、森林等管控力度;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实行生态修复制度;及时对水土流失以及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增加产前环境的优势,为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适宜的产区环境,从而在源头上提高农业的绿色化综合效益。

4.2 促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将“三替”行动尽快落实,实现“三减”的生产目标

在生产方式上,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用喷管滴灌代替大水漫灌,用绿色防控代替化学防治,将“三替”行动务实的推进到底,致力于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以及生活生产用水量,推进农业生产的清洁,进而推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高效化。在生产技术上,提高农户使用绿色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同时对农户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其使用绿色生产技术的能力。在农用废物的利用上,大力实施畜禽粪的治理行动,将秸秆的利用向肥料、饲料和燃料3方面转变,不断地提升农作物秸秆的农用水平,根据当地生产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提高沼气建设及使用率,逐渐形成循环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化。

4.3 将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作为农业绿色发展重点,强化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促使农产品提质增效

“绿色”本身就是一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绿色化也是在为农产品塑造品牌。需从生产、加工、营销等各环节进行塑造,确保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要把加强“三品一标”建设作为建设重点,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地延长绿色农产品产业链,从各个方面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品牌强农利农,提高河南省绿色品牌的拥有量,致力于打造创意农产品、创新农产品等,最大程度地开发农业产后价值。

5 结论和展望

综合以上论述,农业绿色发展是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重要的一环,所以从根本上转变高投入、高能耗、高强度的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树立绿色生态高效的生产方式是基本要求。农业的绿色化是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表现在2个阶段,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全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要保证农业的最终产出是绿色的、高质量的并且能够满足大多数人以及农民的要求。表1中的指标体系对生产过程以及产出分别做了评价,通过此项指标并与河南省实际情况相结合,得出需要重点努力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不断创新绿色生产技术、保持资源环境的优势、加大河南省绿色农产品的宣传等,共同创造最大效益。

猜你喜欢
河南省指标体系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