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奥融合学校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发展

2021-07-05 01:37胡子航吴燕丹郑程浩
体育教育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计划融合活动

胡子航,吴燕丹,郑程浩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特殊奥林匹克融合学校计划(Special Olympics Unified Schools program,简称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是以学校为基础,通过体育与教育机制的结合,建设有凝聚力和包容性的社会环境,并激发青少年成为改变社会不公的变革者和倡导者的一项计划[1-2]。该计划于2008年在北美地区正式开始实施推广,如今美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已经在44个州、超过3 000所各类学校中开展,正式签约校也已经达到上千所[3-4]。2019年美国权威研究机构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以下简称AIR)在报告中提到,普通学生参与特奥融合学校计划使高中毕业率提升1.1%;而智力障碍学生的就业率也相应提升1.73%,并且随着特奥融合学校计划不断开展,长期参与活动的普通学生与智力障碍学生的就业率也有显著的提升(来自美国AIR公司提供资料)。我国特奥融合运动起步较晚,根据国际特奥东亚区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境内特奥融合签约校共有216所(来自特奥会东亚区提供资料),数量较少。2019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面介入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推广与发展,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至此正式进入了本土化转型的重要阶段。

1 我国特奥融合学校空间分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特奥融合学校空间分布的现状

1.1.1 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区域呈阶梯状分布

根据中国主要的地理和经济特征,本文将我国大陆分成直辖市、东北各省、沿海各省、中部各省、西北各省和西南各省等六区[5]。我国境内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区域分布不均衡,且呈阶梯状分布,直辖市与沿海地区分布最多,直辖市地区签约校数量居于首位,西北与西南地区次之,而东北与中部地区的分布则为最少。其中,东北与中部两个地区签约校总和不及直辖市签约校数量的1/8,各个地区签约校数量相差巨大(见图1)。

图1 我国境内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的区域分布

1.1.2 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省域呈极化分布

本研究利用ArcGIS10.4.1将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包括港澳台)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发现,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空间分布存在严重的两极化问题。北京、上海、四川等地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数量较大,而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西藏、贵州、甘肃、青海等省域,则处于未开发阶段。其中部分省份已有学校与国际特奥东亚区取得联系,但目前仍未正式签约。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分布呈环形分布,中部地区基本上一片空白,数量大于10所的省份只有一小部分。

1.2 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

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目前空间分布呈现阶梯分布。各地区根据分布情况可分为数量较多、较少以及暂无三类,在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下,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也随之受到影响。签约校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推广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签约校的影响逐步推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在某一地区的推广,进而吸引更多学校加入为“特奥融合学校计划”进一步推广提供更多选择。这使得该项目在签约校数量较多地区更容易推广,而在签约校较少或没有的地区较难开展。并且某一地区签约校的影响范围有限,数量较少地区签约校可影响范围大大缩小。在资源配置方面,签约校较多地区往往容易获得更多资源,签约校较少地区资源分配较少[6]。在这种资源配置的影响下,签约校较少地区难以获得最新资讯。加之普通学校(以下简称普校)本身承担着繁重的学业任务,使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推广更加困难,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独木难支。反观签约校较多地区,易给人该地区发展完善,且可独立开展活动的错觉,导致部分早期签约校资源获取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自身进一步发展。

2 影响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空间分布的因素

2.1 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2.1.1 经济水平影响区域资源配比

对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最后选择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各个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分别计算特奥融合计划签约校数量与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数[7],并取其原点建立坐标系,在原坐标系中建立四个象限。分别为:A区,经济发展较好签约校数量多区域;B区,经济发展较好签约校数量少区域;C区,经济发展较差签约校数量多区域;D区,经济发展较差签约校数量少区域(如图2)。

从图2中可以发现,D区省份数量较多,A区次之,而B、C两区各有少量但区别不大。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是一项以融合为导向的特殊教育计划,属于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从散点分布密度来看,B、C两区并无太大差别,A区散点密度较小,而D区密度较大,说明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分布较为不均,大多数省份没有机会接触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经济发展的悬殊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该地区的资源配比,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信息、教育资源等方面均弱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8-9]。

图2 我国境内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数量与经济排行散点图

2.1.2 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10-11]。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水平,每个民族均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在少数民族较多地区开展时,如果不尊重当地民族文化势必受到群众的抵制。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广西、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较多的云南、贵州、甘肃等省份中,正式签约校较少甚至没有,这一方面与前所述的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各地区的民族文化有关。“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是一项致力于推动社会融合的项目,不论是残健融合,还是各个民族之间的求同存异,都是推广其发展与布局所绕不开的话题。

2.1.3 责任部门的协作程度

我国特校置于残联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双重管理之下,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推广与发展中,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不同层级之间的相互协调,还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这使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运行变得复杂。首先,各部门均有工作重点,在推行“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时难免产生利益上的博弈。其次,不同部门层级内,工作指示的传达与执行,通常会根据本地区的现有条件而产生执行偏差[12]。最后,各级政府部门的决定对签约校选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对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推广、发展以及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

同样,由于北上广等地区最先接触特奥融合学校计划,这使得其签约校数量众多,相关活动举办更加多元。这类地区的各级政府部门互相配合的经验丰富,也更了解“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益处,从而进一步促进本地区签约校发展;反观签约校较少地区由于签约校数量较少、相关类型活动举办不多,政府各部门对于此类活动并没有深切感观,最终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恒弱的极端化地区发展局面。

2.2 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2.2.1 不同地域学校对于“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态度

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部分普校将升学率看作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并将可能影响学生成绩的课外活动视作洪水猛兽[13]。一部分普校不配合活动开展导致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推广滞阻;另一部分普校虽然有意向加入,但是由于其对活动开展效用不清楚、不理解,导致其对是否签约仍保持犹豫。相较于普校,绝大部分特校愿意加入“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在进行相关活动时,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导致活动效果不显著,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并最终演变为对活动的质疑。由此可见,一方面普校对于“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陌生导致签约困难;另一方面特校对于“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理解偏差导致效果不佳。

空间分布对学校态度具有一定影响。签约校分布密度较大的地区,“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已然成为促进普通学生观念进步、培养普通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进而被普校大力推广。同样特校也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活动中体会到特殊学生的进步、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认可,参与推广的热情高涨。其中,同一区域的签约校还不断尝试发起联合活动,在无形中扩大了自身社会影响力,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而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分布较少的地区,由于受到地域限制,在该省域之内只有几所甚至没有特奥融合学校的存在,这使其资源获取途径单一,缺乏同伴组织相互扶持,“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推广变得举步维艰。部分签约校虽然能按时完成签约要求,但却难以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渐渐对活动意义产生怀疑;另一部分签约校虽然能认识到活动对于普校、特校学生的益处,但是苦于得不到相应的资源支持,而困在老旧的活动形式之中停滞不前。

2.2.2 参与机会影响家庭对“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态度

家庭作为孩子的启蒙学校,肩负塑造孩子良好世界观、价值观的作用[14]。家庭对于“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参与的直接因素。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参与过“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普通家庭,家长会主动联系技术团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再次参与活动,甚至有家长希望自己也可以直接参与。这为后续“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运行培养了众多融合伙伴与志愿者。从智力障碍学生家庭的角度来看,参与“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可以锻炼智力障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等,大多数智力障碍的学生家长十分支持活动开展,并会主动承担活动中的部分职责以减轻学校负担。由此可见,家庭对“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支持与肯定,是“特奥融合学校计划”顺利推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家庭态度与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态度是“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是否能按照创立者预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现有分布也影响着家庭观念。在签约校分布密度较大的地区,“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相关活动举办频率高、种类多,且给予了家庭更多参与机会,家长可以在多种渠道得知相关信息,对于活动的了解也随之不断深化。部分有机会参与活动的家庭,在切身体会到活动对学生各方面影响后,自发加入“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推广工作中。在签约校分布较少的地区,相关活动较少,部分家长虽然有了解到相关信息,却鲜有机会参与。对于普校家长来说,“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成为掣肘活动开展的枷锁。签约校空间分布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家庭参与“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影响家庭对于活动的认可度。

2.3 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2.3.1 签约校区域密度影响宣传效果

合理的资讯传播与收集是活动顺利推行、发展的保障。笔者参与部分“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时发现,多数学校获取项目讯息的渠道主要是由地方残联组织与国际特奥会东亚区提供,其中极少部分教师通过他校同僚推荐而知晓该活动。结合目前“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分布发现: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区,“特奥融合学校计划”资讯较多,活动参与者数量较多且对活动认可度较高,在无形之中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活动的发展。然而在签约校分布较少地区,部分教师虽然对活动有所耳闻,对其价值却并不清楚。这导致活动设计融合理念减弱,举办效果降低,对周边未签约学校影响效果不佳。在宣传方面,目前所采用的宣传手段依然局限于官方网站、报纸等传统媒体。这使得“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在推广时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也对“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的空间布局产生较大影响。

2.3.2 单一的签约途径影响区域发展

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签约途径较为单一,往往是由国际特奥会东亚区组织发展部与受邀学校直接联系,再根据受邀学校的意向进行确认。然而,受人力物力限制,可以收到邀请并成功签约的学校数量较少。每年的新签约校数量虽然均有上升,但结合我国学校总体数量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北京与上海由于国际特奥会东亚区工作部门的存在,使本地区学校较早受到“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邀请,数量飞速上升,成为国内“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活动发展的先驱者。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初期开展也是主要围绕这两地逐步进行,这也是目前“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影响因素。

3 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发展

3.1 按区域密度设计运行模式

现阶段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运行模式是以国际特奥东亚区主动联系各省市学校,并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参与。国际特奥会提供第一次经费支持,并委托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支持,再由各特校联系主流媒体进行后期宣传。由此可见,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运行模式以上层指挥下层参与为主,在此模式下“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发展有条不紊,但缺乏活力、动力。如何合理完善现有运行模式便成为推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学校发展的层面上,根据特奥融合学校签约情况大致将区域密度划分为三类:分布密集地区、分布疏散地区、未开展地区三类,根据不同区域密度给予相应的模式设计。针对特奥融合学校分布密集的地区,充分发挥学校自主能动性,鼓励多校联合互助与多项互动,各类活动的举办不局限于对接校之间,发挥区域优势;发挥老签约校的作用,以老带新,实现老签约校的价值提升,满足老签约校的价值需求。针对分布疏散地区,提升学校自主选择能力,将选择结对学校的权力交予普校、特校,充分发挥普校、特校的自主能动性;让特校、普校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办学特色等选择合作学校,根据签约校需求给予线上线下的专业技术支持。针对未开展地区,引导周边地区签约校进行校际交流,发挥开展地区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结,加强资源输入。

在活动举办层面上,要充分利用各种特奥相关活动的力量。灵活运用特奥活动的多种形式,以活动促活动,探索活动之间的联系。例如,自2009年起,每年3月4日国际特奥会均会举办以“抵制侮辱性语言”为主题的倡议活动,不仅宣传了融合理念,更进一步扩大“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社会影响。结合多种活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动,丰富了“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形式,从而引起更多社会关注。

在宣传层面上,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宣传方式仍局限于官方媒体,宣传的内容也仅仅是活动当日情况。这种宣传模式效用较低,大多数普通民众对特奥融合学校计划仍不了解,没有起到宣传初衷。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方式。不再仅以新闻媒体作为主要的宣传平台,多利用新媒体资源,充分契合当下时代潮流。同时,根据签约校分布情况,在分布密度较大的地区定期举行邀请日活动,邀请社会大众直接参与。在分布密度较小的地区则要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方式,特别是参与者的口口相传与新自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分布较少地区对于融合理念的认可度,为日后改善区域分布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未开展地区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传播,结合学校层面的校际交流,凸显活动的积极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者与参与者。

3.2 根据区域需求灵活配置资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资源配置合理,就能节约资源,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造成社会性资源浪费[15]。因此,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使用,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开展与推广中,如何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最优化利用,亦是其顺利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现如今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受到各省市经济发展、已有签约校影响等问题影响,导致其偏离资源合理配置的道路。本研究针对其区域分布现状,结合资源配置原理,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增强未开展或较少开展“特奥融合学习计划”省市的信息资源输入,提升未开展或较少开展省市地区对于“特奥融合学习计划”的了解程度,给予较偏远地区更多的资源选择,从而全面提升“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知名度与可信度。同时,注重签约校分布较密集地区最新资讯的输入,做到及时提升各签约校相关实力。

第二,经费资源短缺严重阻碍“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长期开展,残联以及教育、体育部门应当通力合作。一方面,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赠,设立专门的捐赠管理部门;另一方面,设计专门的项目经费进行支持,从而进一步提升“特奥融合学校计划”长期发展的可能性。在学校层面,对于活动经验丰富,签约校众多的地区,要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力,在符合法律要求、活动要求的基础上,放宽财务的审核。而对经验不足的相关学校要定期组织财务培训,必要时给予及时的预算建议。

第三,改善现有的培训资源分配,做到既保证新签约校的通识培训,也兼顾老签约校的提升培训。同时充分考虑现有的空间分布现状,分布密集区域灵活运用老签约校的优势,邀请老签约校负责教师为新签约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巩固老教师的认识,并让新教师接受更直观的经验教育。鼓励老签约校带动新签约校,做到资源共享,鼓励新老签约校之间的交流。在分布稀疏的地区,给予通识培训机会,邀请其参与其他地区老校活动,在保障签约校分布密度较大区域资源的同时,对未开展或分布较少区域进行资源倾斜。

3.3 根据地域特点融入民族文化

多元化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的文化多元主义运动中所倡导的文化多元化,这种理论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多种族国家所普遍认同[16]。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对于多民族文化共存、社会多元化发展尤为重视。“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做促进社会融合,激发社会多元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身便极具包容性。然而结合现有空间分布来看,在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域特奥融合学校分布较少,且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签约校并未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民族特色,更多的是对模板的生搬硬套。严重影响大众对活动的认同感,因此根据不同地域特点融入各民族文化,不仅能有效推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进一步发展,更能够推动社会多元化发展。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保证遵循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理念,尊重并融合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色彩,让少数民族朋友在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开展特奥融合学校计划,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推广。在少数民族较多地区开展活动时,将活动方案设计的主动权交予本土教师负责,力求将民族特色融入活动设计,多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并且在活动日当天邀请所有学生家长观摩,同时适当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加大“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宣传力度,充分结合各民族文化,带动少数民族较多地区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空间分布。在签约校分布密集地区,积极融合各民族文化,推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本土化发展,在活动设计中处处体现中国元素,为其他地区做出模范作用。

3.4 激励保障制度的精准落实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双因素理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17]。在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发展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激励保障制度,签约校会日渐丧失对活动的信心,从而影响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的整体布局,只有不断给予激励保障,才能够使签约校不断提升自身需求层次最终达到价值实现的层次。然而,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激励与保障制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本土化转型进程。虽然2019年中残联正式宣布介入“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推广与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相形见绌。根据现有的签约校分布情况,大致将各区域分为:分布密集区域、分布疏散区域、未开展区域,不同分布区域的需求层次亦各有不同,要针对不同区域需求给予相应的激励保障,才能促进较低水平需求的签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针对不同区域分布特点,精准给予相应的激励保障。首先,针对未开展区域,加大残联部门与教育部分的扶植力度,提升相应的资源保障,确保未开展地区可以得到一手资讯,吸引普校特校参与兴趣;完善现有经费支持制度,激发普校特校参与积极性。其次,针对签约校分布疏散地区,满足其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培训,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完善签约校挂牌制度,为普、特校树立榜样签约校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最后,针对签约校分布密集区域,满足其价值实现的需求,充分发挥其老校优势,以老带新不仅限于本地区,为其进一步推广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并建立密集区域联盟,充分发挥密集区域签约校众多的优势;建立评估签约校任务完成指标,定期评估各签约校完成效果,按等级给予不同物质或非物质奖励。

4 结语

特奥融合学校计划是为智障人群发展创造条件、使普通人理解“融合”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升普通人群社会责任感、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方法;更是实现和谐社会,推动残健融合的有力手段[18-20]。我国特奥融合学校计划已经进入了本土化转型探索的关键阶段,如何缓解我国特奥融合学校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便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合理推广融合学校计划,还需分析现有的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分布状况,结合现阶段相关影响因素,不断完善特奥融合学校计划签约校的布局,以达到切实惠及学龄智力障碍学生社会融合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计划融合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融合》
破次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