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配电柜汇流排系统在振动冲击下的应力分析

2021-07-06 02:52赵克威
造船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汇流排扫频配电柜

赵克威

(中国船舶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 200129)

0 引 言

在研究船舶电气设备的振动和冲击环境时,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制订相关的船舶振动对应标准,并发布《船用设备的机械振动标准》。欧洲国家也相继对船舶电气设备的动态性能展开相关研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并颁布相关测试方法,在船舶振动冲击方面陆续取得不少成果[1-2]。有限元分析法对一般结构进行动响应分析或随机谱分析已较为成熟,尤其对低频振动响应分析较为有效[2-3]。应用该方法不仅可得到相对精确的计算结果,而且可节约计算时间[2,4-7]。

某些舰船由于局部空间限制,需要配置转角型配电设备。在配电设备中存在转角型汇流排系统,作为供电电源母线。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对配电柜及其汇流排系统进行建模,模拟在振动冲击环境下汇流排系统的应力分布状况,并分析汇流排系统的受力情况,通过后续优化设计,使其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振动冲击要求,并检验其安全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 三维模型

转角配电柜及其汇流排系统的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转角配电柜及其汇流排系统三维模型

根据上述三维模型,建立转角配电柜及其汇流排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转角配电柜及其汇流排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计算分析所选用材料的属性如表1所示,其中:片状模塑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s,SMC)的属性由供应商的检测报告提供[2]。

表1 计算分析材料属性

2 加载试验

2.1 扫频要求

船舶设备的振动环境[2]如表2所示。

表2 船舶设备振动环境

2.2 冲击响应及响应度校核

船舶设备按不同安装区域可分为如下3类[2,8-9]:Ⅰ类安装区域的设备,指安装在01甲板以下的船舶主要构件(包括0甲板以下船体外板、主隔壁、内底及双层底顶板)上的设备;Ⅱ类安装区域的设备,指安装在01甲板以下各层甲板(含01甲板)、01甲板以下围壁、01甲板以上主隔壁和舷侧外板部位的设备;Ⅲ类安装区域的设备,指安装在01甲板以上各层甲板(不含01甲板)和01甲板以上主隔壁和侧壁板部位的设备。

根据安装位置,转角配电柜按照Ⅰ类设备机型进行3项冲击计算。上述3类设备的设计冲击谱[2,8-9]如表3所示。

表3 设备设计冲击谱

对于质量大于5 t的隔离系统而言,冲击谱的加速度a和速度v需要折减,折减公式分别为

(1)

(2)

式(1)~式(2)中:m为被检查设备质量;m0为设备质量;a0和v0分别为折减系数。

将设计冲击谱转换为组合三角波冲击信号[2],如图3所示。

注:a2为正向加速度峰值;a4为反向加速度峰值;t2、t3为不同正向加速时间;t4、t5为不同反向加速时间图3 组合三角波冲击信号

假设设计冲击谱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分别为a、v和D,则组合三角数学表达式[2]如下:

加速度az为

(3)

速度vz为

(4)

位移D1~D4为

(5)

式(3)~式(5)中:a2为正向加速度峰值;t为加速时间;t2、t3为不同正向加速时间;a4为反向加速度峰值;t4、t5为不同反向加速时间。

3 扫频分析

3.1 考查点分布及汇流排系统许用应力

根据给定的振动环境输入,在3个自由度方向(背向、垂向、侧向)计算相应条件下的稳态响应,给出汇流排系统区域的最大应力,作为强度校核的参考[2]。在计算结果处理上,重点考查汇流排系统转角处的应力,转角处节点对应的考查点编号如表4所示。

表4 汇流排系统转角处节点对应的考查点编号

汇流排系统的屈服应力σ取80.00 MPa,安全系数n取1.5,汇流排系统可承受的最大屈服应力σ1为

(6)

3.2 背向扫频分析

分别对工况1(1~16 Hz)和工况2(16~60 Hz)不同考查点路径进行背向扫频分析。

3.2.1 工况1

在工况1条件下,2~7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5所示,图4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5 2~7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图4 2~7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在工况1条件下,8~13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6所示,图5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6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3.2.2 工况2

在工况2条件下,2~7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7所示,图6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图5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7 2~7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图6 2~7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在工况2条件下,8~13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8所示,图7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8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图7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3.3 侧向扫频分析

分别对工况1(1~16 Hz)和 工况2(16~60 Hz)不同考查点路径进行侧向扫频分析。

3.3.1 工况1

在工况1条件下,2~7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9所示,图8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图8 2~7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9 2~7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在工况1条件下,8~13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10所示,图9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10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图9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3.3.2 工况2

在工况2条件下,2~7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11所示,图10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11 2~7号考查点在工况2下的扫频数据

图10 2~7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在工况2条件下,8~13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12所示,图11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12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图11 8~13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3.4 垂向扫频分析

分别对工况1(1~16 Hz)和工况2(16~60 Hz)不同考查点路径进行垂向扫频分析。

3.4.1 工况1

在工况1条件下,2~13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13所示,图12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13 2~13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图12 2~13号考查点在工况1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3.4.2 工况2

在工况2条件下,2~13号考查点扫频数据如表14所示,图13给出对应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表14 2~13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扫频数据

图13 2~13号考查点在工况2条件下的汇流排系统应力云图

3.5 小 结

在背向、侧向和垂向进行扫频计算时,综合3个方向计算结果可知:在转角处各考查点的应力水平均低于10 MPa,远小于许用屈服应力。

4 冲击计算

按照要求对转角配电柜及其汇流排系统进行3个方向的冲击分析[2]。按照设计冲击谱的要求,转角配电柜的冲击谱转化为组合三角波的冲击曲线,将加速度时历曲线转换为位移时历曲线,分别如图14和图15所示。

图14 转角配电柜不同方向冲击谱加速度时历曲线

图15 转角配电柜不同方向冲击谱位移时历曲线

转角配电柜汇流排系统冲击应力云图如图16所示。

图16 转角配电柜汇流排系统不同方向冲击应力云图

根据冲击计算结果(见表15),计算汇流排系统典型节点冲击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加速度[2,10-11]。

表15 不同方向冲击计算结果

由表15可知:汇流排系统最大应力响应发生在垂向冲击时,最大应力为67.16 MPa,发生在汇流排系统与断路器连接的转角处,超过汇流排系统的许用屈服强度;在背向冲击和侧向冲击时,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垂直于冲击方向的汇流排系统处,最大应力还是分布在汇流排系统与断路器连接的转角处,分别为32.11 MPa和39.25 MPa。

5 结 论

(1)扫频分析结果表明:在x方向进行扫频计算时,整个汇流排系统的应力水平均小于40 MPa,低于汇流排系统的许用应力;在y方向进行扫频计算时,整个汇流排系统的应力水平均小于40 MPa,

低于汇流排系统的许用应力;在z方向进行扫频计算时,整个汇流排系统的应力水平均小于50 MPa,低于汇流排系统的许用应力。

(2)冲击分析结果表明:在垂向冲击下,汇流排系统最大应力大于许用应力,其原因是断路器质量较大,断路器安装板厚度较小、刚度不足,因此其局部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重合,产生共振,在汇流排系统连接处产生较大应力,考虑其应力水平较高,建议增加断路器支撑刚度,以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在背向和侧向冲击下,汇流排系统最大应力均小于许用应力,可满足设计要求。

(3)在安装减振器后,汇流排系统在3个方向的冲击加速度均小于294.0 m/s2,可满足设计要求。

猜你喜欢
汇流排扫频配电柜
自移式防渗室外配电柜研究
关于地铁汇流排免切割整体化安装的研究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电力通信在5G网络使用700M频段的注意事项
10kV高压配电柜在配电设备中应用
正弦扫频速率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
低压智能配电柜设计探讨
带电等效阻抗扫频测试的互感器绕组及外绝缘隐患快速识别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一种线性扫频干扰信号的参数估计方法
35kV高压配电柜柜内温度异常报警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