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花式“自救”,偿二代“冲击波”

2021-07-06 14:07邢莉
金融理财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救偿付能力充足率

邢莉

偿二代二期工程的20项监管规则发布已进入倒计时。

“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布偿二代二期工程20项监管规则。”银保监会在近日发布的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指出。

6月3日,北美精算师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在介绍偿二代二期工程最新进展时透露,偿二代二期相关监管规则有望在2021年7月正式发布,2022年元旦有望正式落地。

在此背景下,多家险企增资动作频繁。为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多家保险公司采取发债、股东增资等方式补充资本。同时,险企也在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2021年7月有望正式发布,将加强投资风险穿透

偿二代二期,即中国第二代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二期修订制度。

据赵宇龙介绍,偿二代二期拟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但是从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起,保险公司就需要按照新规则试报偿付能力季度报告,但监管不会以此作为监管依据。到2022年第一季度起,保险公司按照新规则,正式编报偿付能力报告,并作为监管依据。

2021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0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其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偿二代二期工程20项监管规则,这意味着偿二代二期规则将在6月30日之前落定。根据《通报》,中国银保监会对“偿二代”具体监管规则进行了全面修订,起草了20项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较偿二代一期相比,偿二代二期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其新增“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穿透计量”规则,明确保险公司应当遵循应穿尽穿原则,对所有非基础资产进行穿透,计量其最低资本;应当遵循穿透到底原则,将所有非基础资产逐层穿透至基础资产或者豁免穿透的非基础资产。

同时,不再将保单未来盈余全额纳入核心资本,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单剩余期限,对保单未来盈余进行资本工具分级,而是分别计入核心一级资本、核心二级资本、附属一级资本和附属二级资本。

部分险企最长3年过渡期,激进中小险企或受较大冲击

在偿二代二期落地过程中,监管将安排过渡期。

据赵宇龙介绍,对于受新旧规则切换导致2021年第1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或跌破具有监管行动意义的临界点(如100%、120%、150%等)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最长不超过3年的过渡期政策,实现新旧规则平稳过渡。

业内观点认为,稳健型公司所受影响不大,但相对激进的中小型公司,在偿二代二期实施后受到的影响很大,偿付能力充足率会下降很多,甚至降至不达标。

《通报》显示,2020年末,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的178家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为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最低资本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3%,同比下降1.4%;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3%,同比下降2.5%。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9.6%、277.9%和319.3%。

在2020年保险业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中,风险小的A类公司为100家,风险较小的B类公司为71家,风险较大的C类公司为3家,风险严重的D类公司为3家。

据了解,对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的公司,银保监会采取约谈股东、责令增加资本金、停止接受新业务、限制高管薪酬水平等监管措施。而对于风险较大的重点关注公司,进行风险提示、监管谈话21家次,督促公司整改风险问题。

多险企开启花式自救,机构密集增資补血

为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今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采取股东增资、发债等方式补充资本。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中韩人寿、中邮人寿、长城人寿已发布公开引战增资计划,其拟引战增资额度分别在18.18亿、71.63亿、10亿-50亿,其中中邮人寿引战增资额度最高,拟募集资金对应的持股比例为24.99%亿。

同时,阳光财险、交银康联人寿、中信保诚人寿通过发债的方式增资50亿元、48亿元、40亿元;中华人寿在2020年年报中透露增资工作称,其已启动资本补充方案。国富人寿、合众财险、信美相互人寿、渤海财险、复兴联合健康分别募资10亿元、6亿元、5亿元、3.6亿元,1.145亿元。

在增资和发债一时难以获批的情况下,还有一些险企在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据券商中国报道,有些机构甚至不惜保费收入出现下滑;另有存在公司治理瑕疵的险企,选择瞄准资本安全线的情况下开展业务。其中,投连险便是选择之一,这样的业务筛选,可以使得保险公司不至于消耗太多资本,但能维持住“规模保费”指标,不至于让总保费下滑或下滑幅度太大。

猜你喜欢
自救偿付能力充足率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制度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饥饿”蔓延
基于保险赔付模型的财险业海洋灾害偿付能力测算
欧盟偿付能力II背景下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