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2021-07-06 10:47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资本经济发展

2021年7月1日,北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午8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习近平庄严宣告

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习近平说:“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做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资本市场重任在肩

开启百年征程新篇

7月1日,《中国证券报》刊文,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资本市场是大国经济崛起背后的重要力量,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资本市场强国。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资本市场正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育新经济、管理和分散实体经济风险、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资本市场砥砺前行三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资本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眺望,已过而立之年的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和系统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在大国崛起的进程中,资本市场将是重要的竞争平台。资本市场对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定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经济实力的成色。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助推器”功效更需放大。在推进经济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资本市场对存量的重组盘活,对增量的孕育发展关系着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模式的顺利切换。在居民储蓄转移的大潮中,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功能更待完善。从中长期经济升级、直接融资大发展和投资端性价比来看,居民增配权益资产的趋势不可逆转。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在服务业发达和股权融资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居民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将成为满足居民多元化投资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平台。毋庸置疑,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中国资本市场将抓住机遇,奋勇向前。新方位赋予新使命。在追梦路上,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应更多承担起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引领创新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使命担当。新时代资本市场必须肩负起增加居民投资选择、发展直接融资、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提升国家金融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上,中国资本市场要锚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强大的资本市场应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優化制度供给、产品供给,积极支持创新经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在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上,中国资本市场要站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人民立场。持续加大法治供给,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完善行刑民三位一体的追责体系;加强投资端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丰富投资产品,畅通投资渠道,提升财富效应,不断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在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上,中国资本市场要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风险传导既快又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6月28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二季度(总第93次)例会于6月25日召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会议认为,2021年以来,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大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的牵引带动作用,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期工作,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促进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资本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