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根河林区40年负积温突变分析

2021-07-07 13:44马秀枝刘爱业郝晨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根河距平积温

张 茹,马秀枝,刘爱业,郝晨阳,付 宇

(1.内蒙古农业大学 林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2.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4400)

全球变暖现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尤为重要的问题,气候变暖持续上升造成我国自然资源及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农业方面影响尤为严重。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平均气温明显大于北半球乃至全球温度,近50年内全球气温升高约0.85℃。作为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我国东北部地区温度上升速率在1955年~2005年间达到0.3℃/10a~0.4℃/10a[1]。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气候变化较大,冷暖空气季节性频繁交汇引起负积温产生明显变化。负积温作为冬季的重要性指标,是冬季平均温度<0℃的温度之和,负积温不仅能反映农业生态变化,还与农作物培育等方面密切相关[2]。有研究表明[3],1980年中后期甘肃省经历连续暖冬使得冬季负积温逐年减少,对人类生活中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环境生态系统等均造成较大影响。桑建人等[4]的分析表明,经分析宁夏各地负积温均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在减小。笔者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气象站1980年~2019年共计4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小于0℃积温突变进行研究分析。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林区,大兴安岭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对于我国林业及农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因土质贫瘠,林木生长较慢,经受人类破坏恢复期漫长[5]。大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处于高纬度的高寒地区,具有冬季寒冷漫长和夏季炎热短暂的特征,年平均温度达到-3.5℃。

1.2 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

选取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根河气象站1980年~2019年逐日平均温度气象数据,气象数据资料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供。采用一元线性趋势、5日滑动平均法、距平分析法、MK检验等对负积温变化进行研究分析。运用5日滑动平均法对日平均温度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负积温初始日期及终止日期,将初始日期到终止日期之间小于0℃温度累计相加即为根河林区负积温。MK突变检验即给定显著性水平P<0.05,在检验过程中,在UF线超过0.05信度线之内,UF和UB线在信度线之间相交即为突变点[6]。

2 结果与分析

2.1 负积温时间变化

近40年大兴安岭根河林区负积温整体呈减少趋势,多年平均值为-3 294.65℃,负积温在-3 900℃~-3 700℃之间浮动,上升倾向率为48.181℃/10a。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升高的趋势明显,在年际变化序列中,近40年负积温最高的3个年份为1998年、2001年和2013年,最少的3年为1986年、2000年和2012年。2013年全省累年的平均积温为历年最高值,达到-2 842℃,最小值2000年为-3 823.3℃,两者温度相差达到981.3℃。研究区负积温除1996年以外,1988年~1998年期间负积温比较稳定,都在-3 300℃以上。1988年~2000年及2013年~2017年有明显的持续性下降趋势,其中1998年~2000年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骤降896.2℃。1986年、2000年、2012年、2017年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其中,2012年~2013年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变幅为842.4℃。

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负积温年代际变化如图1所示,整体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均低于多年平均值-3 294.65℃,负积温年代际变化在-3 200℃~-3 500℃之间浮动,以20世纪90年代最少为3 204.36℃。20世纪80年代负积温值明显高于多年平均值,20世纪80年代为最高值3 237.17℃。

图1 大兴安岭根河林区负积温年代际变化

2.2 负积温距平变化

如图2所示,研究地负积温距平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上升倾向率为1.146℃/10a。1988年之前为负距平,其中,除1999年、2000年以外,1988年~1998年负积温为正距平,且这2个时间段的距平数值均较大,其中最大负距平为-573.86℃(2000年)和最大正距平为407.44℃(2013年),2000年~2008年负积温距平以振荡为主。负积温距平在1986年、2000年、2012年、2017年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在2012年~2013年距平升高趋势尤为明显,为842.4℃。负积温距平在1988年~2000年以及2013年~2017年均呈现波动式减小的趋势,减小幅度为896.2℃。

2.3 负积温突变分析

由1980年~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负积温序列的MK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见图2),负积温UF和UB线波动起伏明显,负积温于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区间内发生了多次突变,负积温UF线从1987年开始呈上升趋势,于1993年通过0.05水平检验,UF和UB交点均在置信区间内。UF和UB线波动较大,说明负积温在该时间范围内突变显著,在1987年以前UF线基本呈升降起伏的波动趋势,1987年开始上升趋势明显,1999年~2009年期间UF和UB较为稳定。UF在2009年开始显著持续下降,并与UB线相交,2009年即为突变时间。

由图2和图3共同分析可知,负积温均在1987年有上升趋势,距平图于1986年~1988年呈现上升趋势,负积温UF和UB线于1987年产生交点,发生突变;负积温距平在1998年~2000年呈现减小的趋势,负积温UF和UB线于1999年产生交点,发生突变,突变分析图及负积温距平图负积温发生变化时间具有一致性。

3 结束语

近40年大兴安岭根河林区负积温整体呈减少趋势,总体温度呈升高趋势,上升倾向率为48.181℃/10a。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负积温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最少为3 204.36℃,20世纪80年代为最高值3 237.17℃。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负积温距平中最大负距平-573.86℃(2000年)、最大正距平为407.44℃(2013年),2000年~2008年负积温距平以振荡为主。负积温距平在2012年~2013年距平升高趋势尤为明显,负积温距平在1988年~2000年以及2013年~2017年均呈现波动式减小的趋势。负积温距平及突变图共同分析可知1987年和1999年均发生大幅度变化。

猜你喜欢
根河距平积温
飓风Edouard(2014)暖心结构的多资料对比分析
1981—2020年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根河之歌
大兴安岭地区负积温时空变化及其环流特征1)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我骄傲,我是根河人
根河知秋
基于距平的白城地区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分析
甘肃省降水和冰雹天气气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