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文物 留住文化根脉

2021-07-07 07:46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考古文物

事件概述

2020年9月2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址等5项考古工作新成果,揭示早期中国文明基因。

近日,一座春秋时期西北戎人的王级大墓在河南洛阳徐阳墓地被发现,这座标号为M15的墓保存完好,随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纹铜编钟、编磬、玉璜、玉扳指等,且墓葬周围分布有陪葬车马坑。另外,从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青铜礼器来看,应该是一座王级大墓。这也是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的第二座王级大墓。

青海省海西州“热水墓群”,近日出土大量精美金银器。经过近3年的发掘,这座大墓已出土各类文物共1000多件。

纵深剖析

1.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考古成果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2.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

3.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任务驱动

1.深入学习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青少年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2.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3.学习工匠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长期以来,广大考古工作者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我们青年学生也要学习他们稳扎稳打、踏实苦干的工匠精神,学习他们为祖国的考古事业而四海为家、与“黄土深坑”为伴的为国献身精神。

多方观点

做好考古工作,传承中华文明

◎贾合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鏡子,而每一件文物就是一段活着的历史,让我们能够触感到历史的温度,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民族发展历史,并不断传承好。对今天的我们而言,要弘扬好历史传统,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做好考古工作,重在发现。中华文明5000年不断流,讲的是一段历史的连续性,事实上,中华文明历史还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创造文明历史是伟大的,能够发现文明历史同样是伟大的。

做好考古工作,重在保护。要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今天,我们申遗,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保护文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日前,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马首”海外流失百年又回家,欣慰之余,更让人感慨万千。160年前圆明园遭受浩劫,大量珍贵的中华文物流失海外,让我们更感到保护文物和文化历史的重要性。保护文物,人人有责,需要我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做好考古工作,重在学习。如今,在文物鉴赏学习上,从央视节目到地方文旅活动,都十分活跃。利用数字化技术,线上线下,更是让人穿越时空,能够“身临其境”地观赏文物。要让更多的文物变“活”,走近寻常百姓,陶冶我们爱民族历史、爱伟大祖国的热情。

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在考古工作中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通过考古发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这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必须努力做好。

(摘编自“山西新闻网”2020年12月3日)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韩 辰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途径。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走出博物馆,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作用。文物是沉睡的历史,要唤醒历史,就要还原沉淀在文物上的文化信息,让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去吸引人、感召人,走进人的心理世界和灵魂深处。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现代科技可以使沉积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栩栩如生。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条件限制,使文物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使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文物的艺术形象。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给文物注入新鲜血液。文物承载的是“过去”的文化,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就要为古老的文物加入新的创意、新的构思,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增加文化附加值,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走出去,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文物体现中国文化的气息,是民族魅力之所在。送文物走出去,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求是网”2020年6月2日)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考古文物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考古学家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