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与问题的C-PBL教学法应用研究

2021-07-07 05:29纪伦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纪伦

[摘 要] 基于RPM和PBL教学方法,探讨建构角色扮演—问题导向复合教学方法(C-PBL),结合该方法的角色、情境设计和问题导向与知识点结合,以及该方法的教学组织及实施步骤,以“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课程为例,在课程剖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C-PBL教学法教学设计。分析认为,应用该方法合理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可覆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不再呆板,保证教学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高效完成;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技能和社会团队意识,增强工作体验。作为主动问题导向学习和角色转化教学方法复合的尝试,C-PBL教学法可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C-PBL;复合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角色转化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主动学习的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G2019JT003)

[作者简介] 纪 伦(1973—),男,黑龙江肇东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道路工程材料、铺面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9-0133-04    [收稿日期] 2020-11-24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便会明白。”可见,对于学习,“参与其中”十分必要。新型教学理念不断兴起,出现了多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Method,RPM),或由其衍生的角色带入、角色互换、置换方法,以及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4],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基于此,建构角色扮演—问题导向复合教学方法(Cosplay& Problem-based Learning,C-PBL),并将其应用于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旨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化,改善僵化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C-PBL教学方法

基于RPM与PBL的互补性,构建C-PBL复合教学法。C-PBL教学行为的主体是扮演者,即学生,具体“角色”依据RPM教学方法设计;扮演者及其团队的使命,即“问题”,体现PBL教学方法的主旨。

(一)C-PBL教学设计

C-PBL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应用情况,创建虚拟的工程情境,在情境中实现“角色”扮演[5]。

(二)C-PBL教学模式

C-PBL教学模式,是通过预留问题场景和教师课前指导,以及“角色”对于“问题”的准备,课前资料收集、讨论和排练,实现预习;课堂上,各“角色”表演相应场景中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汇报和交流,提交并展示说明相应的文件,在情境的“角色”“交锋”中,实现深化学习效果。

(三)C-PBL教学的角色组织

C-PBL教学情境完成小组的划分,要基于有利于小组任务的完成且所有成员均能受益的原则。要合理组合,保证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以及学习计划性和有效性。多个情境,多个“角色”团队组合,可实现“角色互换”,进而实现“角色”的“问题”覆盖,实现多知识点学习。

(四)C-PBL复合教学实施

C-PBL复合教学方法可按如下7个步骤实施:C-PBL复合教学情境初选及问题导向确定;确定C-PBL复合教学表演情境;进行C-PBL复合教学的角色分组;进行基础背景知识铺垫;进行教学情境介绍和角色分配;课程的C-PBL复合教学情境表演;进行课程的C-PBL复合教学情境表演点评和总结。

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课程的C-PBL复合教学角色和情境设计

情境和问题设计是实现C-PBL教学目标、确保知识点覆盖的关键。

(一)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课程主要介绍管理学基本原理,讲解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管理,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管理,以及工程合同及信息管理,共计8项内容。

(二)课程的C-PBL法教学角色和情境设计

工程项目前期和施工阶段工作开展流程和工程管理的实现示意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可见,“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教学的逻辑思路可简述为:谁—何时—做何事—如何做。课程的C-PBL复合教学角色和情境设计具体分析如下:

1.工程建设行为主体等参与方,可对应角色,實现C-PBL法教学角色设计。工程管理的行为主体有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商。此外,参与者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单位,这类机构和技术岗位可作为情境中的“角色”。

2.工程施工中的团队管理活动可作为C-PBL法教学情境设计依据。工程施工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一,通过各个职能机构和专业人员履行各自日常职责的方式实现,此类行为交互性的特点不突出,不适合作为教学情境;其二,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手段的招投标、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例会、专题工地会议,以及专项工作的检查和评比活动等,均符合C-PBL法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求。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课程的C-PBL法教学角色、情境设计具体参见表1。

三、基于C-PBL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16学时,学分1分。教学目的在于熟悉行业状况,建立工程施工管理的知识体系,掌握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内容和基本方法。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