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的思考

2021-07-08 06:48陈仕戴唐恒马江龙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昭阳区粪污畜牧业

文│陈仕 戴唐恒 马江龙(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战役打响。现代畜牧业必须要融入现代科技创新、革新现代经营方式、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局面,才能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昭阳区畜牧业生产现状,如何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昭阳区畜牧业是每个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昭阳区畜牧业如何发展进行如下思考。

一、畜牧业发展优势及重要作用

1.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昭阳区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境内交通便利,有昭通机场、内昆铁路、G85银昆高速、国道213线贯穿全境。城区距昆明市341千米、成都市550千米、重庆市580千米、贵阳市450千米,是滇、川、黔、渝结合部的重要枢纽城市。东邻贵州省威宁县,南接鲁甸县,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彝良县、大关县、永善县等3县相连。全区辖区面积2167平方千米,总人口87.46万人,城区面积46.97平方千米,城镇人口达48.1万人,城镇化率达55%。

(2)气候优势。昭阳区区位独特,立体气候明显,境内分坝区、二半山区和山区,气候宜人,全区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抬升地段,最高海拔3364米,最低海拔494米,昭通坝子位于中央,平均海拔1920米,年平均温度在12.5℃左右,是全国著名的避暑城市,同时适合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每年夏暑季节,重庆、四川等地到昭阳区避暑旅游人员较多,增加了畜禽产品消费,进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3)经济优势。昭阳区历史悠久,畜牧业发展迅速,并在近年来脱贫攻坚战中已悄然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近年来,昭阳区畜牧业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依靠政策,依靠投入,依靠科技,依靠养殖者的努力,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也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支柱型、带动型产业特征日益显著。2020年,昭阳区生猪存栏35.85万头,出栏46.22万头;牛存栏5.67万头,出栏2.77万头;山羊、绵羊存栏9.3万只,出栏5.77万只;家禽存栏98.27万只(羽)、出栏96.64万只(羽);肉类总产量27216.8万吨,农村人口平均收益2000元/人/年以上。

2.重要作用。

(1)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20字方针中,把产业兴旺摆在首要地位,只有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才能进一步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最后达到生活富裕的目的。昭阳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重点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20年年底,昭阳区畜牧业产值虽然占农业总产值的51%,但是昭阳区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户散养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大力抓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合作社)建设,畜牧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选。

(2)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与种植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畜牧业的发展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促进生态平衡,种植业又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同时,畜牧业还与加工业、流通服务业也相连,起到承农启工的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大批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饲料、兽药、畜牧兽医器械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力促进以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毛纺、制革、医药等工业和商业、饮食业的发展,从而繁荣城乡市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只有实现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才能扩大农业发展空间,活跃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薄弱。近年来,随着市场流通的发展,动物疫病复杂,给畜牧业疫病防控带来较大挑战。目前,昭阳区村级动物疫病防疫员薪资待遇低、工作风险高,昭阳区村级动物防疫员薪资500员/月,而现在的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待遇都达到800元/月,严重影响防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制约着基层重大动物疫病工作的开展。农村大部分有知识、年轻的劳动力都已外出务工,基层兽医力量薄弱日趋显现,加之防疫体制还不尽完善,防疫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个别地方忽视防疫管理工作;地方财力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工作被动,养殖场户防疫意识淡薄,拒防现象突出,隐患根除困难。

2.畜牧业产生的粪污治理难度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在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使贫困农户增收的同时,更应当关注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近年来,中央、省市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力度,但是昭阳区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解决。

3.养殖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昭阳区在肉牛、生猪、兔、家禽等项目建设中,举拳拳之力加大科技养畜推广力度,促使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目前畜禽分散饲养,粗放经营仍然普遍,落后的养殖方式与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与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差距甚远,畜禽散放养、混放混养的方式较普遍,养殖环境差,畜禽发病率高,管理困难,制约着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4.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可忽视。昭阳区畜牧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因素;也有养殖、生产、加工和流通等方面因素;同时还有技术、管理方面等因素。这些因素如果不认真研究解决,将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阻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5.畜牧业生产表现为“三低,三制约”。“三低”:一是科技含量低,主要表现在出栏率、个体产品率、饲料转化率与发达地方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户量小,带动力不强,畜牧生产经营体制不完善;三是产品质量低,加工、包装等方面尚有很多不足。“三制约”:一是饲料资源制约,全区农业人口人均粮食300千克左右,若按35%用于饲料粮,每头牲畜只占100千克左右,人畜争粮的矛盾突出;二是财力制约,用于畜牧业公益性资金有限;三是劳动力制约,由于地方贫穷,人多地少,就业困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减少,养殖场户空厥现象突出。

三、下一步畜牧业如何发展

1.优化畜牧业产业规划布局。昭阳区气候、地形特殊,多年来已经形成了3个畜牧业生产养殖带,城郊附近肉鸡和蛋鸡生产养殖带,远郊乡镇形成生猪和肉牛养殖带,山区及二半山区形成肉牛和山羊、绵羊养殖带。当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基础,科学规划畜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场户倾斜,培育壮大昭阳区生猪、肉牛等主导产业发展。按照昭阳区总体规划的禁限养区和适养区,强化依法治牧,在禁限养区,严禁新建、扩建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在适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管理规定。加大畜牧设施设备在规模养殖场中的推广应用(主要是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实现畜禽养殖标准化、设施化、规范化、生态化发展。

2.优化畜禽粪污综合治理能力。目前,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要加强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昭阳区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只有75%以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及相关的会议文件精神,各级各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各方面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继续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支持,培训指导修建沼气池、三级沉淀池、堆粪棚、雨污粪污输送管道等设施,增强配套设施的利用。

3.优化畜禽养殖用地问题。根据农业设施用地相关规定,在保证“基本农田”红线不能越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适当放宽土地政策,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奖励、补贴等形式予以促进,并保持政策的持久性及连续性,保证畜禽生产达到一定规模,产生的粪污又有充足的土地进行消纳吸收,形成种养结合的模式。在建设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场时,当地主管部门及业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标准化养殖场指导建设,做到“养殖设施化、品种优良化、饲养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并按规划适度超前谋划,建设成为生产操作方便实用,功能区相对隔离良好,粪污处理先进有序,综合利用;管理规范有序,生产环境洁净无污染,养殖过程绿色安全,畜产品质量优越。

4.优化畜禽品种,提高畜禽生产效益。在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中,要坚持地方特色选育与引进良种相结合,加强畜禽优良品种品系的选育、组合、扩繁,建立健全生猪“三群一网”(核心群、扩繁群、生产群及人工授精网),加快肉牛、肉羊冻精改良和胚胎移植,提高畜禽品种质量,严格执行种畜禽经营管理制度。要抓住机遇多渠道增加投入,在已建生猪、肉牛养殖专业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验和扩展模式,不断扩展发展效益空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养殖品种,突出动物防疫和环保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标准化优质生猪生产区和牛羊、家禽、奶源生产基地,大型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同时,大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实施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生产,加大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力争出栏率达到60%以上。

5.优化培育龙头企业,稳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昭阳区畜牧业生产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以千家万户的多畜禽、多畜种的养殖模式为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央、省、市增加畜牧业生产的投入,先后建设绵羊综合示范区、生猪基地、商品牛羊基地等,加强了厩舍、青贮窖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良种,加强技术培训,农民养殖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逐渐向适度规模化、专业化模式转变。专业化生产、规模化运作已逐渐成为昭阳区畜牧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

截至目前,昭阳区适度规模养殖场有91家,在扩建的沅沣养殖有限公司,现存栏生猪1200头,扩建后生猪存栏可以达到3000头,在建的大型规模养殖场3家,其中洒渔镇2家、乐居镇1家,建成后生猪存栏可达3000头以上。因此,必须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以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提升畜禽及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经销商与农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生产经营机制,逐步使畜牧产业与市场需求相连接,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服务,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生产方式,使昭阳区畜牧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6.优化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畜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畜牧业发展必须走生态、节约、循环、健康、安全发展之路。昭阳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量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薄弱;二是责权界定不清,协调机制运转效能不高;三是生产加工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因此,在稳步推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健全市场管理制度,特别是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畜产品的强制召回制度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这样才能保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有序可循、有法可依。

7.优化优质草料生产力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饲料保障。草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昭阳区利用“以工代赈”及“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在昭阳区大部分乡镇实施了人工种草项目,为草食畜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目前,各乡镇通过青贮窖、氨化池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聚合草、胡萝卜、一年生多花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的推广种植,为昭阳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青绿多汁饲料基础。随着南方优质苹果基地在昭阳区的实施完善,果园种植面积较大,2020年年底种植面积达61万亩,应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资源,实施果园种草,扩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同时利用农闲季节,实施农田种草,进行粮草轮作,广辟饲料来源,扩大草食畜的物质基础,加大节粮型畜种的发展力度,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8.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畜牧业是昭阳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1%,目前昭阳区养殖技术人才欠缺,有的养殖企业负责人没有养殖经验,技术空白,就来入职搞养殖,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培养畜牧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建设,加强入场指导、办培训班。通过邀请业内知名人士及养殖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人员授课、发放养殖宣传单以及明白纸等形式,对养殖场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昭阳区养殖从业者的养殖水平。同时,加强县乡两级畜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从大中专毕业院校招聘人才,并提高工资待遇,及时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提高畜牧兽医人才工作积极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技术人才,根据岗位和工作需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

猜你喜欢
昭阳区粪污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昭阳区苹果园杂草种类及管理方式调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映像畜牧业
昭阳区总工会:举办职工气排球周末联赛初赛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昭阳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