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未来社区设计实践与思考

2021-07-08 08:54汪海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6期
关键词:良渚文化产业数字化

汪海

(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博展艺术院)

1 背景

1.1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1.1.1 国家战略

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数字文化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期。《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培育8万亿市场规模的数字文化产业”的目标。数字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

1.1.2 浙江省战略和杭州市战略

《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浙政发[2018]91号)。

《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

1.1.3 余杭区战略

1)战略发展

全面打响“数字余杭·双创天堂”品牌,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

未来科技城:数字经济创新主体迅速集聚。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动能。

钱江经济开发区:谋划“一智三新”产业发展。

临平新城:激发工业互联网创新活力。

良渚新城: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2)区位优势

作为“城北副中心、杭州新地标”,该地区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础、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经济基础,可以给予数字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该项目地处余杭区文创走廊公共服务发展带的东部起点,将驱动良渚新城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3)区域定位

良渚作为余杭区创新产业的文化消费中心,将重点培育文创设计、休闲旅游、会展服务三大核心体系,为良渚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中国美院良渚分校的设立为该区域数字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中国美院为依托,实现数字文化产业在艺术领域的孵化升级。

1.2 未来社区发展方向

浙江省政府在《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中指出,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概念解读

2.1 什么是社区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因此,中国良渚数字文化产业社区是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为目的走到一起的企业及创业者们形成的文化联合共同体。

2.2 什么是数字文化

数字文化指文化的数字化共享。它依托各公共、组织与个体文化资源,利用ⅤR、AR、3D等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文化传播的时空普及与内容升级,具备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

良渚的数字文化应该是良渚文化的数字化表达、数字化挖掘以及相应带来的数字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2.3 什么是数字文化产业社区

数字化本义是指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社区是实现了信息数字化的社区,基本属性是社区。

当社区融入数字文化产业,融入地域文化的人文特征,融入区域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融入文化创意孵化器,也就成为中国良渚数字文化产业社区。

因本项目地处良渚文化地域,在良渚申遗成功后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建设中植入良渚文化基因,铭刻良渚文化特征,成为建设良渚数字文化产业社区的重中之重。

2.4 什么是良渚地域文化的特征

2.4.1 良渚文化概述

良渚文化有四个组成部分。

1)都城

良渚文化具有早期国家形态和高度发达的文明,具有大型土建工程的实力。

2)村落

良渚先民有水乡风韵的生活方式,村落或建在台丘上、或建在坡地上、或依河扩展、或有壕沟环绕;村落还有木构码头、船筏木浆、木构水井、石砌水池。

3)民生

良渚古国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拥有成熟、精细的各种手工业,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水平。

4)礼俗

良渚社会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以精美的玉器作为礼制的载体。古城广场遗迹证明良渚文化有自己的礼仪中心开展礼仪、祭祀活动,几乎所有玉器上都有神像,其阶级制度已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良渚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上,发现了554件刻画符号,符号总数为656个。许多学者认为结绳记事蜕变为“文字”,可能是商代甲骨文的前身。

2.4.2 特征提炼

①良渚古城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宫殿区、内城与外城在空间形式上展现出向心式三重结构。

②外围水利系统的规模、设计与建造展现出罕见的科学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极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③玉器文明是良渚文明的又一重要特征。良渚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良,许多玉器上还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了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

④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联合,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2.4.3 文化总结

良渚文化的地域特征为:史前领先的科学水平、高超的制作工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3 中国良渚数字文化产业社区项目设计实践

3.1 总体定位

建设以数字文化产业为导向,集影视孵化、文创产品研发、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典范社区。

3.2 社区建设目标

①探索良渚特色的数字文化体验,建设独特的数字文化产业聚集地。

②在良渚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字文化社区,为多元化的居民、工作者与访客提供超高质量的工作品质和生活体验。

③为解决未来数字化生活挑战的人们、企业、创业者与本地居民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提供产业实验平台,共同引领未来社区的理论建设、具体实践。

④使良渚成为在数字化浪潮中脱颖而出的未来数字生活的先行者、领导者。

⑤将该项目打造成杭州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可持续社区的典范。

⑥建设国内一流,世界一流的数字社区展馆和数字服务中心,在传承良渚文化的同时,创建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实践,凸显文化自信。

3.3 空间布局(见图1、图2)

图1 数字未来社区平面布置图

图2 数字未来社区空间结构图

3.4 项目策略

3.4.1 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智慧交通

社区交通塑造了社区的特征与性格,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的交通设计需要以人为本,而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极大改变城市传统的中心型换乘交通模式,继而影响到社区内部交通模式。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的建设将为未来的智能化交通提供试验场地和模式探索,并通过新型数字技术,形成可以随时更改、应对各种状况的交通组织形式。

2)灵活适用的公共区域

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内的公共区域将会回到过往的城市—步行速度、人本的尺度、朋友邻里交往的范畴。科技将会给这些新空间带来更多灵活性,鼓励多样利用。积极管理和保护室外空间,为快闪小店、食物餐车、表演、展览和个人项目提供无限可能。

3)多变混合的建筑空间

由使用者去定义、拥有不同尺度—灵活空间装置、可以让创业者在多变的室内外空间中自由变换角色;可重构的Loft工作空间为更多的公司提供共享办公场所,并可根据需求改变尺寸。

3.4.2 生态优先

1)立体生态空间体系

依托良渚大环境的生态,规划融合水、气、土、声、光等室内外生态环境要素和人文理念,结合生态过程模拟软件,构建绿色空间(植物)、蓝色空间(水体)、红色空间(文化)、灰色空间(建筑)和智慧空间(数字)五大生态空间单元,打造立体生态空间体系。

2)数字感知生态系统

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万物互联感知优势,实现对社区及其周围空间生态环境要素的感知、耦合,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数字感知生态系统,完成对系统内诸多要素的实时控制和自我调节。

3.4.3 智慧社区(见图3)

图3 数字未来社区功能区块图

1)重建智慧社区精神

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将重建智慧社区精神,借助数字技术的变革,强化社区的联系纽带,让相互之间拥有共同生活场景及生活经历,促使人们相互认同并赋予人们情感上的纽带。

2)全新智慧社区生活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将人工智能结合在社区生活和工作中。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服务等,以科学的手段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便利。在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内打造生活、工作、娱乐一条龙的社区生活模式。

3)主动智慧需求管理

主动式智慧需求管理系统是利用数据来减少能源需求。数据,特别是预测能够显著降低能耗的、关于使用需求的数据。

在某些情况下,主动式需求管理比建筑使用的感应传感器表现得更出色。比如,当中央日程管理系统显示当前无会议安排,那么它就会使会议室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基于对温度的预测,该系统可以在非高峰时期,对建筑进行预冷和预热。将主动式能源节约策略应用在被动式节能房屋设计中,可以节约更多能源。

4)智慧循环利用系统

①建设社区垃圾处理平台

运用二维码、GPS等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质量及回收管理的数据收集和传输,使垃圾投放的源头可溯、分类行为可管理。这些数据会同步到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中,通过智能运算,接入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监管。实时掌握辖区居民和单位的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分类回收各类垃圾数量、分类收集动态、分类运输及各类垃圾去向,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目标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②建设社区用水循环利用系统

经过中水回收系统净化处理过的中水可以用来洗车、冲厕以及小区绿化带的灌溉。水循环利用系统与良渚先民建水坝改造环境、适应环境的初衷如出一辙,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5)智慧物流运输系统

无人驾驶系统和无人投送运输系统的研发,改变了现有物流运输系统的状态。智能物流运输系统通过数字优化算法,让物流终端变得更便捷,人们在家里通过家庭数字终端就可以直接获知快递的信息,并远程签收。

6)智慧管理服务系统

主要包括智能视频监控、人脸识别门禁、车辆智能识别、访客认证登记、电动车智能充电、物联感知、一键求助报警等智能前端,实现对社区的智能服务、实时感知、安全保障。

4 设计实践中的思考

4.1 特定地域的未来社区需要传达独特的地域文化

良渚作为中华文明之光的世界遗产,受到杭嘉湖地区江南文化的熏陶,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设计实践中,在社区邻里中心广场设置了大型艺术互动装置,还原再现了良渚文化祭坛的礼仪,凸显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4.2 未来社区的三化九场景需要满足项目独有属性

数字社区的功能与一般生活社区明显不同。因此,在总建设纲领下,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属性,设计特有的生活场景和流程,并使之顺畅,符合未来生活的需要。

5 结语

未来社区建设必须要注重地域文化和项目生活的“特征”,做到地域独特风貌营造与文化内涵继承并重。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技术手段的成熟和运用也势必改变未来生活的景象。

猜你喜欢
良渚文化产业数字化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良渚保护大事记
良渚古城
“玉”见良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数字化制胜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