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乳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2021-07-08 04:00陆新花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甲苷口服液水量

朱 琳, 陆新花, 薛 豪

(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增乳口服液由党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王不留行、桔梗6味药材提取加工而成,具有益气、养血、增乳的功效,用于产后缺乳、少乳[1]。增乳口服液质量标准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薄层色谱扫描法,由于薄层色谱扫描法误差较大且操作繁琐,所以本实验先建立用HPLC测定增乳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通过评价正交试验设计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指标,优选增乳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该制剂在工业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ll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黄芪甲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81-201616,含量测定用;增乳口服液: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增乳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HPLC测定

2.1.1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含黄芪甲苷0.5 g/L的对照品溶液[2]。

2.1.2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移取10 mL样品,加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30、30、20、20、20 mL),合并正丁醇液[1],用2% 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洗涤2 次,每次50 mL,弃去碱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2],移至5 mL量瓶中,摇匀用滤膜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2.1.4 专属性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色谱图中保留时间(约8 min)处有吸收峰,专属性良好,见图1。

图1 黄芪甲苷HPLC色谱图(1.黄芪甲苷)

2.1.5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2、5、10、15、20、25、30μL按“2.1.4”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峰面积积分值的常用对数为纵坐标、黄芪甲苷量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计算得回归方程Y=1.24046X+2.8918(r=0.9995),表明黄芪甲苷在0.504~15.108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1.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放置0、1、2、4、8、12 h后精密吸取2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值,计算得出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1.20%;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基本稳定。

2.1.7 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按“2.1.3”色谱条件测定黄芪甲苷的峰面积,计算得出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1.04%;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精密度良好。

2.1.8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个批号样品,按“2.1.2”方法制备6 份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的RSD为1.01%;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2.1.9 加样回收试验 取已知含量(黄芪甲苷0.15 g/L)的同一批样品,精密移取10 mL,加入对照品约1.5 mg,按“2.1.2”制备加标样供试液。精密吸取加标样供试液20μL,按上述测定方法测定其峰面积,计算回收率和RSD。结果见表1。

表1 增乳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加样回收试验结果

2.1.10 样品含量测定 按上述方法测定了5批样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增乳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2.2 增乳口服液工艺优化

2.2.1 单因素试验考察[3-4]通过4个因素(加水量、煎煮温度、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进行试验分析,再进行正交实验设计。

2.2.1.1 加水量对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称取增乳口服液5份,每份分别设定加水量为3、5、8、10、12 倍量,煎煮1次1 h,合并煎液过滤,按“2.1.2”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在“2.1.3”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加水量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结果见图1。由图可见,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黄芪甲苷的含量也有所提高;在5、8、10倍量的加水量时,黄芪甲苷的含量值较高并趋向稳定。因此,选取5、8、10倍量的加水量作为3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

图1 加水量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

2.2.1.2 煎煮温度对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称取增乳口服液5份,每份分别设定煎煮温度为80、85、90、95、100 ℃,加8倍水量,煎煮1次1 h,合并煎液过滤,按“2.1.2”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在“2.1.3”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考察煎煮温度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可见,随着煎煮温度的提高,黄芪甲苷的含量也有所提高。在90、95、100 ℃时,黄芪甲苷的含量值较高并趋向稳定。因此,选取90、95、100 ℃作为3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

图2 煎煮温度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

2.2.1.3 煎煮时间对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称取增乳口服液5份,每份分别设定煎煮时间为30、60、90、120、150 min,加8倍水量,煎煮1次,合并煎液过滤,按“2.1.2”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在“2.1.3”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考察煎煮时间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见,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不大,推测煎煮时间过长会将其他药材中的非有效成分煎出,导致提取液过稠,影响黄芪甲苷的含量检测,同时在工业生产中煎煮时间过长也不利于生产效率,因此,煎煮时间选取为1 h,不再进行正交实验。

图3 煎煮时间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

2.2.1.4 煎煮次数对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称取增乳口服液5份,每份分别设定煎煮次数为1、2、3、4、5,加8倍水量,煎煮1 h,合并煎液过滤,按“2.1.2”方法制备成供试品溶液,在“2.1.3”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考察煎煮次数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随着煎煮次数的增多,黄芪甲苷的含量也有所提高。在1、2、3 次时,黄芪甲苷的含量值较高并趋向稳定,次数再增加时含量变化不大。因此,选取1、2、3 次作为3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

图4 煎煮次数对黄芪甲苷的含量影响

2.2.2 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提取工艺

2.2.2.1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加水量、煎煮温度、煎煮次数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2.1.2”方法,在“2.1.3”色谱条件下进行含量测定,以增乳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具体因素水平见表3。

表3 增乳口服液提取工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2.2.2.2 正交设计试验及结果 见表4~表5。

表4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表5 方差分析结果

由表4结果中分析各因素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B>C>A,即加水量对指标影响最大,其次为煎煮次数和温度,由表5可知因素B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他因素则无显著性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可得提取工艺参数最佳为A3B2C2,即加入8 倍量水100 ℃煎煮2 次为最佳提取工艺。

2.2.3 工艺验证 为验证该工艺的重复性、可行性,进行3次实验。按处方称取6味药材,用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试验,测得黄芪甲苷平均转移率为41.01%,RSD 1.96%。

3 讨论

增乳口服液现行标准是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以峰面积积分值的常用对数(X)对进样量的常用对数(Y)线性回归方程为:Y=1.24046X+2.8918(r=0.9995),线性范围为0.504~15.108 g/L,回收率为96.52%,RSD为1.47%。同时在供试品溶液制备中,用2%氢氧化钠洗脱来代替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缩短了样品处理时间,并能准确的测定样品中的黄芪甲苷含量,且重复性好,误差小,可用于增乳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为提高该制剂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本次实验通过单因素分析各个因素对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后,再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加水量B因素有显著性影响(P<0.05),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100℃煎煮2次。经过3次验证后,测得黄芪甲苷平均转移率为41.01%,RSD 1.96%。结果表明,增加加水量能有效提高制剂中黄芪甲苷的水提取转移率,为增乳口服液提取工艺提供实验数据。

猜你喜欢
甲苷口服液水量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曲美他嗪联合黄芪甲苷对心力衰竭犬心肌细胞Ca2+水平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黄芪甲苷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CD34表达的影响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
HPLC-ELSD法测定牛黄降压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