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TV+AI“35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7-08 01:38周洪萍段永良宋燕燕刘梅邢艳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通识工科广电

周洪萍 段永良 宋燕燕 刘梅 邢艳芳

一、背 景

“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首先是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传媒领域,广电领域也依托自身优势趁势而追,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内容制作与传播、智能化服务与运营以及智慧家庭建设方面的应用,取得初步进展。传媒院校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全媒体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忠诚党的新闻事业、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传播业态、支撑“智慧广电”发展的优秀人才队伍更是大势所趋。本专业响应时代号召,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和专业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传媒技术平台优势,从广播电视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的人才需求等多方面进行了调研、论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广播电视工程专业“TV+AI 35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立足传媒技术快速迭代的需求,面向智能媒体发展前沿,着力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艺术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广播电视工程、多媒体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计算机及网络等方面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能在广播电视、智能媒体及信息科学和技术相关领域从事视音频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应用、维护、管理及视音频节目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TV+AI 35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播电视工程以全媒体制播技术为专业重点发展方向,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坚持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同步,厚基础、强特色、重应用。建立完善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完备的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设计“五元结合”的实践体系,形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同步、教学与科研同步的“三同并进”的“TV+AI 35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TV同AI的交叉与融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智慧广电建设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深入研究把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把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运用到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智慧广电生态、加强智慧广电监管等各方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用AI为TV赋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加快广电媒体转变模式、改造形态、深化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电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加快推进建设面向5G的移动交互广播电视网,加快基于统一云平台架构的全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2.“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架构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以及人文艺术等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资源互补,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由三大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模块(包括学课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心智、开阔的视野、开朗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主要包含了思想政治、体育、外语、军事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着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了解历史、理解社会、认识世界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博的教育,通过文理交叉融合,有利于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3.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培训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本专业构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素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设计“五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平台不但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而且可以辐射校内外相近专业。

4.“TV+AR”特色课程群建设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坚持“厚基础、强特色、重应用”的指导思想,课程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群、学科平台课程群、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广电技术课程群、计算机技术课程群、人工智能课程群、技术与艺术课程群八大课程群构成,众课程群相辅相成,既有侧重又涵盖全面,同时注重课程思政、技术与艺术结合,为学生系统掌握广播电视技术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专业核心课为广播电视工程特色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课程大纲联合业界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引入音视频系统的采集、制作、传输和监测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案例,为学生从事广播电视技术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强化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提高学院的办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新台阶,通过与行业和企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专业化办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实践内容为载体,以教学环节为路径,分能力分层次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作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五、结语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带来广播电视的变革,对高校广播电视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专业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与要求,整合学校优势资源,系统梳理专业建设思路,寻求突破与创新,构建TV+AI“353”人才培养模式与模块化课程体系,发挥自身特长,引领平台其它专业,加快推动传媒工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传媒院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018SJA0761);

2.南京传媒学院校级教改项目: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工程专业AI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G201903)。

南京传媒学院 周洪萍 段永良 宋燕燕 刘 梅 邢艳芳

猜你喜欢
通识工科广电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