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2021-07-09 15:31王海光
天津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课程教学专业课

摘    要:课程思政元素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为充分发挥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行了思政元素探索和教学案例设计。通过阅读纸质和电子文献资料,利用网络、视频和广播等新闻媒体获取植物病理学相关信息,按照教学内容和章节安排,重点从与植物病理学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学科进展、时事、日常生活事情以及国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规等中挖掘具有思政功能的素材和资料,将其与课程教学知识点相融合,并对其中的一些素材和资料深入思考和分析,设计成思政教学案例,为该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

关键词:普通植物病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课程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1;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4.016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dispensable resources for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eaching processe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exploration and teaching case design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plant pathology was obtained by reading paper and electronic literature and was collected via news media including network, video and radio. The information was arranged and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eaching contents and chapters. Among the inform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mined mainly from the historical stories, character stories, disciplinary progress, current affairs, daily life and national policies, documents,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n were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points of this specialized course. S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used for in-depth thinking and analyses, and then were designed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ses. Rich materials were provide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Key words: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ecialized cours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case

大學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2015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学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文化和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特点,人们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易受负面思想、道德和文化等的冲击和影响[1-4],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更大挑战。同时,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需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关系重大。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发表有关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等多次发布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文件和政策。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上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文件和政策强调了高校各类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为课程思政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课程思政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新的教育格局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是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责任和义务。专业课教师教授专业知识,与学生深造和就业等关系密切,具有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5]。专业课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阵地,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专业课教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加强正确价值引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国各高校相继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研究文献资料逐渐增多,从多个角度对课程思政进行研究[2, 5-9]。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对课程知识熟悉,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还需要丰富的思政素材和资料,与知识教育相结合,才能有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教育的驾轻就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提供支撑。因此,深入挖掘专业课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至关重要。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教学案例的建立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方便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面临着缺少思政素材或不知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掌握的思政素材有限,缺少适于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思政素材。若能根据挖掘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设置案例和建立案例库,更便于教学经验交流和共享。目前,专业课思政教学缺少相应的配套教材。因此,挖掘思政元素和设计思政教学案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保证课程思政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教学方法可供选用,以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应用较多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学案例的运用而达到一定教学目的,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专业课思政教育教学方法[3-4, 10-13]。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没有教学案例,就不会有案例教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园艺、农学本科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已将原来的教学大纲修订为教学育人大纲。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植物病害概念和病害症状、病原、病原和寄主互作、病害诊断、病害流行和预测、病害防治以及主要作物病害等,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植物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并将思政教育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热情,增强学生“为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关于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案例尚未见报道。为了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笔者对多年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系统整理出多个思政教学案例,针对每一章教学,均设置多个思政元素切入点和案例,保证每次課能有多个备选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和案例,既增加了教学灵活性,又有的放矢,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系统介绍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情况,并具体列举几个案例,以便于交流。

1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和手段。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利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或对自然规律认识等方面的素养教育切实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在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塑造,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和农业研究的重要性,认识到植物病理学和病害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学科发展的动力和巨大潜力,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可以真实地为农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切实可行的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明白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科学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和价值引领,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提高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培养学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主动服务于我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人才和力量,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发展和迈进。

2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来源

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因此,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来源广,可从历史重要事件、科学家故事、学科进展、时事、国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规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挖掘普通植物病理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阅读历史和文献资料,阅读报刊新闻,观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并利用新闻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头条等新媒体,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和人物故事,了解学科重要进展、国内外相关时事和生活中发生的相关事情,学习和掌握国家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以及领导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掘与植物病理学知识的切入点和融合点。2.1 历史重要事件

在植物病理学发展历史中,国内外发生了多起与植物病理学有关的重要事件,其中有些事件对人类生命安全、世界社会和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造成了重要影响,具有很好的思政教育功能。例如,由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引起的爱尔兰饥荒、由咖啡锈病流行引起的英国人改饮茶水、1882—1885年法国葡萄霜霉病大流行、由水稻胡麻斑病流行引起的孟加拉饥荒、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暴发流行。通过这些事件,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农业和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解决植物病理学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在植物病理学发展历史中,出现了多次重大发现和进展,推动了学科发展,体现了科学家对探索未知的执着和追求。例如,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发现、柯赫氏法则的提出、波尔多液的发明。

2.2 著名科学家故事

人类在与植物病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科学家,他们成长和科研的故事体现了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严谨治学、探索创新的精神,可作为很好的思政元素,并且可精心设计成为很好的思政教学案例。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收集,获得包括我国老一辈植物病理学家和现在优秀植物病理学家的多位著名科学家的科研经历和人物报道。利用科学家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敢于面对困难、不畏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应该经受住挫折,不断向前。当前,国家之间的较量其实是国家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较量,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核心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竞争,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在推动学科和国家发展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培养其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3 学科重要进展

将植物病理学重要进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利用我国科研工作者所取得的重要最新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迅速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学习热情,并且,我国植物病理学方面的一些突破性进展是在党和国家支持下取得的,让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在发展科技和农业方面政策的先进性,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制度优越性。例如,将朱有勇院士研究团队在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方面取得的成果与植物抗病性和植物病害防治中的抗病性利用相结合;将康振生院士研究团队在小麦条锈病菌有性生殖和转主寄生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病原、病害循环或小麦条锈病等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周雪平教授研究团队在双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病原部分的病毒相结合;将姜道宏教授研究团队在真菌病毒研究方面的成果与病原部分的病毒或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相结合;将王源超教授研究团队在作物疫病成灾机理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病原致病性相结合;将马忠华教授研究团队在小麦赤霉病发病机制和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病原致病性和植物病害防治相结合;将陈学伟教授研究团队在水稻抗稻瘟病方面取得的成果与植物抗病性相结合;将魏太云教授研究团队在水稻病毒与介体昆虫的互作关系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病毒部分相结合。信息技术在植物病理学研究和病害防治中应用日益增多,相关进展更能体现科技发展对植物病理学科的推动作用,亦可作为思政元素。

2.4 时事

通过留意各新闻媒体所报道的时事,从中挖掘与植物病理学有关的思政素材和资料,可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和发展形势,了解国家政策和方针,开阔视野,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和理解世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例如,2004年多家新闻媒体对重庆合川万亩“稻瘟”事件进行了报道,在“人类干预在植物病害发生中的作用”教学中利用这一报道,与学生一起分析稻瘟病流行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病理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新闻媒体经常报道无人机喷雾防治病虫害,在病害防治部分教学中,可以借助这些报道,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我国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方面的政策变化,并让学生看到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前景,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科技强农兴农、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绪论、病原或病害防治中的植物检疫部分教学中,结合新闻媒体对松材线虫病危害和防治方面的报道,让学生认识到有害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病害不仅可对农产品造成影响,而且可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以及植物检疫相关法律和法规的重要性。在利用时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时,应注意时效性,并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调整,具有较大灵活性。

2.5 国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规

植物病害和病原物与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有关,进行病害和病原物管理涉及不少国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规等。从“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相关政策和文件中可以挖掘思政元素,可让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与時俱进,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相关法律和法规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让学生了解植物检疫在防治危险性有害生物和保障国家生物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2.6 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植物病害和病理学问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病理学素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衣食住行各方面中蕴含着很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病理学知识对于人们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例如,郁金香碎锦病毒可让郁金香更漂亮,玉米瘤黑粉病、茭白黑粉病、高粱丝黑穗病等可产生可食用蔬菜,菌物毒素影响食品安全。结合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利用茎尖、根尖等生长点部分培养脱毒种苗,可建立无毒种苗繁育基地或工厂,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可以利用所学植物病理学知识进行创业;又如蘑菇、冬虫夏草等的培育以及一些植保科技公司的建立。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学习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3 挖掘的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与切入点

目前,收集整理了包括我国老一辈植物病理学家和现在优秀植物病理学家的科学家人物故事49个,共挖掘获得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约100个。通过思政元素挖掘,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担当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创新创业意识和科学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

在绪论部分,可以病害造成的各种危害、日常生活中的病理学问题、与病害流行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植物病理学发展史、科学家故事等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和科学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农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植物病害概念和病害症状部分,以植物病害定义为切入点,利用经济学观点来看,并非所有导致植物偏离正常状态的现象均对人类有害,有些甚至提高了植物产品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从生态学角度,植物病害可以看作是生态失调的现象,在农业生产中保持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法,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有关政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结合甘薯黑斑病从日本传入我国、武汉梨树锈病流行[14]、松疱锈病在欧洲和美洲流行等故事,说明病害大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突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将桃树流胶病与电视节目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说明人们对桃胶的利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在病原部分,结合菌物分类,让学生认识到相关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物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为科学发展做贡献的热情;通过菌物生活史的多型现象,让学生了解病原菌物的复杂性,让学生认识到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结合小麦条锈病菌转主寄生的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结合有益菌物的利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在人类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鼓励学生学好科学、用好科学,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利用细菌蛋白分泌系统、病毒分类、病毒-介体-寄主互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认识到现在科学发展迅速,增强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对于真菌病毒,结合姜道宏教授研究团队所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方式;将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与陈剑平院士在英国留学期间的科研故事相結合,让学生体会到不怕失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结合脱毒苗的人工组织培养,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结合松材线虫病,说明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缺素症,讲述我国推行减肥增效、测土配方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国家对于农业、环境和科学的重视;对于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药害和有毒气体,说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心,体现了党的高瞻远瞩和先进性。

对于病原和寄主互作部分,将学科进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信心;利用病原与寄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应建立和谐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义重大,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担当;通过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关系、协同进化等,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的复杂性,体会到全面认识自然的重要性;让学生辩证地认识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针对品种多样性为何能有效控制植物病害流行的问题,介绍朱有勇院士研究团队在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方面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体会大规模试验的难度以及我国制度的优越性,并介绍朱有勇院士在脱贫攻坚中所做出的贡献[15],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对于病害诊断部分,以病害症状具有复杂性,做好病害诊断需要坚实的病害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切入点,教育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农业生产;以病害诊断需要各方面的信息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的习惯,避免对事物片面认识;结合柯赫氏法则,鼓励学生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通过介绍信息技术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最新学科动态,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志于服务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对于病害流行和预测部分,以环境条件对病原物侵入前的影响、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要对病害发生全面了解,并且抓住关键点,才能在病害防治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认识到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以侵染过程可人为划分为4个时期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科研方法,培养认识事物的思路;以历史上多种病害的大流行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病害预测和预报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预则立,不预则废”,并让学生认识到不应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不当信息,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在病害防治部分,以我国在病害防治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结合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说明我国科学家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先进性;结合我国植物病害管理理念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的智慧以及国家对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体会到党的思想的伟大和先进性;结合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变化,说明我国面对新形势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体现了我国有关政策切合实际,并且说明了我国科学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化学防治涉及生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开展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结合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结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u,TCK),讲解我国与美国在TCK问题上多年来的争论和谈判情况,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在国家利益面前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通过反映了国家对于生物安全的重视,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高瞻远瞩,让学生认识自己所学关系重大、与国家安全和命运等息息相关,让学生体会到自身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主要作物病害部分,通过对各种作物的主要病害种类演变原因分析,让学生明白人为因素在病害发生流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结合稻瘟病菌可从根部侵入导致系统侵染[16],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科学真理;结合2004年重庆合川万亩“稻瘟”流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白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责任感;以稻曲病和水稻胡麻斑病造成的危害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白学习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培养知农爱农的人才;结合我国在水稻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增强对国家的信心;以我国小麦条锈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绩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对植物病害问题的重视和支持,全国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协作组团结合作、不畏艰苦、勇攀高峰,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以小麦条锈病菌转主寄生、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小麦条锈病生态治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加强制度自信;以小麦赤霉病毒素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病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兴趣和责任感;结合TCK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担当和责任,树立强农兴农意识,培养为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以玉米瘤黑粉病和高粱丝黑穗病危害部位形成的瘤状结构可作食用的实例,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可以利用一些植物病理学知识进行创业;以美国玉米小斑病大流行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植物病害流行不是欠发达国家的“专利”,激发学习和服务农业的动力;以谷子白发病症状的复杂性为切入点,让学生知悉自然的复杂性和多态性,应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不能只看局部,免得如盲人摸象似的,不能正确认识事物;以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研究最新进展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研究水平,学习科学家攻坚克难的精神;以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的病原作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严格植物检疫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人在病害传播、发生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以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历史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和发展的艰难和漫长,对待科研要有严谨的态度和钻研精神;以我国在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说明要潜心钻研,才能探得科学真理,并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4 挖掘的思政元素具有的特点

4.1 不同教学内容融合思政元素的难易程度具有差异性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挖掘和融合思政元素的难易程度亦不同。相比较而言,病原学方面的思政元素较难挖掘,最易挖掘思政元素的是绪论和病害防治方面,其余教学内容融合思政元素的难易程度居中。正如以上所述,对于绪论部分,可从病害危害、生活中的病理学问题、由病害流行导致的历史事件、植物病理学发展史和学科进展、为植物病理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等多个方面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对于病害防治方面,可从防治理念的发展、绿色植保和绿色防控、植物检疫法律和法规、病害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抗病性利用、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影响、学科进展等多方面与教学内容融合。而对于病原学方面,则主要是从学科进展、对病原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病原利用等方面入手。4.2 可融合的思政元素具有多元化特点

植物病理学发展历史虽短,但由于其与多个历史事件有关,并与其他多个学科的发展有关,尤其与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关,亦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情有关,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可供挖掘和融合的思政元素较多,这些元素具有多元化特点。可供挖掘和融合的思政元素主要归类为历史、人物故事、学科进展、日常生活、时事以及国家文件、政策、法律和法规等,其中有影响广泛的大事,亦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小事。因为这一特点,进行普通植物病理学思政元素挖掘,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广泛的知识面,才能获得相对全面和丰富的思政元素。

4.3 思政元素具有多应用性

有些思政元素可在多个章节教学中使用。例如,TCK相关素材可被用于病原教学中的黑粉菌部分,可被用于病害防治教学中的植物检疫部分,亦可被用于小麦病害教学中;马铃薯晚疫病引起爱尔兰饥荒的素材可被用于绪论中的病害危害部分或植物病理学发展历史部分,可被用于病原教学中的疫霉菌部分,亦可被用于植物病害流行教学中;脱毒苗的人工组织培养的素材可被用于病原学教学中的病毒部分,亦可用于病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部分。

5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的,针对具体问题而编写的对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17]。教学案例是隐性知识的重要载体[18],专业课思政教学案例应该是专业课教学中隐性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政教学案例具有融合性、典型性、真实性等特点。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应考虑知识传授和思政两个目的,应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时,应与教学内容密切契合,明确思政目的,案例应是真实发生的,要有时代感,贴近生活或具有历史意义等;案例应有知识性,避免平庸化,尽量体现出趣味性,避免单调。案例的更新和替换应该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学科发展等进行,使案例合规、具有时代感。大多案例不应过长,不应形成“长篇大论”式的案例,便于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案例教学。可以建立一些复杂的案例,这种案例可以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实施,或者将较少这种案例在课堂上应用。将挖掘的与植物病理学相关的思政素材和资源进一步设计成思政教学案例,重点设计了经典历史故事案例、著名科学家案例、学科发展方面的案例、与时事结合的案例、日常生活案例、涉及国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规的案例等,以供在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选用。下面具体列举几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5.1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士迈

针对植物病害流行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曾士迈院士在植物病害流行学方面的研究作为案例。曾士迈院士从事植物保护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66载,心系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植物病害问题,不断钻研、坚持创新,利用数理分析和电算模拟方法研究了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预测预报,奠定了我国植物病害流行学,提出了“植保系统工程”和“宏观植物病理学”[19-20]。通过这一案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创新求实的精神。

5.2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和小麦条锈病菌转主寄生

针对小麦条锈病菌转主寄生和毒性变异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康振生院士研究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康振生院士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和山沟开展调查研究,并通过多次试验,攻克多个技术难题,发现自然条件下条锈病菌可在小檗上转主寄生,完成有性生殖过程,更新了过去对于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的认识,研究成果在小麦条锈病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1-22]。通过这一案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挑重担、刻苦钻研、甘于奉献、严谨求真的精神。

5.3 全国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协作组

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发生范围广、流行性强、危害重,多次发生大流行,给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很大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多次指示要求做好条锈病研究和防控。20世纪70年代,我国成立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的全国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协作组,该协作组一直以来分工合作、联合攻关、指导病害防控、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小麦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协作组成为了全国农业科研大协作的典型,陈万权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3-24]。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植保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需要长期积累,特别是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坚守和担当以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求实创新精神,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于我国制度的优越性,为长期开展全国性科研大协作提供了保障。

5.4 严防TCK传入我国

TCK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危害、难以防控的病原菌,尚未在我国发生,一直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5-26]。该病菌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在美国西北部7个州发生危害严重,美国为让小麦矮腥黑穗病疫区的小麦出口至我国,与我国进行了多次谈判。我国科学家针对TCK在我国的定殖风险、潜在危害和防控等进行了研究,为与美国进行谈判提供了支撑。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中国科学院院士裘维蕃、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士迈等9位农业科学家致信党和国家领导人,呼吁严防TCK传入我国[27]。这一案例表明,植物病理学问题会涉及到公共安全、国家利益等,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科学家心系祖国、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4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在有害生物防控方面,我国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一直沿用至今,并结合社会、农业、科技发展等各方面的需要,我国在有害生物防控理念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先后提出“植保系统工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等,并于2020年10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通过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规等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病害大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目前,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在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方面正在进行“减药增效”、“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和推广,以解决农药污染可能对食品、环境、人身健康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减少病害防治中农药的施用量和污染,实行绿色防控,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这是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高瞻远瞩和长远视野。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关切民生。通过这一案例,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6 讨 论

为更好地进行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应该进一步强化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任课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学农、知农、爱农”,培养“为农、强农、兴农”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1 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案例库

目前,关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报道极少,为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需要加强该课程思政教育研究,进一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和融合点。同时,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学科和国家需求以及时代发展,对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调整、补充和更新。应对挖掘的思政元素深入分析,设计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以利于共享和交流,以利于为其他任课老师提供参考,以备任课教师选用,解决有些教师积累的案例较少而导致案例选择余地小的困境。案例不是一成不变的,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更新,以便更好地完善案例和案例库,提高案例的质量和水平,使得案例适应时代和国家发展需求,并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可建立案例库管理系统,实现案例的有效管理。

6.2 应注意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与适当的教学方法配套使用

挖掘获得普通植物病理学思政元素和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后,应该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好思政元素和案例,才能收到很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不能将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专业课上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能在开展专业课思政教育时过多地直白说教,不能生搬硬套,专业课思政教育不是思政教学内容和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简单叠加。应该结合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和融合点,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做好思想和价值引领,增强学生的兴趣,让专业课思政教育不单调,不引起学生反感和排斥。做好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和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隐性教育模式和显性教育模式相结合,以“润物细无声”式的隐性教育模式为主,以显性教育模式为辅,课堂教学与课下学生自学相结合,利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用好案例教学法,将思政教育“细水长流”式地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5]。

6.3 应充分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主动性和能力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逐步协同并进。任课教师是发挥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者和推动者[6]。专业课教师是高等学校“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重要参与主体,专业课课程思政是这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程思政,一方面需要加强任课教师政治素养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之前不少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仅仅关注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思政需要解决任课教师思想认识问题,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政工作[5, 28-29]。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对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高要求。要强化专业课教师授课的思政教育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专业课教师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专业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在教学中对学生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提高“教书育人”的責任担当,增强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关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和决策,关注与所任教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科进展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应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并熟悉所教授专业课内容,提升自身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融合,确实做好课程思政。

6.4 应重视学生“担当”精神和“为农、强农、兴农”责任感的培养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了解植物病害和做好植物病害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好普通植物病理学。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要求全国涉农高校牢记办学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在新农科教育改革中,农业教育更要加强思政建设,应该重视专业课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加强“担当”教育,培养学生“担当”精神,激发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强农、兴农、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海光, 马占鸿. 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措施[J]. 农业教育研究, 2008(3): 18-20.

[2] 牛秋业. 以专业课教学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 31(1): 78-81.

[3] 祝士苓, 夏建海, 张淑玲. “农村社会学”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式教学探索[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0, 27(1): 98-102.

[4] 刘刚, 张恒, 马莹, 等.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思政案例设计[J]. 大学化学, 2020, 35(7): 53-60.

[5] 王海光. 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 大学教育, 2019(3): 96-99.

[6] 王光彦. 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10): 4-7.

[7] 彭曼丽, 崔梦飞. 高校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12(1): 1-4.

[8] 鄢显俊. 论高校 “课程思政” 的 “思政元素” 、实践误区及教育评估[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2): 88-92.

[9] 吴伟, 李慧涵. 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生物化学为例[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47(4): 1191-1195.

[10] 刘淑芹. 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52): 36-37.

[11] 陈燕红, 谢卫国. 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案例分析[J]. 计算机教育, 2020(1): 20-23.

[12] 王明华, 石瑞, 赵二劳. 融合 “课程思政” 理念的生物统计学案例教学探讨[J]. 山东化工, 2020, 49(2): 191-192.

[13] 邹宝林, 应燕萍, 杨丽, 等. 基于案例教学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J]. 智慧健康, 2020, 6(5): 22-23,28.

[14] 曾士迈. 绿化树种的选择须考虑植保后果, 防重于治——从武汉市梨树锈病流行说起[J]. 植物保护, 2004, 30(6): 10.

[15] 伍晓阳, 岳冉冉, 陈聪. “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记“农民院士” 朱有勇[J]. 中国产经, 2020(1): 37-43,36.

[16] SESMA A, OSBOURN A E. The rice leaf blast pathogen undergoes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typical of root-infecting fungi[J]. Nature, 2004, 431(78): 582-586.

[17] 张家军, 靳玉乐. 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 中国教育学刊, 2004(1): 48-50, 62.

[18] 易凌峰, 陈莉. 教学案例研究: 知识视角的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 2004(8): 12-14.

[19] 肖悦岩, 赵美琦. “植物医生”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士迈[J]. 湖南党史, 2000(4): 50-52.

[20] 青宁生. 承前启后、坚持创新的植物病理学家——曾士迈[J]. 微生物学报, 2015, 55(4): 518-519.

[21] 李晓春, 付文婷, 唐琳. 赤子情怀绿色梦——记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J]. 科学新闻, 2017(12): 57-59.

[22] 方方, 鲁长国, 李晓春. 康振生: 不忘初心 无问西东[J]. 科学中国人, 2018(8): 26-30.

[23] 蔡萌, 周方彤. 小麦条锈病的克星——记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陈万权及其科研团队[J]. 中国科技奖励, 2013(5): 54-56.

[24] 王辉. 俯首耕耘三十载春华秋实喜丰收——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陈万权[J]. 科学中国人, 2013(9): 38-41, 封4.

[25] 王海光, 祝慧云, 马占鸿, 等. 小麦矮腥黑穗病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 7(4): 21-27.

[26] 周益林, 段霞瑜, 贾文明, 等. 小麦矮腥黑穗病(TCK)传入中国及其定殖的风险分析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07, 33(2): 6-10.

[27] 卢良恕, 裘维蕃, 石元春, 等. 排除压力  严防TCK传入我国[J]. 中国进出境动植检, 1996(1): 4-5.

[28] 莊梅兰. “课程思政” 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思考[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37(1): 77-82, 86.

[29] 张德福, 路晓鸽, 李铭娜, 等. 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学科教师素质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 41(2): 128-131.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课程教学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