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战略”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和举措研究

2021-07-11 11:16张安忠
中国商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内需

张安忠

摘 要:扩大内需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内循环战略”的着力点。本文利用我国2017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内在关系,依据影响力系数的大小找出对其他行业拉动作用较大的作为近期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行业,并提出应基于行业的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刺激措施。

关键词:内需;投入产出;影响力系数;诱发系数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5(a)--03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状态,我国经济也备受打击,外需锐减,内需不振。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双驱动”的新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然而,到底该如何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重点和举措是什么?以上问题必须讨论清楚方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發挥政策的实效,本文拟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对此展开分析。

1 研究方法及指标解释

1.1 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将经济理论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法主要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模型包含两种具体模型形式,即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投入产出表是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产品按照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进行纵横交叉编制而成的数据资料库,借以反映产业之间相互消耗和相互提供产品的内在联系;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则是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采用线性方程组的数学形式来描述国民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方程组导出的不同系数来反映不同产业之间具体的技术经济联系。

利用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导出的影响力系数可以研究投入产出表中某产业数据的变化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即产业间的波及效应。波及效应分析中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称为影响力,影响力可以用列昂惕夫逆矩阵纵列系数的平均值来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阵中某一产业的纵列系数的平均值和全部产业纵列系数的平均值相比就可以得到该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该系数反映国民经济某一产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的产业,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因此,当需要提振经济时,如果从这些行业着手来扩大需求,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反之,则反是。

由于一国的产出水平是由最终需求所决定的,并不取决于中间产品的多少。因此,除了要分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之外,还应当分析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用以反映某项最终需求对各个产业部门诱导作用的大小程度,即某一项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某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越大,它的生产波及效果也就越大,当需要提振经济时,采用扩大此类最终需求的政策效果会比较好。

1.2 主要指标及解释

1.2.1 影响力程度及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

式(1)中fj为影响力系数,为列昂惕夫逆系数矩阵的第j列之和,表示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的完全需要量,用以反映该产业的影响力程度,分母为列昂惕夫逆系数矩阵的各列之和的平均值。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影响力水平在全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之上;反之,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影响力水平在全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之下。

1.2.2 生产诱发额和诱发系数的计算公式

生产诱发额是指某个产业部门某项产品的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其计算可以根据方程X=(I-A)-1Y进行,即用列昂惕夫逆矩阵乘以某项最终需求列向量,即可得到由该种最终需求项目所诱发的各产业产值额。

生产诱发系数是指某一项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产业部门的生产额。计算方法是用某产业的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相应的该最终需求项目合计数所得到的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λij为第i产业第j种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Qij为第j项最终需求所诱发的第i产业的产值额,即向量(I-A)-1Y中第i个元素;表示各产业第j种最终需求总额。

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产业关联的波及程度分析

本文采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对上述指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行业有19个,如表1所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中只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1.024)大于1,其他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小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此结果意味着表1所列的19个行业的产业关联的波及效应较大,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能够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受到疫情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加大对这些行业的需求刺激力度,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将会起到较好的成效。

2.2 各项最终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程度

生成诱发系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最终使用对生产的波及影响是由哪类需求诱发的,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需求刺激措施,因此其是对影响力系数的重要补充。根据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2017年各项最终需求中,投资诱发程度较高,每增加1元全社会投资,将带动3.075元总产出,全社会每增加1元的消费需求,将带动2.389元的总产出。

从消费支出的生产诱发系数来看,居前10位的行业有食品和烟草行业、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业、化学产品行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租赁及商务服务业。以上行业可称之为“消费依赖型”产业,由于这些行业的消费需求诱发额较大,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时,对这些部门应该采取以扩大消费需求为主的措施。

从投资需求对各行业生产诱发系数来看,居于前10位的行业是建筑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化学品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电器机械和器材业,以上行业可称之为“投资依赖型”产业,由于这些行业的投资诱发系数较大,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采取扩大投资的措施效果会较好。

3 结论及建议

3.1 扩大内需的重点应首先选择产业波及效应较大的行业

从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序来看,现代信息及电子设备、电器机械和器材等19个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在42个部门的前列,且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即这些行业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均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因此,在当前需要提振我国经济的情况下,应着力扩大这些行业的内需水平。

3.2 扩大内需的重点还要考虑最终需求的波及效应

单从影响力系数来看还不能决定刺激经济的最终取向,因为影响力系数只确定了刺激经济的重点行业,对这些行业采取何种措施更为有效,还需要用生产诱发额和生产诱发系数来进一步揭示,因此,应将影响力系数和生产诱发系数结合起来进行取舍。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力系数较大、生产诱发系数也较大的行业主要有:现代信息及电子设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品生产行业、金属冶炼及压延行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而仪器仪表、金属制品及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木材加工品和家具业,无论是消费诱发系数还是投资诱发系数均不高,因此,从短期来看,不应对这些行业采取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措施,而应将刺激内需的措施放在其他16个行业上。

3.3 扩大内需的政策应当依据产业的最终需求特征而定

在影响力系数较大的各行业中,各项最终需求对其拉动作用各有不同,如表3所示。其中,主要靠消费拉动的有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食品和烟草等行业,因此,对这些行业应采取以刺激消费为主的政策措施;主要靠投资拉动的有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建筑、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对这些行业应以加大投资力度为主;而现代信息及电子设备业、化学品行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都很大,因此,应双管齐下,可同时采取扩大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措施。总之,应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特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我国启动“内循环”发展战略,着力点在于扩大内需,方向在于扩大产业关联指标中影响力系数较大行业的需求,采取的措施则根据这些影响力系数较大的行业的需求特征进行。对于消费需求拉动特征较明显的行业采用刺激消费的举措,对于投资需求拉动特征较明显的行业则采取鼓励投资的举措,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政策的实效。

参考文献

杨公仆,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財经大学出版社,2005.

王岳平,葛岳静.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J].管理世界,2007(02).

刘小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内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需拉动效应研究
广西能源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应用分析
投入产出技术直接消耗量与完全消耗量关系的经济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