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及英译探析

2021-07-11 11:17王先州孙蓉鑫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英译

王先州 孙蓉鑫

摘要:网络流行语日新月异,与社会的发展以及认知机制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选取了包括汉语词(组)“爷青回”“有内味了”和“真香”,以及英汉语码混用词(组)“duck不必”“u1s1”和“妙book言”等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阐述其产生过程,并试图找到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原语特点、最大限度保留原语内涵的翻译。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网络流行语;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4-0013-03

0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海量的信息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对一些稍长文章或新闻选择“太长不看”,一些长视频的评论区往往会有“课代表”总结内容,在对一些事件加以评论时,也会尽量采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或者立场等。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它们或者形成于热点事件或话题,或脱胎于网络交流符号,是时代的镜像和具象化的社会心理。

祁伟[1]认为流行语是在某个时期内在某个地域间频繁亮相于媒体并且广为流传的词语或句子。随着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数以亿计的网民推动着网络用语的不断更迭。网络流行语以其语言经济性—简略词汇承载大量的信息—受到网友们的推崇,甚至“出圈”,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

本文选取了构词形式多样且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译分析,比如新兴的名词“真香”以及英汉语码混用的“duck不必”和“u1s1”。这些词(组)以极简短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语言内涵,是语言经济学在网络时代的具体化,体现着当代网民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巨大创造力。

1 语言經济学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信息经济学”开拓者Jacob Marschak提出同名概念[2]。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具有一定经济特性,如成本

(cost)、价值(value)、收益(benefit)、效用(utility)等。

直观上看,语言经济学属于语言学、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虽然语言学、经济学在各自领域均有漫长发展历程,但两者结合状态下的语言经济学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甚至谈不上完整的逻辑体系与理论架构。在具体研究中,语言学的经济思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F.de Saussure为代表的语言价值论,二是体现省力原则的有效选择论[3]。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及其翻译。

2 语言经济学指导下的网络流行语及其翻译

2.1网络流行语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索绪尔明确指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Saussure,1995:116)[4],价值比含义(sense)、意指(signification)、功能(function)、用法(employment)和概念(idea)等任何一个术语都更能表现语言事实的本质[5]。而词的价值又来自于在语言系统中与之对立的其他词。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是“粮票”“大哥大”等和时代特色密切相关的词语。而当下流行的则是“爷青回”“真香”“华为”等备受青少年追捧的热词。在同一个语言系统中,“大哥大”和“华为”明显是互相对立的状态,也正因为二者的差异,才成为了某个特定时期的流行语,发挥了语言反应现实的作用。根据索绪尔的历时规律,历时事实作为孤立存在的个体,受到特定时代的影响,不具有一般规律。热词恰恰就是语言历时规律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本文的研究仅仅立足于历时层面。而是从历时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共时角度进行解读。就此,本文选取了2020年三大热词“爷青回”“有那味了”“真香” 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阐述。

2.1.1爷青回

此前,知名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弹幕网发布了2020年度十大弹幕,“爷青回”在一年的时间内以弹幕的形式被发送了540万余次,居于榜首。“弹幕”作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词汇,其意为在线观看视频时,可以发送到屏幕里的评论性词句。由于屏幕尺寸和显示时常的限制,弹幕多为概括性强的词语,且与视频内容紧密结合。作为一种新的交互方式,弹幕具备传统的评论所不具备的交互性,能够营造出一种“围观”的全新体验,同时满足了用户的自我认同需要和自我表现需要。

根据B站(哔哩哔哩网站简称)解释,“爷青回”是“爷的青春回来了”的缩写,通常用于当某一段视频或电视节目勾起怀旧之情或唤起人们的青春回忆时。例如,在B站弹幕网上线了推出于2006年的《虹猫蓝兔七侠传》这一动漫后,该片第一集的第一分钟内弹幕几乎全部是颜色各异的“爷青回”,字里行间满溢着网友们对童年的记忆再次涌现于脑海的欢欣。

“爷青回”三个字表达出网友们的丰富感受,是符合弹幕在语言方面的经济性原则的。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接收的途径更为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文化生活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匮乏,自然也就会出现怀旧情结。在翻译时如若将该词还原为缩略前的句子——My youth is making a comeback——就不适合作为弹幕类短评,本文认为可以将其简略为My youth came back或Youth came back。

2.1.2有内味了

人们在口语中习惯将“那,那个”改为“内,内个”。“有内味了”实际上就是某物具有了某种感觉或者味道,多用于表达某一事物符合了说话人的某种期待,或者是某一事物在某种程度上重现了某一个经典事物或者经典场景,现多表示夸赞,但更多是一种笼统的夸赞。即不明确说明说话者到底感觉到什么,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一个模仿很到位、一个场景很经典,就会被夸“有内味了”;反之就会得到“没内味”的评论。

那么怎么才能翻译出这个词的“内味”呢?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有内味了”实际上就是夸奖之意。在翻译时应该跳出源语的束缚,从语义入手直击内涵。基于此,“awesome”“excellent”“fantastic”等表示惊叹的夸奖的词都能够翻译出“有内味了”的“内味”。

2.1.3真香

在以往的语境中,“真香”作为形容词往往与美食紧密相连。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主角初到农村就大放豪言说“就算饿死也不会吃这里的一点东西”。但后来饿极,吃了一口自己做的炒饭,直呼“真香!”随后成为一个现象级语言符号,被广大网友用来评论先拒绝后又接受的行为,也会表示这样的结果是自己事先就能够预料到的。据B站弹幕网统计,该词在2018年被发送了数十万次,位列年度十大弹幕榜单。“真香”之所以能流行,就是因为它在多个语境都可以用真香来表达“不理睬—接受—喜爱”这一心理过程,简单明了。

作为流行语精简的代表,“真香”几乎已经完全褪去了起初作为形容词的意味,更多的是被用来表示某行为或某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韦氏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定义为“used to say to someone that one was right about something especially when that person disagreed”的“I told you (so)”是切合“真香”的含义的。

2.2最省力原则

Zipf(美国语言学家齐夫)于1935年就提出了著名的最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当一个人面临熟悉的信息时,不会再将其完整的表达出来。而是把全部的功力(work)最小化来进行表达。这个最小化的方式可以是省略,可以是缩写,又或许是其他表现方式,总之要比完整表达更简洁。因此,如果要用言辞表达m个不同意义,这个词语就会有m个不同意义。因为通过使用一个独词词汇,说话人将会省却精力[6],但在省却精力的同时又不影响信息的传递。即形式发生了变化,信息量不变。类似于“duck不必”“u1s1”“妙book言”等流行语,都是用最简单最直观的语码表达最丰富的意义。但这类词流行的前提是各个部分的特点都为大众所了解。比如“duck”的读音,“大可不必”这个成语,都必须是为人熟知的信息。

2.2.1 duck不必

“duck不必”是典型英汉语码混用,它由英文谐音加汉语组成了中文成语,类似的还有半tour废、一π胡言、贪生pass、笑swallow、poor不得已、妙book言等。这些网络流行词选用一个英文词汇来替换一个汉语成语中的某些部分,力求在发音上相同或相近,以及在表达上的更进一步。以“duck不必”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够迅速抓住广大网友的心,不仅在于其趣味性,更在于其能够表达出使用者的情绪。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大可不必”的意思是完全的没有必要。如果据此翻译为“totally unnecessary”就略显乏力,不能表达出说话者使用“duck不必”时,对所评论行为或人基于事实层面的不认可和不赞同。在英剧和美剧中经常会有这样一句台词:save your breath,常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人物或者某一行为的不屑和不屑的态度,例如《绝望主妇》第八季中有一句台词:Save your breath, Gaby. It's not gonna happen。《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save your breath”的定义是:used to tell somebody that it is not worth wasting time and effort saying something because it will not change anything。

综上所述,“save your breath”可谓是一个能够比较恰当的表达出“duck不必”一词不屑意味的英语词组。

2.2.2 u1s1

“u1s1”脱胎于汉语成语“有一说一”,意思是根据事实有什么说什么,约等于“讲道理”。作为比较典型的英汉语码混用词组,“u1s1”但比“duck不必”更加简略,不仅使用阿拉伯数字的“1”取代汉语的“一”,并且仅用一个英文字母“s”代替“说”,甚至是使用英语字母“u”替换与之发音相同的汉字“有”,可谓省力原则的典范。

“u1s1”通常被用来引出说话人实事求是的评论或态度,起到一个强调的作用。在英语中,单词“honestly”和词组“to be honest”正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哈利在放假在家的时候失手对姑妈施了魔法。按照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规定,在学校之外的地方使用了魔法的学生就会被开除。虽然哈利在家使用了魔法的事情被学校知道了,但他并没有被开除。对此,罗恩说“Honestly, I'm amazed Harry wasn't expelled.”在对这句话中的“honestly”进行翻译时就可以使用本文讨论的“u1s1”。

2.2.3妙book言

“妙book言”脱胎于汉语成语“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出自明代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P379),意为形容一个事物或其他对象好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和形容。英文中也有相似功能的单词,例如fantastic。

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中检索fantastic,结果(如表1)显示其词频为23687(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coca/(2020年12月11日)),同时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在所有类别(SECTION)中,博客(BLOG)類、网页(WEB)类、影视(TV/M)类、口语(SPOK)类等类型的文本中所占的词频比重最大,具有网络流行语所需的传播媒介。

“妙book言”使用英语单词“book”取代“不可”二字,将原词宽泛的形容范围缩小到对书籍的赞叹,省去了额外引出书籍的词语,符合语言经济学的原则。在翻译时如果仅仅是使用上述两个用了至少三个单词的词组,就违反了经济原则,无法做到“一言以译之”。那是否可以借鉴“妙book言”的构词形式,将“fantastic”中的“tic”(音节“/tik/”)替换为“book”(音节为“/buk/”),得到一个新的词“fantasbook”。该词不仅极大地保留了“fantastic”的音节,更与“妙book言”在缩小形容范围到具体的书籍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 结语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大范围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网络生活和网络语言,甚至发展成为一个时尚风向标。网络流行语以其简短快捷,同时内涵丰富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想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高效。时代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给网络流行语带来了活力,也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也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浅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缘起、结构、内涵,以及能够在意义上对应的恰当翻译,达到网络流行语简短但内涵丰富的特点。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将多种因素考虑在内,包括信息的准确传递、新时代中国互联网的文化特色,以及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只有多方考虑,才能恰当地翻译出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J].语言与翻译,2002 (3):18-22.

[2]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4):43-48.

[3]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94.

[4]Saussure,F.de.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Edition critique préparée par Tullio de Mauro[M].Paris:Payot& Rivages,1995.

[5]Saussure,F.de.crit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M].Paris: Gallimard,2002.

[6]George Kingsley Zipf.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M].Cambridge:Addison-Wesley,1949.

(责编:王锦)

作者简介:王先州(1997—),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翻译理论。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英译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