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红色经典作品教学方法浅析

2021-07-11 11:03樊铭武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课文语文

樊铭武

关键词:语文  红色经典  课文  教学

所谓红色经典作品,是指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及描写伟人的高贵品德,讴歌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和历史烙印,其思想性、价值性又具有时代不可逾越的高度。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选编的红色经典篇目,是既适合儿童学习、阅读、又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革命历史题材和爱国主义作品,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部编版新教材选編的四十多篇反映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基本历程,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据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我们以语文教学及现行教材为研究载体,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经典课文的具体教法。

一、教学中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归纳寻找历史与课堂的连接点

教学红色经典课文,要求师生应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寻找历史与课文的联系。例如,教学《清贫》这节课时,要让学生广泛收集关于方志敏烈士的历史资料,了解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可以引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书记在大会上重温了方志敏同志英勇就义前的豪迈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提出“学习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清贫,教师还可以引入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经典故事“带着金条去讨饭”的刘启耀”,担任江西省苏维埃主席的刘启耀。在红军长征后 ,率部坚持游击斗争,突围中他负伤与组织失散,讨米度日,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他们的清贫,都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信仰,这对学生理解经典课文具有重要意义。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要搜集毛岸英和抗美援朝的资料;学习《一夜的工作》,可以让学生读《十里长街送总理》《一件补丁》等作品;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应让学生多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搜集相关资料并不难,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与历史文化的连接点,在教学过程中寻找适当的时机引入收集到的资料。例如,老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让学生理解“大举进犯”这个词语时,引入了《党史博采》1995年第12期《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的是规模空前大扫荡,通过历史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迅速进入文章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五位英雄的壮举扫除了障碍。在教学五壮士牺牲这一片段时,老师播放了《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用声画将学生带入那个悲壮历史时刻,在渲染氣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写作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中关注语言运用,嫁接语言文字的生长点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中,任何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红色文化经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人都认为体会其思想性是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当然毋庸置疑。然而,从语文学科的范畴来讲,它又必须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统一。例如,课文《朱德的扁担》中,有描写战士们藏扁担、朱德找扁担的情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找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藏”和“找”两个关键字提问,学生通过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鲜活再现,从而感受到战士们对首长的关心和爱戴,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再如,老师在执教《一夜的工作》这节课时,应在多重对话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到总理认真审阅文件的部分内容时,应该紧扣“审阅”一词和相关句子展开教学。老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反复阅读相关语句,这样,会产生“一叹三咏”的良好效果。又抓住“思索”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写,再次在情境创设中展示学生的想法,通过以上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中以读促教,直击情感价值的制高点

红色经典,往往在生动感人的故事中蕴含着精神成长的重要使命。读《军魂》,可以感受刘伯承的铁血气概及其坚强意志;读《七律长征》,可以感受红军不畏艰险的豪迈;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感受周恩来年少时的踌躇满志……一部作品,就是一部史诗,就是革命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赞歌。教学此类文章,情感性是第一位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思想和灵魂注入文本,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例如,老师在执教《回自己的祖国去》时,可以设计了“找一找你是从哪里知道华罗庚要回国的”“你还读懂了什么”两个关键问题。教学中采用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朗读中体会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在教学《丰碑》时,教学中应把握“一条线”,就这篇文章而言,将军的情感变化是一条明线,最初,在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先是一愣,随后看到冻僵的老战士时,怒吼着要见军需处长,但当他得知牺牲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又由怒转为敬,把这条情感变化和线索展开研读,推敲词句,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军需处长的崇高品格带来的感动与震撼。老师在执教《王二小》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儿童剧《红樱》,剧情将带孩子们回到70年前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让他们看当时的儿童如何用自己柔弱的肩膀、青春的热血、年少的生命扛起了抗日战争的伟业,由此引领当代的儿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思考在和平的年代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课至尾声时,应该渲染气氛:王二小牺牲后,家乡的父老乡亲万分悲痛,再也见不到小英雄王二小,并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主义故事,从而升华爱国这一主题。

总之,教学中,老师只有充分挖掘红色经典课文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将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课文语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