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心出发 回归教育本质

2021-07-11 18:29王美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童心文本儿童

王美华

人们常说,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不过孩子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更加需要认真、细心的呵护。人之初,性本善。儿童作为人生的起点,拥有纯真,善良,美好等可贵品质(比如饱满的生命力、爱的奉献力、温暖的笑容和真挚的情感)。在《幸福的种子》、《爱弥儿》、《解放孩子的潜力》、《童年的秘密》等以儿童为本的作品中,看到了儿童的美好人性。因此,新课程改革应以人为本,以课堂为起点,把课堂当成教育改革的阵地,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儿童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行下,儿童自由、快乐、丰盈下茁壮成长。

一、以生为主体,还课堂于学生

(1)还课堂于学生——舒展“儿童灵性”。课堂是儿童的天地,他们在这里生根发芽,学习浩瀚无边的文化知识,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让儿童种下幸福的种子。从琼·拜比,周有关,丁声树等语言学家的伟大著作中,知道儿童是最好的语言专家,对于语言的学习有无限的潜力,有巨大的语文学习潜能。他们善于开口,属于模仿,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课堂上,与其说,老师在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讲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作用,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慢慢的喜欢上学习这个行为,这样才会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才能够在学习当中找到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能够让自己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下,减轻语文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在语文中开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探索,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叶圣陶说:“教师之位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孙双金说:“大胆地说,对与错都要表扬。”而教师常把一整堂课讲的满满的,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性,造成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不感兴趣等,无法真正的掌握知识点或者学完。因此,课堂大气,加强与学生互动,诱导学生思考,发表见解才能够解放“儿童的天性”,才会有足够的空间舒展“儿童灵性”。

(2)鼓励多元解读——绽放“儿童心灵”。纵观我们语文课堂枯燥无味遍地见,学生兴味索然便是。语文课堂中闭目塞听、童心泯灭、置若罔闻让课堂缺少了活跃的气氛,缺失了浓浓的学习氛围。陶行知指出:“我们发现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孙双金老师说,儿童在课堂上“小手常举,小脑常动,小口常开”。把课堂活跃下,和孩子进行互动,和孩子探讨知识,和孩子聊知识,把童心唤醒,把兴趣激发,把创造力打开,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想象,能够埋下幸福的种子,能够看到知识的魅力。在童心与童心的碰撞下,在语文的精神殿堂上进入一个浩瀚无边的知识世界里,去感受语文带来的知识盛宴。笔者在 “老师有白头发了怎么办说一说”的问题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尊重学生内心世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学生置身在自由,主动的情境里,对语文的丰富知识应用下,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罗列出了充满诗意,多姿多彩的答案。课堂上,热烈的气氛,浓浓的学术氛围,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语文成为了传授知识的纽带,成为了创新价值的体现。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与应用,成了心灵对话。

(3)让课堂其乐融融——横溢“儿童趣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有生命力的东西,便是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兴趣与渴望,它能够打开智慧之门,把课上的轻松,愉快,让学生喜欢,就能够让课堂生机勃勃,让学生如沐春风,兴趣盎然。把课上枯燥,无味,学生就昏昏欲睡,无动于衷。教师如果能够把课上的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加强和学生互动,在提起孩子的兴趣下,能让孩子徜徉其中。于永正老师的课童心未泯,溢满童趣,让课堂氛围满满,与孩子一起快乐中学习,打开了孩子对知识的求索,令儿童爱上学习,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二、以师为主导,走进学生童心

(1)以师为主导,用儿童视角解读文本。文本情感复杂,读者解读千人千面。在对文本进行详细解读的时候,必须要将孩子作为主体,从儿童的角度,儿童的本性,儿童的思维去想、去解读、走进、浸润实践于语文教学中。这样,就能够用童心依旧与孩子进行相处,进行教学,进行知识的传播。孩子会的,让他活学活用。不会的点波迷津,让孩子拨开云雾见青天,进入知识的新天新地里。

(2)以师为主导,让儿童视野超越文本。儿童语文知识的习得来源于文本来源于教师的解读,在以师为主导下,让儿童的视野超越文本,是语文教学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儿童更好的掌握浩瀚无边知识的方法。要让儿童在理解文本下,更好的把文本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要让儿童把文本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点进行衔接,更是透过文本看清事情的本质。让儿童的知识得到丰富、心灵得到滋润、想象力的激发,舒展生命的灵性。打破固有的条条款款,世俗的偏见,让知识成为人生方向的指明灯,照亮儿童的内心世界。

总而言之,我们的儿童教育、语文教育要以儿童文本,要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培养,要从童心未泯的心态,和儿童一起去学习知识,要从“发現儿童”的角度,让语文的实践能够真正的落实到位,而不是仅仅只是口头上的教育,应该加强“儿童本位”这种核心教育思想,对学习实践起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童心文本儿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