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1-07-11 18:29樊莉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

樊莉莉

智能素养与人文素养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的“营养品”。不仅如此,这两者之间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合则共荣、分则互损。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无论在知识与技能教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都是“教書育人”的原始启蒙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积极开展并有效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又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活力源泉。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简析人文素养基本内涵和语文可行性教学

所谓“人文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和内在气质,主要由“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和“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构成,后者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元素,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多向关系,并且较好地解决自身的理性问题、情感问题和意志问题,以逐步实现“德、智、情、体”各部分的和谐状态,努力培养并不断提升人的整体综合素养。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多元的“芸芸众美”,如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这是涵养并滋润学生人文教育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比如思想观念、生活思维、道德价值、风俗礼仪、文艺政治、军事发展和科技教育等,所有这些,蕴藏着人性修养、性格健全的巨大能量,都是开展学生人文教育活动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践

丰富多元的人文精神元素遍布于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人文素养教育也可贯穿于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任何环节。只要教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且持之以恒,就能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益。

(1)善于在名人故事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众所周知,语文基础教材中无一处不蕴藏着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形象以及他(她)们的先进事迹,其人其事中蕴含各种各样且催人奋进的人文精神元素,这已成为生生不息的优质民族基因。如果过于忽视或淡化这些“常规性东西”,既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资源浪费现象,又是一种令人遗憾的教育渎职行为。

比如,徐悲鸿刻苦学画、为国争光的励志情怀,谈迁不被厄运打垮、重写《国榷》的坚定信念,诺贝尔不忘初心、一心研制炸药的自我牺牲精神,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忠心报国的感人行为,詹天佑不计名利、敢为人先的杰出智慧和爱国力量,谭千秋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红军战士”的革命情怀……这些涵盖古今、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的人物和事迹,时刻闪烁着伟大人性的光辉力量。还有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中外名著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很强的传导性、感染力和影响力,都能在课程活动中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正能量作用。

(2)善于在传统诗词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洗礼和积淀而传承至今,凝炼了丰富多元的人性修养元素、思想情感元素、审美情趣元素、艺术交往元素、社会价值元素等,涵养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凡是编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都是教书育人的精品。

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育并启发人们要全面、客观而又公正地看待人和事,否则就会有失公允。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深刻地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这一社会生活道理。再如:陆游的《示儿》,以“绝笔(或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那“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强烈夙愿;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鲜明地提出了“奋发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向人们生动形象地透析了“新生事物极具生命力”的自然现象和哲理……这不都是人文教育的物质元素吗?

(3)善于在读写互动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鲁迅先生曾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这就是说,凡是成功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只是语言文字的优美元素,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作品中的思想元素以及“缀文者”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价值观能够感动并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观文者”。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生本化、人文化”指导思想,善于把“言(写作技巧)”和“心(人文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沿波讨源、披文入情”中赢得“1+1>2”的效果。

(4)善于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求新求趣”的性格特征,而且有利于为他们提供自主体验和情感实践的空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情趣,强化情感意志,铸造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行为能力。

以《黄鹤楼送别》为例,文中所描写的内容比较丰富,景色优美怡人,故事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在课文教学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以“练习朗读与对话”“体悟深情厚谊”为主要目标的课本剧表演活动。经过训练、表演与评比等一系列程序,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提高了学生乐于阅读的精神状态。

总之,“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大力强调“立德树人”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善于把“人文素养”与“智能素养”统筹兼顾起来,为培养全面健康型学生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