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战术的班主任

2021-07-11 19:14马向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种子教室心理

马向玲

又到了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前夕的一个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学校看班,我班学生菲面色着急,语气急促地对我说:“老师,我的手机丢了!”“咣”的一声,时光逆转回三年前的现在,也是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前的这个时候,中午12点多,我在外面吃饭,接到主管教学的张校长电话:“你们班一个学生手机丢了,正把其他学生堵教室搜查呢......”初中阶段三年一轮回,每年学校三令五申不允许学生往学校带手机,总有学生以身试法,丢了手机才想到找老师帮忙,作为班主任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说实话这种事很难处理,找到的可能性几乎是未知的。没想到今年又碰到这事了,不知道手机能不能像上次那样自己出现呢?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对策,我决定采用“心理战术”。

第一次:播下暗示的种子

我站在讲台上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要给大家说一件重要的事情。”看到所有学生都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看着我,我接着说:“根据学校规定和班级要求是不允许学生私自带手机到学校的,菲带了手机到学校,违反规定,对她提出批评。今天她说她的手机不见了(注意不是说丢了),大家说该不该帮她找?同意找的请举手?”放眼望去,善良的同学们大多举了手。我继续说:“她的手机不见了,我想可能是有同学想给她开个玩笑或玩个游戏,把手机“藏起来了”?或者有同学很喜欢她,爱屋及乌也喜欢她的手机,悄悄拿走了?现在她很着急,我们一起来帮她找找吧,老师希望谁找到了她的手机尽快还给她吧。”大家听完我的话,都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丢手机”事件瞬间转化成了乐于助人的“找手機”事件,接下来我打算静观其变。我悄悄地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心理暗示的种子。

第二次:暗示的种子在成长

下午我接到菲的爸爸的电话,他说他在学校门口,嫌我处理事情太轻,还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非要去教室里教育学生。我让自己冷静下来,把菲的爸爸请到办公室,根据我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告诉他:“孩子还小,宽容比严惩更有教育价值,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是让他认识错误并改正,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如果撕破脸,硬是把这个人揪出来,给他按一个“偷”的罪名,一来对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一生难以愈合的伤害,二来万一他做出鱼死网破的过激行为,后果你我都承担不了......”快放学的时候,我又来到教室,对学生说:“老师相信,这个手机很快会出现的,因为我们班学生有个善良的心,三年相处,我们班从没丢过东西,以前没有,以后呢?”同学们亮亮的眼睛看着我,异口同声地说:“以后也没有!”我在学生心中播下的心理暗示的种子在成长。

第三次:暗示的萌芽破土而出

两天过去了,还没有结果,我也在私底下了解着,但我知道事件的性质不同了。我更知道那个“错拿手机者”的心理也正在苦苦“挣扎”,看来要打个“强心针”了,我告诉大家:“同学们,你们现在年龄小,不知道这件事情对你有什么影响,一部手机不值多少钱,1000元?2000元?但是会给你一生的品质染上无法抹去的污点,这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有学生甚至说:“老师,咱们班同学不可能做这种事!”这又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我相信他的思想也在挣扎,一天一夜一定会想很多,这一次的语言重量相当于再一次督促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第一次,第二次是旁敲侧击,这次就是一剂猛药。根据三年前的经验,我感觉心理暗示的萌芽要马上破土而出了。

期中考试第一天,上午考试第一场刚结束,菲满面笑容,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找到了,在我抽屉里发现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又意料之中地对她笑笑。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三年前的手机是在讲桌抽屉里发现的。同样的丢手机事件,同样发生在初三期中考试前夕,同样的结果——手机失而复得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涉事的学生经历了识错?知错到改错的心路历程,我的教育目的也达到了,此次“心理战术”圆满成功!有时候老师给予犯错的学生适当的宽容,会触动学生心底最柔软?最善良的地方,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种子教室心理
不要在教室打闹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桃种子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可怜的种子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