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对票据风险的防范研究

2021-07-11 01:42罗健梅李婷媛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票据区块链

罗健梅 李婷媛

摘要:票据是交易中心常用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很多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近些年来,虽然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对票据市场的监管制度、加大对票据业务犯罪事件的打击力度,但是票据案件仍然频发。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高、可追溯、智能合约等特点,能有效防范票据业务中的各种风险,为票据业务的安全快速开展提供便捷途径。文章在票据业务风险繁多、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根据票据风险的类型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将票据与区块链技术结合起来,试图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票据业务难题。文章最后还对不同的票据相关主体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期望达到降低票据业务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区块链;票据;票据业务风险

一、票据

(一)票据的基本信息

我国《票据法》①中规定的“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票据是交易中经常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也是很多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票据市场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子市场,合理有效利用票据,在高效便捷支付结算、降低融资成本、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益处。同时票据市场在货币传导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纠纷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具有其它金融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票据风险

改革开放后,我国票据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十年,发展尤为迅猛。随着我国票据业务的发展,票据市场的监督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变大。虽然相关规则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各种票据风险问题仍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票据案件的发生。到底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还是纸票、电票本身漏洞很多让人有机可乘?

赵伟(2009)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有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票据业务内部管理等风险。胡雅惠(2018)指出票据业务风险有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并提出从银行系统内外部进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路和建议。票据业务风险的研究很多,总结下来,票据业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风险呢?吴玉虎(2013)认为票据风险的产生是银行自身和外部经济法律环境双方面的原因。徐枫、郭楠(2017)在相关论文中指出: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大、商业银行内部管控薄弱、商业银行规避金融风险、票据中介横行、互联网票据创新与监管失衡和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滞后且分割都是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票据风险呢?一直以来,为抑制相关风险的发生,监管部门发布了多个法律法规文件。同时一些学者也在不断研究解决票据业务风险问题的办法并提出了各种建议,比如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完善票据交易所的功能、建设票据一级市场交易平臺、建立票据风险信息平台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二、区块链

(一)区块链的基本信息

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将区块链技术描述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具体模式是通过产生新区块的过程获得建立数据存储加密权限,并不断蔓延生成新区块的动态框架体系。

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为分布式记账,数据库中的记录将会被发送给其他每个节点,是不存在数据中心的。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把数据库看成是一本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记账的账本,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就是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然后将他所记录的信息发送给系统里的其他人。

与此同时,区块采用哈希算法加密使区块链难以篡改,同时区块链技术还拥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安全性高、透明度高等优点。正是由于区块链的这些优点,各个行业或领域都在试图将区块链与现有产业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夺取市场份额。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分析

1. 去中心化。中心化是所有的节点围绕着一个中心作业,如果中心系统正在升级、发生故障或者被黑客入侵等,那么各个节点之间将无法取得有效联系,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去中心化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各个节点之间都是可以自由沟通联系的,不存在中心数据。每个节点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都需要进行独立记账并独立存储信息,即使是其中一个节点被破坏,其他节点仍然可以相互联系,维持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

2. 安全性高。区块链技术在达到去中心化作用的同时,非对称加密技术使去信任化得以实现,同时保障了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对称加密技术使用的是统一公用的秘钥。通俗来说,就是张三用秘钥A来对某信息加密,那么李四就需要用相匹配的秘钥来进行解锁。当一个人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时,如果每个合作伙伴都使用相同的秘钥的话,安全性会降低,因为只要知道一个合作伙伴的秘钥就能知道所有合作伙伴的秘钥,数据极易被盗取。在非对称加密中,有公钥和私钥两个秘钥,公钥是公开发送的,私钥由个人单独保管,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合作伙伴使用相同秘钥导致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还通过时间戳来提高安全性。时间戳是指在众多资料中加入辨识文字,如时间,每一个区块上的时间序列能使该区块被记录的时间精确到秒。信息被写入到区块中,当区块连接上区块链的时候,所记录的信息就会成为公开账本上的内容,会使得作为交易证明的信息无法更改同时还可以追本溯源,提高区块链的安全性。

3. 自动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可以实现交易的自动化。传统的纸质合约需要签约双方进行确认、磋商,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签订条约,这一过程是十分浪费资金时间成本的。而智能合约是通过区块链技术脚本的可编程功能来实现的,十分方便快捷,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在区块链中,整个交易过程都是由代码掌控的,各交易方的交易需求会以代码的形式呈现,将双方的交易需求也就是相对应的代码写入区块链程序后,合同会根据双方条件自行匹配,匹配成功后便会自动履行。

4. 开放性、透明度高。传统票据市场上的信息交流大多是单对单进行的,即使是群组之间进行交流,各方的信息仍然是不对等并且严重滞后的。同时传统票据市场上的相关票据信息查找和确认十分麻烦,给验票带来了极大困扰。区块链系统使用开源的程序、开放的规则,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需要使用私钥解密外,其余记录的信息完全可以查询,保证了信息的开放性与高透明度,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票据中信息不对称且时效性差的问题。

三、区块链与票据的融合

票据市场在实现高效支付、促进资金周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近十几年时间里,票据市场发展迅猛。国家高度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对票据市场进行规范,但仍然出现了众多震惊全国的票据案件。

2016年,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报纸换票据事件涉案金额达39.15亿元,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发生了虚假银行存款单事件涉案金额达9.69亿元。同年,龙江银行被冒名办理商业承兑汇票,天津银行上海分行在资金收付环节操作不当,7.86亿无法收回。从已公开的票据风险事件看,仅2016这一年的票据事件涉及的金额就超过了100亿元。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票据市场为什么会频繁发生如此多的风险事件?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措施呢?

(一)票据风险案件频发的原因

1. 票据中介盛行。直到现在,票据中介公司作为撮合市场经济交易主体进行票据交易的机构,是否涉嫌非法从事资金结算业务的争论仍没有准确的定论。在上面所举的案例中,票据中介都是票据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票据中介与银行员工勾结、一票多卖甚至伪造假票等,都会导致票据风险事件的爆发。以下朱佳金(2017)所构的两种票据中介模式。

从模式图1可以看出,票据中介处在企业和银行之间,阻碍了两者的正常交易,使交易过程变得繁琐、交易费用增加。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传递都需要通过中介,这就使中介极易利用自己的特殊位置扰乱市场,谋取私利,从而引发了很多票据风险问题。

2. 银行内部问题。票据案件中不乏出现银行员工的身影,他们利用职务的便利,偷换票据,伪造虚假银行存款单。同时,银行的内部控制监管存在严重缺陷,在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的案例中,原本保存在银行的票据被换成废纸没能及时被发现。银行的风险意识不够、风控水平低下。天津银行案件中,票据逆回购方在款项还没给完的情况下,就取走了票据,可以看出银行根本没有重视相关风险。

3. 票据市场信用风险大。信用风险指票据承兑人在票据到期时没有如约进行承兑而面临的风险,银行在进行票据业务时是经常面临信用风险的。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经营规模小,资金链条薄弱,一旦某一经营环节出现问题,公司就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周的情况,从而无法如约承兑,形成信用风险。

4. 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票据市场,票据交易信息不透明,很多信息難以查询。有些平台审核不严,会出现借款人一票多卖或是用虚假票据进行交易的事件,甚至有些平台为了自身利益,不遵守法律,联合其他企业或银行员工将投资人资金卷走,从而造成了众多票据风险问题。

(二)区块链与票据融合的作用

目前我国票据业务面临的市场环境极其严峻。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以及上述实例,可以把票据业务风险简要概括为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安全性高、自动化、透明开放等特点,与票据相结合,能有效解决上述四大票据业务风险,并促进票据市场的健康、高速发展。

1. 区块链与票据融合能有效降低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多发生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系统出现故障、内部程序不完善等情况下。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的票据风险事件就是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2016年1月22日,两名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的员工抓住银行内部程序不完善这个漏洞,将银行保险柜中的部分票据换成废报纸,导致了一起涉案金额达39.15亿元的票据风险案件。

把纸票替换成数字票据之后,票据就是虚拟的摸不着的,只能在区块链票据系统中查询,银行员工也无法偷梁换柱。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建立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节点都会独立记录和存储数据,共同维护系统。想要改变记录、存储的信息,就需要改变其中51%及以上节点中所记录的数据,这显然是很难办到的。区块链技术在达到去中心化作用的同时,非对称加密算法使去信任化得以实现,保障了票据的安全性。因此,票据跟区块链技术的结合,能很好地解决内部员工偷换票据、中心系统出现故障、黑客攻击等问题。

2. 区块链与票据融合能有效降低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指没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而造成的风险。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相关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但在现实中,虚假票据众多、纸票“一票多卖”、电票“打款背书不同步”的情况经常出现,严重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发展。2016年1月28日中信银行兰州分行事件就是一起合规风险案件。本案中,中信银行的员工和票据中介串通,利用伪造的银行存款单等文件办理承兑汇票业务,涉案金额高达9.69亿元。这些伪造的银行存款单等文件都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凭借这些文件去办理贴现,是严重违反了票据法规定的。

区块链技术拥有不可更改的时间戳,加盖时间戳的票据可以追根溯源、保证票据的唯一性。在区块链技术的非对称加密中,公钥是公开发送的,也就是说,在登录区块链票据系统之后,登陆者可以查询到众多交易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追根溯源。票据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后,系统中的信息不可篡改且透明度高,这很好地解决了票据业务中的虚假票据和“一票多卖”等问题。

3. 区块链与票据融合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大多跟市场利率、汇率和价格等因素相关,同时票据中介的参与也造成了严重的市场风险。区块链技术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使资金需求能更真实有效地由市场交易价格来反应,由此形成的真实的价格指数也有利于减少票据市场的风险。近年来,票据中介越来越深地涉入交易环节,捆绑银行的利益,赚取中间差价,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运作,给票据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优点,能大量减少票据中介的存在。

4. 区块链与票据融合能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叫违约风险,是指票据承兑人在票据持有到期时无法承兑而导致的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良好的信用评级制度和监管制度,能有效阻止违约事件发生。在区块链票据系统中,每次交易信息都会被加上辨识文字记录到区块上,区块链的这个作用,能保存好每一个交易记录并能对这些交易记录追根溯源。

在降低信用风险方面,非对称加密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公开的信息采用公钥进行加密,交易者可以通过公钥解密查询到相关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票据交易者的行为通过这些公开的信息在大家面前呈现,能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很好的约束作用。凭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优点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区块链票据系统能使监管方对交易者进行监管并对他们进行信用评定。

四、促进区块链票据发展的建议

随着票据市场近40年的发展,票据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元化。从1999年前的国有独资银行、大型企业到现在的各大中小银行、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个人,越来越多的主体在进行票据交易。本文针对目前票据风险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提出将区块链和票据相结合这个方法来解决票据风险问题。那么作为票据业务的参与者,他们又可以做哪些改变呢?以下是笔者针对各个不同主体提出的不同建议。

(一)票交所

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中,票据交易所主要是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张群辉(2019)认为随着区块链与票据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票交所的信息传递功能就需要被弱化。在区块链票据系统中,票交所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主要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线下核实,对重大交易进行监控,保证交易的安全。同时票交所还需要对区块链票据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升级,以保证系统能平稳运行。

(二)中央银行

央行应该主导并且各方应该积极协作建立区块链票据系统,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央行应对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做总体规划,制定科学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票据交易市场。同时,央行还应充分利用广大人民的智慧,在公共平台上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者积极参与到相关建设中来。加强与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各大金融机构的联系,组织相关学术研究,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为区块链票据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法律法规制定者与监管部门

法律法规制定者应该根据票据市场的变化,制定、颁布符合时宜的法规制度,为区块链票据的推广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我国现行《票据法》颁布于1996年,仅在2004年做出了一些细微的修改,多年前的《票据法》是针对传统票据而颁布的,对于区块链票据来说并不适用。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修改,使其更符合现在的票据市场。

在监管方面,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应构建票据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各部门共同合作,完善票据市场的监管规则,建设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为区块链票据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票据交易主体

银行、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票据交易参与者应该积极在区块链票据系统中进行注册并进行交易,减少甚至不通过票据中介进行交易。不通过中介进行交易,中间费用将会大量减少,并且交易流程也会减少,这能给票据交易者节约费用和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五、对区块链票据系统的展望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被誉为“具有破坏力的技术创新”。近几年来,已经有很多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区块链和票据的结合,虽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区块链技术是中国的一个发展机遇,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次机会,推动我国票据业务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和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就,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伟.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胡雅慧.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58-59.

[3]吴玉虎.从一个案例看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的风险[J].金融经济,2013(10):133-135.

[4]徐枫,郭楠.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成因及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17(08):48-52.

[5]肖小和.中国票据市场四十周年回顧与展望[J].金融与经济,2018(11):75-81.

[6]朱佳金.票据中介视角下的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管控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7(04):63-72.

[7]赵宸.区块链技术对我国票据业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7.

[8]张群辉.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的应用、风险与规制[J].北方金融,2019(06):24-28.

[9]黄维.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9(03):50-5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金融与创业金融研究中心课题“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融资及供应链金融的应用”(KJJR2019-005)。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票据区块链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