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乡:敲起致富“金蒜盘”

2021-07-11 08:43郭鹏陈腾飞
民生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金乡金乡县大蒜

郭鹏 陈腾飞

6月1日上午,院線电影《王杰》开机仪式在山东金乡县王杰纪念馆举行,英雄王杰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金乡县是其故乡。

金乡是鲁西南革命老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或生活的足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乡县努力走出了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福祉持续增强。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如今,被誉为大蒜之乡的金乡,通过大蒜产业,致富的“金蒜盘”正越打越响。

起步于贫困村

说起金乡的大蒜,就绕不过最先“将大蒜变猪肉”的崔口村。

端午节当天,记者走进山东金乡崔口村。

“现在很幸福,住的房子又大,环境还很好,和城里比起来更方便。”村民寻红芬一边吃着香甜的粽子,一边笑着告诉记者,“这房子都是村里给盖的,里面燃气、暖气、水、电齐全,屋外还有个院子,老年人喜欢种点菜、养养花都可以。这都是沾了大蒜的光。”

与眼前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崔口村,还是金乡县两个吃救济粮的村子之一。

1982年,时任崔口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允其将致富的路子寄托在价格高、效益好的大蒜上,决心带领大家大面积种植大蒜。

可是当时,崔口人饿怕了,村民们宁愿种麦子少收,也不愿冒险种大蒜。

韩允其说:“不换脑子就永远吃不上肉,种大蒜是咱们村摸索的致富新路子,作为党员,咱们应该给老少爷们儿带好头!”

于是,为了走出贫穷,村支部采用党员包户的形式,带领村民推广大蒜种植、跨省购买良种、建设大蒜市场、发展大蒜仓储和国际贸易,并采用“村企合一”的形式成立了企业。

刚刚从田间地头丰收的大蒜

就这样,在历届村支部的带领下,村里的大蒜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样,逐个破解了“大蒜没人种、种了没处卖、卖剩了没处存、种多了没竞争力”等诸多难题,先后完成了大蒜规模种植、收购、冷藏、加工、出口、研发……在大蒜串起的产业链上,崔口村村民发生了由农民到商人的角色转变。

现在,崔口村860余亩村域土地上,云集着110余家企业,全村80%家庭拥有冷藏加工企业,年冷藏大蒜能力近30万吨,固定资产6.5亿元,年工业总产值7.2亿元,年销售额逾20亿元,年出口量8万吨。

村集体有了钱,就给村民规划建设了“别墅”。村内配套的道路、墙面粉刷、绿化、修建管道等公共事务也全部由村集体投资,村民不需拿一分钱。

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免费入学,6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免费入住村敬老院。村里每年还会为村民购买银龄安康和治安保险。

从“小蒜头”到“大龙头”

随着崔口村大蒜产业越做越大,金乡县将崔口村致富的成功经验,迅速推广到整个县。

1989年,市场变化始料未及,大蒜跌到几分钱一斤仍卖不掉,金乡的路边、地头,到处都是蒜农倒掉的大蒜,全县蒜农损失上亿元。

然而,经过“悲惨的丰收”后,金乡大蒜种植面积不减反增。该县通过大力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科学种植技术,产量大大增加,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

金乡随即成为全国大蒜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县。大蒜不仅没有滞销,反而被抢购一空。这归功于金乡大蒜的品牌效应。

1993年,金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金乡大蒜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推介金乡大蒜。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推销一个县的农副产品,这是头一次。经此一推广,世界各地的商贩慕名而来。金乡顺势建设了商品蒜基地和大蒜交易市场,并出台服务、费用、交通、安全等方面优惠政策。金乡大蒜从此名声大噪。

1996年,金乡县被评为“中国大蒜之乡”。2001年举办了首届大蒜节。此后,金乡大蒜节每年都以大蒜论坛、大蒜博览会、大蒜研讨会等多样化的形式召开,一直延续至今。

“金乡有机大蒜”连续9年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金乡还开通了运行济宁内陆港,建成全国首个服务县域经济国检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全国首条全集装箱出口冷链班列—“金乡大蒜号”驶入国际轨道,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如今,金乡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五大中心。金乡因此赢得了“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形成了金乡大蒜“买全国、卖世界”的地位。

截至目前,“金乡大蒜”品牌价值达218.19亿元,多年保持全国县级单一农产品出口创汇第一县。2020年,该县成功举办国际大蒜产业博览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的成绩通过首批认定。

金乡已经把“小蒜头”培植成县域经济起飞的“大龙头”,蝶变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从蒜贱伤农到“价格险”兜底

眼下,正值新蒜上市季,大蒜价格是蒜农最关心的事情。

“蒜你狠”“蒜你贱”“蒜你能”“蒜你完”等带有调侃性的词语时常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这也侧面反映了金乡大蒜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一方面大蒜价高时,新蒜农盲目跟风种植,导致当年大蒜种植面积大,但预期收益并不高;另一方面,大蒜价低时,蒜农基本收不回成本,种植积极性下降,蒜贱伤农现象凸显。同时,部分经销商囤蒜炒蒜,大蒜价格更如坐过山车,波动剧烈。而金乡的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却让这里的蒜农吃了“定心丸”。

“因为我们每年都购买大蒜保险,无论价格跌多惨,保险公司会根据标准给咱补齐,赔不了。”蒜农韩世忠气定神闲地告诉记者。

金乡蒜农凭土地确权证登记的大蒜种植面积进行投保。保险期间大蒜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对跌幅部分进行相应赔付,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发生赔付。保费由投保农户自行承担40%,各级政府补贴60%。

“蒜农通过参保,以少量的保险费用支出,把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转移和分摊了出去。”金乡县发展改革局的负责同志介绍说。

据了解,金乡县率先在山东省开展大蒜目标价格保险工作,几年来全县累计投保大蒜和蒜薹目标价格保险242万亩,累计赔付农户4.9亿元。其中,2021年,金乡县大蒜保险目标价格为1.73元/斤(地头销售价),全县计划承保亩数为60万亩,保险金额为1800元/亩,总保费为126元/亩,投保农户自行承担50.4元,各级政府承担75.6元。

大蒜目标价格保险的实施,降低了大蒜产业的风险,从而吸引更多生产要素投入其中,对于巩固提升金乡大蒜产业竞争力、推动大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要“助推器”作用,保障了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大蒜产业支撑带动乡村振兴的主导地位。

从围着地头转到围着企业转

大蒜是老百姓菜篮子里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很多菜品的制作离不开大蒜,有的菜甚至将大蒜作为主角。

但是,一头普通的大蒜,市场价也就两块钱。然而,在金乡,一头大蒜经过特殊的发酵工艺,就能成为一种具备保健功能的黑蒜,在国际市场上一头可卖到50多元钱。一个从白变黑的过程,附加值就增长几十倍,大蒜头摇身一变成了“金疙瘩”。

在金乡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乡致力于发展大蒜精深加工,推动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转变。

目前,该食品产业园年加工能力达120万吨,已成为全国体量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加工门类最全的大蒜精深加工专业园区。

为支撑大蒜产业健康发展,金乡县加强科技研发。目前,全县拥有院士工作站两家、博士工作站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一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引进各类专家30位,实施蒜片加工废水资源化再利用等科研项目31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有效提升了产业园科技装备水平。

研制開发出黑蒜制品、大蒜多糖、硒蒜胶囊等40余种深加工产品,实现了大蒜从调味品到食品、保健品、医药品的全产业链生产,进一步拉长了大蒜产业链条,提升了大蒜附加值。

6月下旬,在金乡大蒜国际交易中心,收购商雇佣的农民工在挑选大蒜装袋。在大蒜交易旺季,吸引了众多农民工前来“淘金”,其收入每天可达200到300元不等。在老百姓的眼里,金乡没有“农闲”时节,一年四季在各个大蒜企业打工的农民工热情不减。

山东鑫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晓彬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在农忙时种蒜,农闲时变身工人,参与加工、销售等其他产业环节,享受多重收益。”

随着大蒜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用工为当地蒜农解决就业提供了保障。过去,百姓种完大蒜后,都会到外市外省打工。如今,蒜农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

金乡经济因蒜而强,人民因蒜而富。

金乡大蒜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分工高度细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各司其职,在享受聚集效应带来的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相关配套和服务,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一些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让产业集群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拉动地区经济实现“台阶式”提升,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金乡金乡县大蒜
金乡县大蒜田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初探
当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金乡县农业托管服务实践为例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浅谈金乡大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海有多大
大蒜养生法
金乡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山东金乡大蒜价格波动形势及价格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