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渴望完美 但不要被焦虑赶着前行

2021-07-12 02:08许红身心疾病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
自我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想化完美主义主义者

文·许红(身心疾病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

我们都渴望完美,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年轻人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更高的要求,这和逐渐增加的社交压力有关。有研究发现,患厌食症、暴食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的人,其追求“完美主义”的程度高于其他人,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也更有可能患心理疾病。

在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完美主义者”追求十全十美,希望行为结果都完美,他们对自己或他人有着过高的期待。这种过高的标准与人在幼年时期心中“理想化”的“完美型父母”有关。在幼年时期,孩子认为父母“无所不能”,什么都可以做到,但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心理的发育,孩子们发现父母并不是“神”,自己也不是“世界的中心”。这是一个艰难的“去理想化”的过程,但这种“挫折”可以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现实,慢慢接受世间的“缺陷”。

除了“理想化”,“完美主义”的另一个成因是对“不够好”的执念。从婴儿时期开始,人们不断接受父母和外界环境的要求和评价,这些生命早期的评价和养育,促进了“自恋”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带来了被评价、被比较的焦虑。“不够好”意味着有可能不被喜欢,意味着有一定的危险。不论有多成功,都不能充分自我肯定,总是陷入一轮又一轮的焦虑中;只有达成极其严苛的标准,才算成功,才能接受自己。他们往往内心中充满了冲突,一方面渴望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求活出自我。于是就陷在这样的冲突中,无法着手做事。

每个来到这世上的人,都会在身体、智力、家庭教育、自我能力,或后天环境等方面有不完美。但总有些家长不论孩子取得多好的成绩,都觉得“不够好”,孩子们也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怎么个好法,达到什么程度,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警惕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完美的母亲”“完美的孩子”是可怕的,“足够好的母亲”才更值得追求。这一类型的母亲一定是可以犯错的,而不是绝对完美。孩子可以敢爱敢恨,

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宽容地接受自己的不足。

所以,“完美主义者们”,请在生活中多“爱”自己一些、对自己宽容一些,不必活得太过辛苦。如果你的“完美主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生活,那么无须改变;但如果它让你裹足不前,达不到某个标准就不断自责的话,你就需要做出改变了,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和节奏,不要被焦虑追赶着前行。

猜你喜欢
理想化完美主义主义者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后悔倾向的关系研究
完美是个坑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