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智库团队建设

2021-07-12 03:12甘琳李刚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团队建设智库人才培养

甘琳 李刚

摘要:[目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项目学习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旨在将其运用于智库团队建设模式中。[方法/过程]本研究主要建立在对新型智库团队建设的相关论述,以及PBL的定义、基本流程和国内外相关研究之上。PBL模式可与智库团队建设紧密结合,其基本流程与智库研究基本流程相对应、人才培养目标与智库人才素质相匹配、师生互动模式与智库团队协作模式相契合。[结果/结论]通过PBL模式开展智库团队建设有利于细化流程、规范管理,加强智库成员之间的协作,实现人才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基于项目学习模式(PBL)    智库   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

分类号:G40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1.03.04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智库团队建设*

■ 甘琳 李刚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46

1  引言

自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伊始,人才队伍就是智库建设重点。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加强智库专家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保密纪律意识,积极主动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聪明才智”。2017年5月16日,由民政部、中宣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研究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招聘、使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政治可靠、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研究专家队伍,以及具备现代社会组织和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可见,加强团队建设是新型智库营运和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

国内智库团队组建主要以研究院(所、中心)为基本单位,例如:高校智库主要以其挂靠学院为研究平台,少有跨学科、跨学院的交叉合作;社科院智库项目团队主要由研究中心或研究所的人员构成。团队组建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动态性,这将影响智库创造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品牌。为强化智库团队建设,培养智库人才多方面能力,本文运用基于项目学习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阐述智库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出发为智库团队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2  我国智库团队建设研究现状

目前,虽然国内几乎没有专门就智库团队建设展开研究的文献,但是大部分学者在论述智库体制机制与营运管理时都会谈及团队建设。在智库团队人才配置方面,李刚提出智库团队是决定智库核心研究能力提升和长远发展的关键,优秀的智库是学术领军人物和智库团队的组合[1]。王文涛和刘燕华强调,智库团队建设要保证研究队伍的专业多样化、研究人员搭配的合理性,并选拔博中有专、专博相济的复合型人才[2]。裴蕾和周立群针对高校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提出,要配置全职研究员队伍(研究员+咨询顾问+研究助理)和全职运营队伍(行政+传播+技术)相结合的团队建设[3]。王驰和孙晓凤从知识动员视角出发,强调了科学配置高校智库研究团队的重要性,团队建设既要考量研究,更要考虑学者个人在沟通学术研究与显示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4]。杨锴和周岩利用凯利方格技术,提出引智创新型智库团队成员配置标准,组建以“智库领军人才+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其他智库人员(全职或兼任)+社会人员(全职或兼任)+政府人员(兼任)”等为主体的引智创新型高校智库团队,吸引和整合外部优势资源,高校智库发展多主体、跨层次、跨部门之间的合作,重视“群众路线”,团结广大“外部智力人才”[5]。在智库团队建设发展方面,黄荔梅提出,智库要进行团队梯队建设,以便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大对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有实力争取话语权的中青年学术英才[6]。刘志斌认为,在“引智”和“培智”的基础上,“借智”是巩固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即借助媒体与社会各方面关系较好的人脉优势,建立丰富的专家资源库[7]。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智库团队主要由3部分构成(见图1):一是智库的首席专家、明星型专家和领军人物等;二是研究团队(全职或兼职研究员+咨询顾问+研究助理);三是营运团队(全职行政人员+全职传播人员+全职技术人员)。将智库首席专家、明星型专家和领军人物等单列是为了凸显他们的独特作用,这些高端人才是智库的人格化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他们的研究水平、宣传能力、人格魅力等都将对树立智库声誉产生重要影响。

图1  我国新型智库团队构成

Figure 1  Composition of new think tank team in China

3  基于項目学习模式(PBL)概述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PBL)的发展历史悠久。16世纪晚期,该模式在意大利兴起,主要用于建筑和工程教育活动;20世纪初该模式在美国获得关注并蓬勃发展[8]。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则强调采用“做中学”的方式教育学生,即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制作作品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即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9]。

3.1  PBL的定义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中“项目”是指以制作产品并将产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有效利用多种资源,在特定时间段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任务[10-11]。因此,PBL是指提供给学生高复杂性、高真实性的项目,让学生通过项目实施来寻找问题、规划行动方案、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完成研究过程,并最终呈现产品的学习方式。PBL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见图2)。基于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源自现实生活与真实情境中具有复杂性、非预测性、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研究方法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的探究行动;PBL的运用情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既包括由物质实体构成的现实环境,也包括利用计算机网络搭建的虚拟环境[12]。

3.2  PBL的基本流程

PBL的基本流程或操作程序分为以下6个主要步骤: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产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13](见图3)。

在选定项目时,教学者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项目所需知识、项目完成难易程度、项目是否易于评价等,二是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为使两方面的信息相匹配,项目应由学习者自行选定,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者负责在此环节提供指导而不是主导。

在制定計划时,教学者应与学习者一同安排总体规划,做出一个覆盖项目全过程的时间流程表。

在活动探究阶段,学习者应完善知识框架并掌握相关技能。探究活动应围绕项目相关的假设问题开展,学习团队应通过任务分配完成知识学习和分享、信息收集、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假设验证等工作,得出问题解决的方案或结果。

在产品制作环节,学习团队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描述,通过恰当方式展示研究成果,用产品展现团队成员在项目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成果交流是指学习团队通过多种分享方式展现产品价值,与项目相关方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活动评价是PBL基本流程的最后一环。评价工作要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项目选题、学习者的表现、时间安排、产品质量、成果展示等各个方面。评价结果将影响团队下一次在选定项目时对相关因素的考虑。

3.3  国内外关于PBL的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检索,以篇名包括“PBL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项目学习”为检索入口,发现截至2020年11月28日,国内关于PBL教学的相关文献共227篇,范围包括基础医学(89篇)、教育学(77篇)、临床医学(25篇)、语言(8篇)、兽医(7篇)、护理(6篇)、生物(3篇)等领域。国内学者对PBL的概念研究很少,2002年刘景福的硕士论文最早对PBL开展研究概述,包括PBL定义、蕴含的教育理念、基本要素、基本特征、优势、流程,以及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区别。有关PBL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实践的文献十分丰富,从小学课堂、中学教育到大学生和研究生培养,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郑鑫淼认为PBL可以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帮助教学者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最终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效率[14]。顾卫星和叶建敏以“中国地方文化英语教学”课程为例,探索了PBL在大学英语中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设置了课程教学保障、课程文化教学和课程文化体验等多方面措施,克服了课程中内容繁杂、知识点分散等难点,帮助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英语应用能力等[15]。李小涛和高海燕等人研究分析和对比了美国STEAM教育[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为核心的课程]和创客教育,探讨了项目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转变[16]。付浩采用实验研究法,以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115名学生为样本,分析了PBL对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带来的益处[17]。国内关于PBL定量研究的文献约为50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例如,刘程在研究PBL运用于STEM教学实践时,以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的STEM课程——设计义肢的开展情况为案例,分析了STEM课程的实质、发展过程、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模式和综合素质培养方式[18]。以评价PBL教学效果为主要内容的文献只有3篇,例如,李时华和刘啸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PBL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PBL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对学生笔试成绩的提高影响不大”的结论[19]。

由此可知,国内关于PBL的研究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概念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二是案例研究介绍多,案例评价研究少;三是研究PBL对学习者产生影响的文献多,研究PBL对学习团队产生效果的文献少。与国内相关研究不同,国外关于PBL的研究,一是侧重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对PBL教学效果的评价,例如,拉姆(Lam)等人研究了学校对教师坚持PBL教学的评价,分析了学校如何根据评价结果实施教师激励措施,提高教师教学的自主性[20];坎迪斯(Candice)等人以学习者对项目成果的阐述水平、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为标准,评价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和PBL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自我调节能力和自主性提升的差异[21];二是侧重于研究PBL对团队中群体异质性的影响,例如,李(Lee)等人探讨了高成就者在团队PBL中的行为和感知效果,研究表明这些成员尽管成就突出,但不代表他们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良好[22];丽贝卡(Rebecca)等人研究了异质能力分组对学生的影响,他们发现群体异质性不是学生学习效能的决定因素,相反,群体组建过程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一过程质量较高时,群体所有成员都将受益[23];三是侧重于研究异步学习或网络学习环境下的PBL教学效果,例如,乔伊斯(Joyce)等人分析了学生异步线上讨论参与学习和知识构建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为在线PBL教学提供了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建议[24];赫奥(Heo)等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学生参与PBL期间的在线互动,强调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共建、成员间联合行动是影响他们在线交互质量的关键因素,也影响PBL教学效果[25]。可见,PBL的运用不应局限在课堂或学校,它对组织管理、团队协作、人才培养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4  PBL与智库团队建设模式的结合点

4.1  PBL基本流程与智库研究基本流程相对应

PBL的基本流程是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产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这一套流程基本上与智库团队研究基本流程相对应。

智库研究流程遵循DIIS(收集信息—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data–information–intelligence–solution)理论。潘教峰等人基于DIIS理论归纳了“智库问题规模划分”的一般流程:定义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边界、确定研究人员、确定问题规模、选择研究方法[26]。定义研究问题,即利用专业概念表述问题,转化为研究人员可处理的问题;分析问题边界,即剖析问题结构,判断问题所涉及的学科和领域,把握问题内涵和外延;确定研究人员,即根据问题复杂性、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数量,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工作;确定问题规模,即根据问题涉及的学科数量和研究领域的交叉程度,确定问题规模大小;选择研究方法,即根据问题规模选择相应研究方法。实际上,这5个步骤与PBL流程的第一步有交叉之处,即选定项目。通过问题项目化,探讨项目研究的可行性和相关性,确定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充分考虑项目规模、问题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以确定研究团队成员和研究方法。

根据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智库研究项目确定之后会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研究工作。PBL的第三步“活动探究”对应智库研究工作的开展。机构分配人员组建项目研究小组,通过对研究员、咨询顾问和研究助理进行任务分配,团队成员一同完成项目,并将发现转化为研究报告、咨询报告、论文、专著等不同类型的产品,这对应着PBL的第四步“产品制作”。

经营现代智库的重要一环就是营运管理,智库营运团队负责为研究团队提供所需数据和技术,协助研究团队顺利开展研究工作,多渠道传播研究成果以提升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例如,举办成果发布会、专家咨询会、成果评议会等,围绕研究成果与业界专家开展深入交流,这一环节对应了PBL的“成果交流”环节。

智库重视对研究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却很少谈及对项目工作全流程评价。后者正是PBL最后一个环节“活动评价”关注的主要内容。从研究选题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团队人员的配备到研究活动的开展、成果传播活动的举办,所有环节都需要多种方式的评价,找到有待提升之处,才能帮助机构、团队和员工个人不断成长。

4.2  PBL人才培养目标与智库人才素质相匹配

我国新型智库人才必须具备至少以下4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基本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接受过严谨的学术训练,掌握了专业的研究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独到见解的思维能力,同时能从多学科多角度思考新情况和新问题[27];二是拥有从事智库工作相关的经验,主要是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政府部门、企业或社会组织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和信息获取渠道;三是协作组织和宣介表达能力,智库根据项目背景的复杂性组建研究团队,团队成员要组织研究活动的开展并相互协作,并有效地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大众等传播研究成果;四是政治素质和政治敏感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对智库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28]。

PBL模式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分工共同解决问题,学习隐含在项目中的科学知识,提升多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解決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新型智库人才需具备的4个方面素质不谋而合。

研究项目的应用性和学科性要求研究团队成员必须从实际问题入手,学习并融汇贯通多方面知识,从项目整体出发分析问题。PBL模式能提高团队成员的问题解决和综合分析能力;PBL模式鼓励团队成员互帮互助、分工协作、分享知识,持续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有利于提升智库人才沟通协作的能力;PBL模式让学习者围绕项目获得了不同的信息资源,他们就项目形成的看法也将产生差异,在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将逐渐塑造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通过PBL的成果交流和互动评价环节,学习者在成果宣传、项目评价、活动复盘等过程中积累一定的人脉资源、锻炼自身的宣介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4.3  PBL师生互动模式与智库团队协作模式相类似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往往会形成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难以真正实现。PBL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学生自助、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为中心,所有学习活动围绕项目展开,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兴趣激发者、学习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和自主学习的指导者[29]。教学者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

智库团队建设是打造以智库专家(往往是项目负责人)为中心的专家团队,建设人才梯队,分工合作,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在发挥各自所长的基础上形成高效率、专业化的人才效应[30]。在智库项目团队中,智库专家之于团队成员而言,承担了“教练”或“指导者”的角色。首先,智库专家负责组织、参与和指导成员就项目研究目标与内容、计划与分工、要点与难点等方面开展讨论,提高成员的项目参与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因智库专家拥有多年从事智库相关工作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正式或非正式的信息情报渠道,所以,他们能为项目成员提供各方面较为丰富的资源;最后,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专家可在调研方法、数据分析、知识解惑、文字撰写等方面提供恰当指导,对成员提交的成果给予反馈、提供评估。在此过程中,项目成员多方面能力将获得提升,同样,专家的科研任务得到了分担、管理能力有所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得到了保证。与PBL师生互动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智库团队完成项目不是基于兴趣而是任务,团队成员在任务驱动下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项目负责人不用承担兴趣激发者和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5  PBL应用于智库团队建设的具体过程

基于PBL的一般流程,智库团队建设模式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见图4):凝练项目,剖析问题;形成方案,组建团队;充分调研,相互协作;成果撰写,全面完善;成果发布,转化传播;项目复盘,绩效考核。

5.1  凝练项目,剖析问题

项目是智库团队组建、协作和建设的起点,也是PBL所有活动围绕的核心。在此环节,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5.1.1  问题的相关性    研究项目和咨询项目往往涉及到多领域问题。只有当问题与团队成员的知识背景、过往经历具有一定关联,成员们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知识拓展时,他们才能利用以往的知识积累和研究方法,学习问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完善项目所需的知识体系。

5.1.2  问题的真实性    只有当问题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紧密贴合时,项目才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智库项目的选定同样要以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大众需求为着眼点,这样才会使团队成员在项目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5.1.3  问题的结构性    智库专家要组织成员剖析项目所涵盖的复杂问题,将不明确的问题转化成为可分解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寻找多种解决路径和方法。在此过程中,智库专家要发挥指导作用,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其他研究人员关注项目的多个方面,为研究人员的讨论提供补充建议;其他研究人员要在本阶段开始之前,思考项目、收集信息、明确问题所在,以便与其他成员展开充分的讨论。

5.2  形成方案,组建团队

经过项目的凝练与问题的分解,项目负责人要形成项目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一般而言,项目方案主要包含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计成果、研究进度安排等具体内容。在应用PBL模式展开智库团队协作时,智库专家必须明确其能提供的各方面资源,包括知识资源、人脉资源、信息情报资源等,这些内容要显示在项目方案中,以便团队成员及时寻求其帮助和指导。

另外,项目方案还应含有任务分工,并据此选择合适的研究人员和营运人员组建成为项目团队。团队规模依项目规模而定,可根据项目后续开展情况增加成员。合适的研究人员是指其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和未来研究方向与项目相关的专业人才,他们负责信息的收集、汇聚和研判,研究成果的撰写、验证和最终生成;营运人员负责科辅工作;行政人员负责承担项目相关事务性工作;傳播人员负责研究成果的发布与宣传工作;技术人员负责为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备支持、数据采集与分析支持等。

研究团队的组建应该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智库专家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选择合适人员,同时,研究人员或营运人员也可根据能力提升的需要毛遂自荐。团队组建时要注意团队成员之间越熟悉越好。相互了解和理解能够在团队中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和开放交流。这意味着智库团队最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有助于提高成员的工作效率[31]。

智库研究人员一般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研究表明,学习能力较强者在PBL模式中往往会表现出主动行动、偏向以个人目标而不是以团队目标为导向、不重视保持团队关系的倾向。因此,智库专家要注意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避免团队中产生个人主义。

5.3  充分调研,相互协作

项目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就其中方方面面展开充分调研。若研究项目规模庞大,智库可设置多个小组承担项目任务;若研究项目规模较小,一个智库研究团队可将任务分配到研究员个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调研工作开展过程中或完成之后,任务小组之间或成员之间都应该共享信息。在协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解释一个情况、一个问题,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被协调,并共同提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32]。通过团队协作,项目成员不仅拥有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他们掌握的调研数据也实现了成倍增长,这有利于看清项目相关问题的全貌。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和信息使用环节,团队成员要反复校验数据的准确性,不断完善数据的全面性,提高项目循证的科学性。

在此过程中,智库团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团队成员开展项目活动、记录整个过程和展示研究成果等,实现同步和异步学习环境的建设,帮助成员开发创新能力,提高团队分享意识。

5.4  成果撰写,全面完善

智库研究成果类型丰富,包括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内参、论文、专著等。团队成员需要根据成果的不同受众确定成果的展现形式、内容要点和文字风格等。成果初步形成之后,团队成员应多次召集小组会议对成果进行反复修改,包括研究框架的调整、研究内容的完善、遣词造句的斟酌、关键数据的确认、格式排版的调整等。总之,智库研究成果一定要体现权威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5.5  成果发布,转化传播

对于可公开、可发布和可转化的研究成果,智库不应忽视成果发布和宣传工作,传播活动是智库树立声誉、提升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在此阶段,营运团队要与研究团队成员深入沟通,充分发挥科研辅助作用,策划宣传方案、保障活动经费、提供技术支持等都是其主要任务。

智库应根据成果规模、重要性和普适性等,确定活动形式和规模,比如,新闻发布会,大、中、小型专家研讨会,地方性或全国性论坛等。智库团队作为供给侧,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需求侧的定位。例如,高校智库研究团队产出的科研成果在转化成为决策咨询成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政府定位、官方需求、政策语境等要素。

5.6  项目复盘,绩效考核

PBL项目复盘需要评估许多方面。在对团队负责人或领导人进行评价时,可通过自我评价法和问卷调查法评价负责人是否有效地承担了研究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团队成员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和自主学习的指导者4种角色。结合自评结果和他评结果确定团队负责人的绩效,有利于其提升专业技能、丰富知识储备、培养沟通技巧等。以上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团队成员,以便考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活动组织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等是否有所提升。

除了人員绩效考核之外,项目复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价项目流程是否有效、高效。以项目为导向的研究要紧密围绕项目委托方的需求和偏好,否则会导致项目流程和成果偏离项目目标,达不到项目委托方的期望,无法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智库团队在开展项目复盘时,第一步要回顾目标,回到项目研究的意图、目的和计划本身;第二步要陈述结果,根据文件材料和档案资料客观陈述项目各阶段成果,并与目标相对照,总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未达到预期;第三步要分析过程,明确实际状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总结成功或失败的教训;第四步是总结规律,形成可参考、可复制、可再利用的项目研究模式,供本团队或其他团队在下一次项目中有效运用。

6  结语

国内已有研究在新型智库团队建设上存在研究缺口,本文运用基于项目学习模式,构建了以培养智库一流人才为目的的团队建设模式。具体而言,一方面将PBL基本流程运用于智库项目团队工作过程中,为团队明晰项目步骤、规范项目管理;另一方面,强化智库团队中智库专家作为教学者、团队成员作为学习者的角色,通过类似于PBL师生互动的模式,从多方面、多层次提升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营运人员等成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刚. 高校新型智库治理与营运[J]. 决策与信息, 2018(11): 37-45.

[2] 王文涛, 刘燕华. 智库运行和智库产品的评价要点[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 1(2): 14-19.

[3] 裴蕾, 周立群. 高校智库专职研究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议[J]. 未来与发展, 2019, 43(2): 85-87, 41.

[4] 王驰, 孙晓凤. 知识动员视角下的高校智库建设研究[J]. 江苏高教, 2019(8): 74-78.

[5] 杨锴, 周岩. 引智创新型高校智库团队成员配置方法研究[J]. 情报杂志, 2019, 38(11): 72-77, 86.

[6] 黄荔梅. 地方智库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 30(18): 69-70.

[7] 刘志斌. 把准党报传媒智库化转型的发力点[J]. 中国报业, 2019(1): 52-53.

[8] 张秀英.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科技纵横, 2005(4): 137-142.

[9] 刘景福, 钟志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 2002(11): 18-22.

[10] (美) 杰克·吉多, 詹姆斯·P.克莱门斯. 成功的项目管理[M]. 张金成, 等,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6-37.

[11] 曾昊. 第一次做项目经理[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19-20.

[12] FITZSIMONS C H. Role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 educa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v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ham: Springer, 2017: 45-46.

[13] 刘景福.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02.

[14] 郑鑫淼.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9): 218.

[15] 顾卫星, 叶建敏. 基于项目学习的大学英语中华文化教学探索: 以“中国地方文化英语教学”课程为例[J]. 山东外语教学, 2017, 38(4): 27-36.

[16] 李小涛, 高海燕, 邹佳人, 等. “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 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1): 28-36.

[17] 付浩. 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基于项目学习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 内蒙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18] 刘程. 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教学实践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19] 李时华, 刘啸宇.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9(7): 49-54.

[20] LAM S F, CHENG W Y, CHOY H C. School support and teacher motivation to implement project-based learning[J]. Learning & instruction, 2010, 20(6): 487-497.

[21] STEFANOU C, STOLK J D, PRINCE M, et al. Self-regulation and autonomy in problem 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 Activ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 14(2): 109-122.

[22] LEE H J, KIM H, BYUN H. Are high achievers successful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 explorativ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pproaches in team project-based learning[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15, 11(8): 418-427.

[23] Rebecca H, CHENG W Y. When high achievers and low achievers work in the same group: the roles of group heterogeneity and processes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0, 15(8): 24-31.

[24] Koh J H L, Herring S C, Hew K 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student knowledge construction during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0, 13(4): 284-291.

[25] Heo H, Lim K Y, Kim Y.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online interaction and knowledge co-construction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55(3): 1383-1392.

[26] 潘教峰, 杨国梁, 刘慧晖. 多规模智库问题DIIS理论方法[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7): 785-796.

[27] 朱敏. 新型智库人才培养管理创新思考[J]. 管理世界, 2016 (3) : 178-179.

[28] 鞠维伟. 当前国内智库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 4(1): 44-50.

[29] 刘莉, 惠晓丽, 胡志芬. 基于PBL理论的工科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3): 104-108.

[30] 李刚, 郭婷婷. 智库嵌入式决策咨询服务模式[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 4(2): 1-6.

[31] Cannon-Bowers JA, Salas E, Converse S. Shared mental models in expert team decision making. In: Castellan NJ Jr (ed) individual and group decision making: current issues[M]. 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 Inc: Hillsdale, 1993: 221-246.

[32] Jo I H. Effects of role division, interaction, and shared mental model on team performance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J].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2011, 12(2): 301-310.

作者贡献说明:

甘  琳:设计研究框架,进行论文撰写;

李  刚:提出研究命题,指导论文撰写。

Think Tank Team Building Based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Gan Lin  Li G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detail, aiming to apply it to think tank team building mode. [Method/process] This study mainly ba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hink tank team, the definition of PBL, the basic process and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PBL mode can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 team. Its basic process corresponds to the basic process of think tank research,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match the talent quality of think tank, and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mod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ink tank team cooperation mode. [Result/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 team through PBL mode is conducive to refining the process,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ink tank member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s in many aspects.

Key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think tank    team building    talent training

收稿日期:2021-02-19      修回日期:2021-03-02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JZD00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甘琳(ORCID: 0000-0002-3253-5558),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DG1914003@smail.nju.edu.cn;李刚(ORCID: 0000-0002-7356-7388),南京大學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E-mail:lamligang@163.com。

猜你喜欢
团队建设智库人才培养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