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阅读教学活动实施

2021-07-13 04:43张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3期
关键词:圈层绘制大气

张瑞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的地理阅读量和阅读深度、广度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地理阅读为例,介绍高中地理阅读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地理阅读材料、情景构建、地理教学、思维导图探究

在新高考和新课标背景下,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常常以情景化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上,很多学生在分析题干时根本不明白其概念,看不懂图像所表达的含义,常常望文生义,导致出错率极高。现阶段高中生普遍缺乏地理常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言语提醒学生课下阅读相关地理杂志,但大部分地理阅读存在阅读材料来源广而不精,阅读层次多而不深,阅读研究全而不系统等;此外,课后阅读,有些学生没有阅读甚至阅读之后没有真正消化理解,也会出现落实和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笔者在已任教的班级中利用校园实践课集体开展地理阅读,本文以“地球圈层”为例,具体说明地理阅读的探究过程,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要求,在实践课中潜移默化扩充学生的地理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认真落实高中地理阅读教学活动。

一、确定主题

结合新课标要求目标、地理教材、学生认知水平等综合确定。

1.新课标要求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1]。

2.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将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其中对内部圈层的结构是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特点;而外部圈层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受篇幅限制,介绍较少。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仅用一幅图及简单文字描述其过程,并未形成逻辑链阐述“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过程。

3.学生认知水平

外部圈层与我们息息相关,学生可充分发挥主动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气的受热过程学生能理解其过程,但缺乏地理专业用语表达,特别是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二、课前准备

对选中的文章进行删减和补充,保障其文字、图片、视频、习题体现学科专业性,服务于学科教学,设计符合现阶段适合学生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用“地理眼”看待问题、用“地理脑”思考问题、用“地理手”解决问题。

1.阅读材料来源

阅读课所使用的阅读材料来源主要是《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博物馆》、《星球研究所》《地理研学吧》等微信公众号所提供的文章、图片、视频、习题……

2.情景化阅读材料

在学习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后,选择《中国国家地理》——地球“发烧”了,科学家们竟然想出这种操作……,主要是因为该篇文章是一篇科技文,很多都是科学家针对地球发烧自己想出来的妙招,脑洞大开,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很好地巩固已学知识,学以致用,并且将知识以“知识链”的形式串联出来,体现出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3.设计阅读材料问题

(1)地球表面圈层有哪些?(绘制圈层图)

(2)地球的能量来源?(分别列举直接、间接)

(3)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绘制过程及原理图)

(4)地球降温的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三、教学过程

课堂地理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归纳总结、应用知识的重要途经。“地球发烧了,科学家们竟然想出这种操作……”这篇文章在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地理资料阅读:

首先,粗读,也可采用回忆的方式,对地理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掌握材料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精读,在材料中勾画出重难点,要逐字逐句理解其中的含义、条件及使用范围,不要自行用其他语言代替其中的概念,否则易形成含义不清甚至错误。最后,消化,整理简要的阅读笔记,将知识内化,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

由于该文章通俗易懂且接近学生认知范围,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阅读积极性很高且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绘制地球圈层图。例如,绘制自己生活的木中校园,还有同学绘制人民币20元背景,也进一步反映出学生真正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对于第(2)问,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可自行回答,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而在大氣受热过程的绘图过程中,学生并未通过大多参考教材上的知识框架及其图文进行绘制,未能准确表达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三个过程是如何通过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实现的(图1)。

想给地球“降温”?阅读材料中气候工程学家有两套思路:第一种,从进来的太阳辐射入手—减少能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量;第二种,从辐射出去的长波辐射入手—尽可能多地将能量辐射出去。由于阅读材料框架结构清晰明了,同学们根据课前设计的知识框可顺利填写。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告诉学生,地理知识是可以用思维导图这样的方法理解记忆,形成知识链(图2)。

四、教学反思

在开展情景化教学之前,教师对现有学生的认知、教材分析、学科课程标准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通过情景材料的粗读、精读、消化阅读;各类图文信息获取、探究方法要求等,最终形成情景探究学习模式。

1.阅读的过程中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进行交流展示时,教师要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他们的思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例如:课堂上引导学生可适当从多个角度绘图,这样更能直观形象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地理课外阅读本身就很新颖,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而本人的知识层面有限,存在有些无法解答的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主要是引导他们如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9.

猜你喜欢
圈层绘制大气
揉以成器,大气悠远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漫画哲理
新媒体时代圈层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圈层如何赋能青年
“后浪”叠起,媒体如何引导圈层文化
大气光学现象
绘制世界地图
微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