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遗迹系列考订之“沙湖”“螺丝店”考

2021-07-14 10:57孙璜清史智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道人沙湖黄冈

孙璜清,史智鹏

(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湖北 黄冈 438000)

沙湖是苏东坡在黄州的重要遗址之一。但北宋的沙湖在当代的具体位置,史志记载不一致,当代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我们经过查阅大量的古今书籍,并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调查分析,认为北宋“沙湖”是今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的戚家岭村、丁甲村、新华村与陶店乡的茶园村、陶店村、道仁湖村、钟岗村之间的道仁湖。北宋沙湖名称在明代以后演变为“道人湖”,在近代演变为“道仁湖”名称。北宋的“螺蛳店”则位于陶店乡的陶店村或道仁湖村附近的邱店以及路口镇的丁甲村之间的“道人桥”(道仁湖中的桥)附近;苏东坡从沙湖渡巴河到蕲水县麻桥街寻找庞安常治病的渡口在今陶店乡孙镇村“西阳古渡”处。

一、苏东坡居黄州作品中,详细记载了他赴沙湖游历并在这里买田,以及因此得疾从这里渡巴河赴蕲水县找名医庞安常治病和同游清泉寺的过程

苏东坡涉及到“沙湖”的作品有两篇。一篇是词作《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1]: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另一篇是小品文《游沙湖》[2]:

游沙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此小品文讲的是苏东坡在沙湖买田,这天跟朋友一起去看田的时候,路上生病了,找了个聋医生庞安常看病。病好之后,一起同游清泉寺,看了溪水西流,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浣沙溪》词,最后剧饮而归。

二、从苏东坡作品中分析出沙湖的特征要素,今天的道仁湖最为相似

要探讨清楚“沙湖”及“螺蛳店”在当地的具体位置,其前提是要把握住两篇作品中提供的相关信息,主要有:一是“黄州东南三十里”,说的是其方位“黄州东南”,其距离“三十里”;二是“沙湖”地名,从地名看,这个湖的明显特征是多“沙”;三是“螺蛳店”,说的是这是个小集市,地多螺蛳;四是“沙湖道中”,说明这里有驿道,至少是行人小道;五是“买田其间”,说明这一带有水田,还可以买卖;六是“山头斜照”,说明这里道路傍有山丘。道仁湖正好包含了这六个要素。

一是道仁湖的方位及距离基本符合。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版《黄冈县志》卷二中记载了道人湖桥:“道人湖桥,在县东三十里。”[3]又据《黄冈地名摭谈》:“路口地处东南至道人湖桥、东北至戚家岭两条道路的交叉口而得名。”[4]二是道仁湖入湖水系是路口镇戚家岭村、丁甲村,陶店乡的茶园村、陶店村、塘角村、长岭村、砂子岗村、望城村、道人湖村、钟岗村,这些村的土壤均为第三纪砂砾岩,有许多裸露的砂石岗(当地语叫“麻姑石”),经日晒冰冻,风化水洗,形成了北宋年代“沙湖”的泥沙来源。三是道仁湖及周边水田至今多螺蛳。我们还调阅了中铁铁四院关于城铁黄冈东站及周边的地质勘察资料,其地表下“有5—7米湖积粘土及淤泥”。黄冈东站北临道人湖,以此推断,黄冈东站及其周边,在北宋年代应为当今道仁湖的组成部分;北宋时期的“沙湖”应包括当今的道仁湖、黄冈东站及周边的大片地区,以河湖水道接连西边当时的白塘湖(今为白潭湖)。在明清年代的有关图志中,记载了出黄州东南方向的仅绘有白塘湖和其东边的道人湖,这也傍证了北宋年代的沙湖(道人湖)的湖区面积之大与白塘湖相当。四是道仁湖位于106国道(此道原为黄州到上巴河的古驿道)黄砂线的南面,驿道旁的陶店村道仁湖村的邱店以戚家岭宋代也有到东南方向的——道人湖桥的人行道。五是及陶店村道仁湖村的邱店和路口丁甲村一带有旱涝保收的大片湖田及道人湖周边的塝田。六是到道仁湖的道路有丁甲山、戚家岭山脉和老三台河桥边的山岗。

三、“沙湖”演变成道仁湖有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

(一)史籍记载了演变过程 明万历《黄冈县志》卷一中对沙湖的记载有三处。一是“沙湖,在县东二十里东弦乡,苏轼买田于此,一云螺蛳店。”二是阐明沙湖在白塘湖(即今白潭湖)以东,“白塘湖,在县东十五里,接沙湖。”三是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这里在明代属东弦乡境内,《黄冈县志》中记载东弦乡的情况:“东弦乡在县东三里,辖里七:吕阳三村,黄土一村,黄土二村,城子一村,城子三村,鱼博一村,鱼博二村。”

明万历《黄冈县志》卷之一的“山川”中记载湖泊名称时,记载了“沙湖”,没有记载“道人湖”,但在卷之二的“乡保”中记载了“道人湖”名称,“关梁”中记载了“道人湖桥”名称,说明在明代万历年间,“沙湖”名称与“道人湖”名称并存,正式称号为“沙湖”,社会民间则称之为“道人湖”,而且“道人湖”之名已有取代“沙湖”名称之势。

(二)与明代黄冈道士陶仲文相关 陶仲文(1479—1560),明代黄冈县人。嘉靖年间著名道士,他迎合嘉靖皇帝追求长生的心态,先后被授予忠孝秉一真人;少保、礼部尚书,封为恭诚伯,《明史·陶仲文传》称:“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惟仲文而已。”“陶仲文于真人之外,加至少师兼少傅少保并拜三孤,带礼部尚书封恭诚伯,则文武极品矣”, “仲文以方术事上,被恩宠,不次迁擢,前后凡二十年,竟以考终。死后赠谥赙赗,恩礼有加,自来方士所未有也。”他对家乡做了捐款修建三台河桥等许多有益的事情。《黄冈县志》卷一中记载了陶仲文的墓葬地,内容为:“陶仲文墓,嘉靖间以方术得幸,封恭诚伯,葬巴河陶家塘。”[5]

陶仲文作为道士位极人臣,声势显赫,恩渥终身,在家乡黄冈县影响很大,“陶店”的来历与陶仲文关系极大,而“道仁湖”因在陶店旁边,在明代的出现与定名“道人湖”,并取代“沙湖”之名,更是与这里是陶仲文道士关注之地相关。

(三)民间传说有二 一是《黄冈地名摭谈》(道人湖):“道仁湖一名,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身患顽疾,造访天下名医,但久医无果。一次,朱元璋又遍游天下寻找名医,来到道仁湖地界时,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医术高明,朱元璋在其治疗下很快得以痊愈。朱元璋认为道士有一颗仁义之心,便将该湖取名为道仁湖。养病期间居住的湖边一座寺庙,取名为延龄寺。”

二是道仁湖周边民间相传至今的传说。说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道仁湖大战陈友谅,朱元璋的战船从陶店乡道仁湖村邱店下湖,顺湖向西南将陈友谅追到长江。然而,朱元璋的女婿在战斗中负伤,由当地道人在盐灵寺为其治愈。因此,朱元璋将“沙湖”改为“道人湖”,将湖边元代至大年间建的名“盐灵寺”改名为“延龄寺”。

四、对西阳古渡和“山头斜照却相迎”中“山头”的考察

我们对与苏东坡黄州遗址遗迹相关的西阳古渡(图1)和“山头斜照却相迎”中“山头”进行了考察,认为:

图1 西阳古渡

(一)黄州区陶店乡孙镇村的巴河滨河处,有古渡口,位于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黄冈县至蕲水县的驿道交通联接处,是两县民众往来的重要渡口,至今仍在使用,名西阳渡,有巨石,刻“西阳古渡”四字。我们实地考察分析认为,北宋苏东坡就是从这里渡巴河到蕲水县(今浠水县)麻桥拜访名医庞安常的。

(二)实地考察“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词中“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山头”。根据其与黄州城和沙湖之间的距离,丁甲山、戚家岭山脉和老三台河桥边的山岗均位于古驿道到沙湖(道仁湖)的必经道路上,我们多次到实地查访体验,并对山岗山头朝向和周边环境等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研判,认为,此“山头”位于今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的漆家岭村和谢家小湾村相连的茅柴山。

猜你喜欢
道人沙湖黄冈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夏夜的沙湖,有着岁月的静美
夏夜的沙湖,有着岁月的静美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