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创新策略研究

2021-07-14 14:15许迪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公共艺术策略

许迪

摘要:在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中公共艺术课程是重点教学环节,也是美育教育核心内容。当前要注重做好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面探究。基于多项创新措施运用,能促使公共艺术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适应教学发展形势,突出教学特色,集中展示教学成效。长期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促使学生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创新;策略

在高校美育建设中公共艺术课程是重点内容,在新时期美育教育中要注重突出艺术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围绕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艺术示范教育进行创新。基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与实施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突出教学特色,强化学生审美素养,培育更多综合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当前要认识到加速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各所高校亟需探究发展的问题。

一、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概述

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发展中公共艺术课程是重要组成要素,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路径。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公共艺术课程是重点环节,对强化学生群体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陆续下发相关文件,积极组织开展学术讨论活动,旨在公共艺术教育领域实现全面突破。当前国内部分本科高校组建时间较短、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等方面存有较大局限性。在公共艺术课程拟定、课程结构设定、教学模式制定、评价机制实行等方面存有较多问题,不同程度限制了公共艺术课程稳定发展。所以,当前要注重保障公共艺术教育稳定发展,创新课程教学策略,实现公共艺术课程良性发展。

从目前部分本科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中能得出,对艺术课程重视度不足,未能将公共艺术课程融入到高等教育体系中。在教学中缺乏系统化、科学性、可操作性设计,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程教学时间较短、类型偏少。也有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机构,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教学器材以及教学场地,这样将会导致公共艺术课程开展受到较大程度限制,教学质量难以提升[1]。

二、本科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创新策略探析

(一)创新课程结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了培育社会主义现代人才设定的选修课程,对全面培育学生审美素质、创新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制定中,要注重为公共艺术教育拟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注重引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学习更多艺术理论、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构建正确的审美观念,培育学生艺术审美品位,强化人文素养。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结构,全面突出课程特色。针对部分学分制高等学校,每位学生通过艺术限定选修课程之后能获取两个学分。等到学生全部修完相应学分之后才能毕业,高校在选修课程补充中要注重融入《艺术导论》、《影视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戏曲鉴赏》、《书法鉴赏》等。各所高校要注重整合本科建设、地域教育资源发展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选秀课程专题教育,适应不同学生个人兴趣与发展要求。最后,在公共艺术教育中还要注重实现艺术教育信息管理网络化发展,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涉及到选课、成绩登记、成绩查询等。教务管理部门要注重将艺术课程归纳到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类别中,基于网络平台、教学内容纲要、课程名称、考核方式等为学生补充网络课程参考[2]。

(二)拓宽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将课程综合起来主要是划分为技能实践类、艺术理论类、审美鉴赏类。针对不同类别教学课程,要注重对教学模式合理划分,便于提升教学成效。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鑒赏课程属于主干课程,此类课程要注重发挥网络平台以及多媒体教室应用,展开针对性的鉴赏活动,培育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在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渗透更多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各类文化要素保持感性接触,促使其提升自身审美理解能力,能对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价值判断深入思考。要注重规范化剖析艺术把控形式,有助于深化审美体验感。在技能实践类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全面拓宽学生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延伸,指导学生参与到不同艺术展演、艺术竞赛、文体活动中,促使课堂与课外环境有效结合,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

(三)扩展课堂教学,强化学生艺术素质

在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要注重强化学生艺术素养,在美育路径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要注重规范化开展课堂教学,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拓宽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在学校开设选修课程中,要注重补充吉他演奏、舞蹈、合唱、摄影、手工艺制作等课程。在教学中保障公共艺术课程、艺术比赛、艺术展演等方式有效结合,促使群众能全面参与到各类艺术活动中。学校要注重积极组织开展不同艺术展演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艺术实践能力。在诸多课程拟定中,要注重突出文化发展基底,提升课程教学价值。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要注重突出书法、国画、民乐、演奏、民歌等公共艺术课程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文化引导价值[4]。

结语:

综合上述,现阶段要想全面提升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相关管理人员要注重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专业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合理优。注重教学资源配置,建立系统化、可行性较高的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艺术素质,实现美育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祎,杨光伟. 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模式探讨 [J]. 年轻人,2020(13):92-93-94.

[2]赵明范.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9(5):72-75.

[3]曹福全,杨得成. 普通高校文科、艺术、体育本科专业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设计[J]. 黑河学院学报,2019,10(5):10-13.

[4]周烨. 民办本科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 艺术教育,2018,000 (014):P.132-133.

(辽宁财贸学院  辽宁省  兴城市  125100)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公共艺术策略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
Passage Four